兩岸快評:臺灣的新歷史關口,國民黨民進黨有誰在乎?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

82年前的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盧溝橋中國軍民的怒吼拉開了中國全民抗戰的序幕。從此,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人民以犧牲3500軍民的代價,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

7月7日,這個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7月7日,也是兩岸同胞應該共同紀念的日子。然而,島內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奉行「臺獨」路線,一心想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前幾天,他們又通過修訂所謂的「國安五法」,把大陸塑造成了臺灣的「敵國」,把曾經殖民了臺灣50年的日本奉為「臺獨」的靠山,甚至有「臺獨」分子說「臺灣是日本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當然不會紀念「七七事變」。忙於內部爭鬥的國民黨,雖然5位爭取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資格的人中,有3人是黃埔軍校的後代,他們似乎也沒有意識到,今天的臺灣正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堅持兩岸同屬一中,還是要走一條讓臺灣置於險地的「臺獨」之路?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82年前的中國,世界上已沒有任何強權、帝國主義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製造事端,中國人民正昂首走在民族復興的徵程上。然而,也許是歷史的悖論,在大陸日益發展的今天,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猖獗過。以民進黨為代表的「臺獨」勢力,在島內不斷發展壯大,繼2000年第一次上臺執政後,2016年再次上臺執政。現在的民進黨「投美日抗大陸」,通過修改教科書割斷臺灣與大陸的連結,通過製造「恐中」「仇中」情緒,把大陸變成「敵國」,通過「轉型正義」把島內堅持統一的政黨及人士污衊成「賣臺投共」。在一系列「去中國化」的操作下,島內認同「一個中國」的人正逐年減少,青少年逐漸成為所謂的「天然獨」,修改通過的「國安五法」以及即將「立法」的反「中共代理人」,將使主張推進兩岸交流的各屆人士陷於「綠色恐怖」之中。

然而,作為臺灣最大「在野黨」的百年老黨中國國民黨,似乎己經失去了制衡民進黨的能力。2014年,國民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潰敗,2015年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眾「天王」竟然無一敢戰,讓民進黨的蔡英文輕鬆奪得政權。去年,島內再次「九合一」選舉,由於民進黨執政太爛,國民黨的韓國瑜用非典型戰法在民進黨老巢高雄颳起「韓流」,助國民黨大勝。這次有很大偶然性的勝利,讓國民黨的各路人馬似乎又看到了贏得2020年島內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希望。於是,國民黨「內鬥內行」的基因又現出原形。如果說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是韓國瑜「一人救全黨」,現在大概是「眾王搶皇冠」了。

國民黨的5位候選人中有3位是黃埔的子弟。韓國瑜的父親韓濟華黃埔十七期裝甲兵科、周錫瑋的父親周書府黃埔十九期炮兵科、朱立倫的父親朱樟興黃埔二十三期工兵科。國民黨的這些當年抗日官兵的後代們或忙於選舉無暇顧及這個應該紀念的日子,或是早已被民進黨裹協不敢大聲說兩岸同屬一中了。他們沒有勇氣說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正當性,更不敢說出統一的歷史必然性。不僅如此,他們還「拿香跟拜」,比民進黨更大聲地攻擊「一國兩制」,他們的兩岸論述正在喪失歷史的本來面目,更沒有了指引臺灣走向未來的歷史前瞻性。如果說民進黨政權的「臺獨」之路將把臺灣帶向毀滅,國民黨的諸公又能把臺灣帶向何處呢?「臺獨」必然「抗陸」,不敢追求統一的國民黨又何以會「親陸」?一聲「賣臺」就要嚇得發抖的國民黨諸公,歷史還會給你們多大的空間?

當「臺獨」把臺灣推向歷史深淵的時候,這不僅僅是臺灣的「十字路口」,而是中華民族的危急關頭,黃埔的後代們,在臺灣的中國人們,你們首要的任務是喚醒多數臺灣民眾,讓他們把民進黨蔡英文趕下臺!(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再挺民進黨、批WHO 臺灣學者建議蔡英文做兩件事緩和兩岸關係
    國民黨兩岸論述:兼顧「九二共識」和「中華民國」國民黨「兩岸論述組」改革委員塗力旋13日表示,藍營調整兩岸論述必須做到,「臺灣內部認同、兩岸皆能接受」兩大目標,才有調整意義。還是國民黨青壯派厲害,兩岸幾十年的智慧就集中在「九二共識」四個字上了,幾個連戰爭都沒見過的年輕人幾個月就想搞出新的?民進黨罵大陸你國民黨也罵,民進黨罵譚德塞你也罵,國民黨現在跟民進黨還有區別麼?
  • 臺灣與大陸,到底誰「不在乎」?
    臺灣《中央日報》今天的一篇文章吸引了筆者關注。文章寫道: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與過去的大選很不一樣。從1996年臺灣第一次開始選舉領導人,大陸就很關心誰來執政,但這一次雖然關心,卻有那麼一股不在乎誰執政的味道。
  •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臺商:民眾在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分別宣布請辭職務,臺灣地區領導人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晚表示,身為執政黨主席,對於選舉結果負起完全責任,辭去黨主席一職,但行政團隊必須保持穩定,分別慰留賴清德和陳菊。臺企聯發言人葉惠德指出,選舉結果反映了多數臺灣民眾在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據聯合報、中通社報導:在今次「九合一」選舉當中,民進黨從13縣市執政只剩6縣市。
  • 國民黨擬重新定義兩岸關係 臺灣醫療用品告急
    國民黨或將定義兩岸關係為「非國與國關係」綠媒上報22日報導,國民黨大選挫敗,兩岸路線被視為敗選關鍵原因之一
  • 【一種觀點】「多數大陸人視臺灣人為同胞」 國民黨希望兩岸開戰?
    臺灣政治大學副校長趙怡9月27日在他主持的、由民眾黨舉辦的「臺灣新國際關係」系列論壇談及兩岸關係時說,靠近執政黨光譜的學者,對於兩岸關係還保持一定程度的樂觀
  • 吳鵬飛薦讀 | 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大勝,臺灣民意大變,國人大喜
    誰曾想,風水輪轉這麼快,僅僅用了兩年時間,氣焰高漲的民進黨就把自己玩死了,作死效率之高堪稱一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得從高雄說起。這次民進黨大敗,最大原因當然是這個只會搞政治鬥爭不會經濟建設的綠色政黨施政太差,捅的簍子太多,自作孽不可活。
  • 國民黨散得快還是民進黨爛得快?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受邀參加沙龍活動,就當前兩岸局勢發展進行了主旨演講,並且與微信港臺腔網友進行互動,回答了相關提問。----------------------------------看待臺灣問題都繞不開兩個問題,一個是國民黨的問題,一個是民進黨的問題。當前,國民黨主席的選舉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參選人竟然有六人之多,競爭之激烈史無前例。
  • 兩岸快評:民進黨何以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兩岸快評:民進黨何以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兩岸快評第53期】   記得有一位島內人士說過:臺灣的民主,就是民進黨自己做主。民進黨過去以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都在不斷地證明:誰要是擋了民進黨的路,那就是不民主;反之,就是民主。  就拿「假新聞」來說吧。因為在去年底的那場臺灣地方選舉中,民進黨一直喊打喊殺要「打假新聞」,從而讓「假新聞」這個名詞變得非常有名。但島內民眾絕對不會忘記,臺灣「假新聞」的始祖,不就是早期選舉時的「非常光碟」和「走路工」事件嗎?
  • 不敢反對民進黨又丟了兩岸優勢,國民黨恐被臺灣民眾黨取代
    「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2月份最新民調,國民黨支持度只剩下12.5%,跟居冠的民進黨41.1%相比差距很大,只領先第三名的臺灣民眾黨9.3%一點點。國民黨諸多政策若都走在民進黨後面,反對力道微弱,連兩岸優勢都放棄,臺灣民眾黨未來取代國民黨有不小的可能性。
  • 蘇貞昌被潑豬大腸,國民黨不忍了!|蘇貞昌|中國國民黨|民進黨|臺灣|...
    法新社表示,因臺灣「立法院」的不作為和昏庸,國民黨不忍了!導致民進黨在「立法院」出現被扔豬內臟的現象。臺灣媒體《聯合報》表示,「萊豬」的開放在臺灣引起強烈的反對,蔡英文無視群眾聲音,堅持對「萊豬」的開放,最終民怨四起。臺灣「立法院」迎來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 國民黨倒了,民進黨也未必會好!
    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地區2018縣市「九合一」選舉有如蔡英文的期中考,民進黨最近集中火力打藍,「三大政治任務
  • 民進黨已選舉無敵 臺灣怎走下去?國民黨的未來在哪裡
    對於這些醜聞,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日前受訪時曾直言,民進黨有些處理事情的界線超過他的理解,這遲早會出事。這不是只有羅文嘉一個人的看法,不少藍軍人士私下都認為,國民黨打不過民進黨,等民進黨出事國民黨就有機會了,就像當年的陳水扁貪汙讓國民黨重返執政。不過從這次補選看來,民進黨問題陸續浮現,國民黨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以外環境來說,美中臺三邊的互動就是一個重要變數,國民黨執政時期,三邊互動維持平衡狀況,而蔡英文一面到向美國,加上川普總統發起對大陸經貿、科技等戰役後,臺灣淪為美方操作的棋子,美國已成為兩岸關係外在最大的變數。
  • 熱評兩岸:民進黨當局說謊成性,臺灣的安全豈可依靠美國?
    看看新冠疫情暴發這多半年來,民進黨當局都幹了什麼:在國際上扮演跳來跳去的「臺獨小丑」,在兩岸間切割同胞交流交往,在臺灣島內編織謊言、營造恐中氛圍……當然還包括不停地吹噓「臺美關係史上最佳」,讓臺灣民眾相信跟著美國走就會有和平與安全,真是一派胡言。
  • 謊言與算計終將是歷史泡沫——評民進黨當局領導人「5·20」講話
    但是,無論其如何經營文藻、自我粉飾,都掩蓋不了過去四年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兩岸關係持續陷入僵局的事實,反倒充分暴露其執迷不悟之深、一意孤行之戾。未來四年,此人及其所掌控的民進黨當局將把臺灣引向何處,臺灣經濟、民生又將因此繼續承受怎樣的悶與苦,兩岸億萬同胞都深感憂慮。  檢視一個人所言,應該對照其所行。
  • 臺中「黑派」大老:王金平登陸談兩岸「同根」有加分 提點民進黨開路
    ,王金平在大陸談兩岸「同根」,是刻意有別於綠營言論,也是藉機提點民進黨,應該正視臺灣面臨困境事實。希望綠營人士能體悟,就算不承認「九二共識」,也要想出一條路,因為兩岸關係絕對是臺灣經濟發展走向一個重要篇章。郭榮振指出,按臺灣政壇情勢發展,王金平力拼國民黨2020「大選」提名,目前唯一有幫助就是到大陸訪問,不但能突顯溝通兩岸的能力,又能破除外界「藍皮綠骨」的質疑,是一種「出口轉內銷」的概念。至於能加多少分,就看王的表現。綠營嘲笑王去大陸「面試」,但是他們勤走美日,不也是一種面試。
  • 藍營桃園市黨部主委:國民黨要與民進黨有差異 終極就是統!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接受訪問時表示,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到現在還在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各表」在臺灣能夠勝選?答案是「沒有」,國民黨跟民進黨要有很清楚的差異,終極就是統。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
  • 金燦榮:民進黨大敗,美國手中的「臺灣牌」快爛了
    金燦榮:年輕人去意識形態化以後,明顯站隊藍綠的人數在減少,有民調顯示,現在不認同兩黨、認為自己中立的人群比例比認同藍綠兩個加起來都要高。這是一個新現象,大家不怎麼站隊了,「看人不看黨」好像成為新的潮流。當然對兩個黨他們都還是有期待,對一家不滿,就會想換另外一家試一試。
  • 2018臺灣地方選舉| 國民黨李明賢:至少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沒有...
    2018臺灣地方選舉將拉開帷幕,除卻藍綠陣營代表人物的表演外,不少新生代「候選人」脫穎而出,引發了各界關注。本文採訪對象李明賢便是國民黨青壯世代的代表。有著十多年近距離接觸臺灣政治人物經驗的他,此次將參與到內湖-南港選區「議員」的選舉中。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導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