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在紫金山天文臺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任命南京大學1984級校友趙長印為紫金山天文臺臺長。
南京大學天文系(現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作為全國高校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擁有著目前國內唯一的天文學一級重點學科。天文繫於2011年正式擴建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增設了空間科學與技術新專業。本學科素以專業設置齊全、學歷層次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治學態度嚴謹而享有盛譽,在歷次學科評估中獲評A+,位居國內高校天文學專業第一。在軟科發布的2020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大天文學高居榜首。
學院除了擁有天體物理和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之外,還是國家第一個天文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第一個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南大天文突出的學科實力,造就了一大批天文領域的人才。除了此次任職紫金山天文臺臺長的南大校友趙長印,中國天文機構的多位重要領導人也都是畢業於南京大學。下面跟隨小編一起認識一下吧——
沈志強,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南京大學天文系1982級校友。主要從事射電天文學中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及其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研究,已發表SCI論文130餘篇。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小組的工作"發現了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是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新證據"入選"2005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王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臺長、黨委委員,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從事射電天文、 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相關技術研究。
汪敏,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副臺長,南京大學1983級校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太陽射電天文和射電天文技術方法。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日冕和日冕物質拋射的雷達探測方法研究",曾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趙長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南京大學天文系1984級校友。近年來,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負責主持了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科工局、中科院等多項重要項目,在衛星動力學、空間目標與碎片探測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毛瑞青,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南京大學天文系1986級校友。主要從事銀河系以及近鄰星系中分子雲與恆星形成的觀測研究。以毫米波亞毫米波分子譜線以及塵埃連續譜作為診斷工具,利用國際先進設備觀測研究銀河系大質量恆星形成區以及近鄰星系中分子氣體的物理和化學特徵。
趙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1990年在南京大學天文系獲理學博士學位。在中國率先開展了天體化學豐度研究,在天體化學豐度、太陽系外行星和實驗室天體物理的領域研究中做出了系統的重要工作。曾先後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黃潤乾天體物理基礎研究獎、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白金明,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南京大學1988級校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能天體物理。曾被評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活動星系核及伽瑪暴的觀測與理論研究"和"伽瑪暴及緻密天體中的高能輻射機制研究"獲省級一等獎。
吳雪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南京大學1996級校友,2000~2005年南京大學天文系碩博連讀。現任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紫金山天文臺高能時域天文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
陶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黨委副書記、副臺長,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物理專業畢業。目前兼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上海天文學會理事等職務。從事活動星系核光變的研究和太陽系小天體的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目前主要從事科技管理工作。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南京大學天文系自1952年成立以來,憑藉著突出的學科優勢、雄厚的師資力量、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今後,南大將繼續立足學科優勢和廣闊科研平臺,努力為中國天文事業貢獻力量。
來源: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