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發:怎樣與澳大利亞人做生意

2020-12-17 網易財經
 您目前的位置:網易首頁 >> 財經頻道 >> 媒體園地 >> 中國經濟周刊 >> 經濟人語
李鳳發:怎樣與澳大利亞人做生意

2004年06月01日12:02:28 中國經濟周刊 李鳳發

  
  怎樣與澳大利亞人做生意
  
  澳大利亞(後簡稱澳或澳洲)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對產品要求比較高。但是,其總體經濟、技術水平比歐美稍遜一些。另外澳大利亞市場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市場既單元又多元
  
  澳大利亞人經商傳統保守,這與澳洲整體社會習俗有關。澳大利亞許多人對外來文化、外來人、外來產品有牴觸情緒。在澳洲市場不時能看到類似「澳大利亞公司為澳大利亞人在澳大利亞生產」(Made in Australia by Australian for Australian)、「澳大利亞公司,澳大利亞生產」(Australian made,Australian owned)等產品標記。這都反映澳洲社會和市場對「舶來品」有一定的牴觸。

  而從另一角度看,澳本土市場又是一個多元化市場。澳大利亞1970年代實施民族多元化政策,大量接受世界各國移民。澳政府在鼓勵移民融入澳主流社會的同時,也鼓勵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在澳的大城市大都有不同形式的移民社區。這些社區自然形成一些特殊的市場,適合不同的傳統及特殊產品。

  
  
  對價格敏感
  
  澳大利亞市場集中在幾個大城市,競爭相當激烈,因此,澳洲進口商對價格相當敏感。澳大利亞周邊大都是生產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通常接到低廉的報價。另外,因南北半球的季節差別,北半球一些過季但在澳洲仍是流行的產品也會以比較低廉的價格進入澳洲市場。多方面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澳市場對價格相當敏感。

  一般而言,外國公司要與當地公司競爭,報價要比當地產品的價格優惠15%以上,澳商才會考慮以進口產品替代當地產品;外國公司要與其他外國公司競爭,報價要比競爭對手優惠5%以上,澳商才有可能考慮更換供應商。

  澳洲主流商界不習慣「漫天要價、就地還價」,對澳商的報價也不宜過分討價還價。澳商對外報價,一般就是實際價格或接近實際價格,浮動餘地不大。中國貿促會駐澳代表處曾協助國內公司尋找澳銅材供應商。找到的澳商卻不願意報價,說沒有精力應付中國公司的討價還價,並提出由中國公司遞盤,如果中國公司出價合理,便樂意籤約,但不會花精力去「磨」價格。

  
  
  重視質量
  
  澳大利亞社會有一個消費習慣,消費者如果對產品不滿意,甚至可以不附理由要求換貨或退款。這使澳商家對產品質量極為重視。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一家彩電生產廠家曾進入澳市場,當時產品質量還未達到高水準。澳消費者在使用產品中發現問題、由於售後服務未能跟上,同時,中國廠家不夠重視,想推諉了事,結果澳零售商聯合起來抵制此家彩電,造成澳進口商不敢再進口這家廠商的彩電。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國彩電一度退出澳市場。而這期間,韓國彩電在澳登陸成功,佔據不少市場份額。

  
  
  經商特色
  
  澳商基本仍遵循英國的經商傳統,守法、重信用、求穩定。澳商人不會因為「面子」、「朋友關係」而容忍不守信用甚至欺騙行為。另外,澳市場狹小,也沒有多少空間讓不法商人「騙了東家騙西家」。違約的事情很容易被查出,最終是供應商可能喪失所有客戶關係。進入澳市場的最有效途徑首先是參加當地的貿易展覽會。其最大優勢是直接接觸澳商人,並通過與澳商接觸了解澳市場。同時,澳商參觀展覽會是持開放心態,並可能準備籤約。其次是實地推銷,即推銷人員訪問澳大利亞,接觸澳商,登門推銷。在這種情況下,澳商可能有防禦心理。但是,這種方式比通過信函接觸效果要好些。再次是直接接觸澳商,事先要準備充分,樣品或樣本、報價單等均應準備妥當。澳商在最終籤約前,大都會要求參觀供應商的產品生產情況:參觀工廠、觀看加工過程、質量管理方式以及公司的整體狀況。澳商向新的供應商開始訂貨時量可能不大,通常先試兩三筆訂單,以確定供應商的供貨能力和產品情況。在確定供應商的水平以及供貨順利後,訂貨量就會達到合理水平,同時訂貨程序也可能簡化。


【我要發表評論】 【財經論壇】【一劍封喉】【】 【關閉窗口】  

相關焦點

  • 加拿大人也想搶澳大利亞在中國生意!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加拿大人也想搶澳大利亞在中國生意!在澳大利亞對華煤炭出口陷入停滯之際,加拿大的一家資源出口公司希望增加自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路透社報導截圖據路透社12月2日報導稱,加拿大泰克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執行長唐·林賽(Don Lindsay)在周二(12月1日)表示,該公司希望利用澳大利亞煤炭在中國面臨的困境,在明年增加自己向中國出口煉焦煤的規模。報導稱,自10月以來,中國已非正式地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轉而增加了從蒙古國和俄羅斯進口煤炭的規模。
  • 澳大利亞5.3億美元龍蝦生意的背後,還有大生意
    最近,因為澳大利亞龍蝦出口中國受阻,反而能讓澳大利亞人在今年的聖誕節,享受到了龍蝦的雙十二鉅惠,花差不多原來一半的錢,就可以吃到自家出產的巖龍蝦。在本地超市裡,熟龍蝦的零售價格在75-85澳元/kg,而去年的這個時候,龍蝦是一樣的龍蝦,但是價格卻高達130-140澳元/kg。
  • 英語每日一句:你的生意做得怎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你的生意做得怎樣?你的生意做得怎樣?   busy是形容詞,表示「忙碌的」,business為名詞,泛指商業,貿易用語中通常可作「生意,交易」講。
  • 代購生意太好,澳大利亞郵局也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
    澳大利亞郵局也開始幫著代購做生意了。 在雪梨,澳大利亞郵局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不提供郵政服務,而是賣嬰兒奶粉、嬰兒用品、護膚品和維生素,且售出的商品只能郵寄到中國。澳大利亞郵局介紹說,這個零售店僅僅是試點,想看下來澳大利亞的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還沒有後續開店計劃。 中國人是澳大利亞海淘的主力軍。
  • 澳前駐華大使:若要在中國做生意,你人最好要在場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3月9日文章,原題:前駐華大使稱,在中國做生意意味著人要在場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吉奧夫·雷比近日在出席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商業峰會時表示,在中國有業務的澳大利亞企業常常錯誤地認為,經營方向和管理最好能本地化——交給中國人去做。而更實際的做法則恰恰相反。
  • 澳大利亞人的祖先都是囚犯嗎?聊聊澳大利亞是怎樣誕生的
    澳大利亞是當今世界上的移民大國現在澳大利亞移民佔全國人口的26%,除了移民外,剩下的澳大利亞人,許多人會聯想到他們是英國犯人的後裔。因為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事情有這麼簡單嗎?澳大利亞人真的都是罪犯的後代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件事,一起看看澳大利亞是怎樣誕生的。殖民澳大利亞在西方,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就有流放這種懲罰,在18、19世紀的英國將其發揚光大,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囚犯以這樣的方式「出國旅行」。
  • 做了十幾年生意,虧了十幾年,卻還執著做生意的人是怎麼想的?
    電視劇裡也有類似這樣的人,《我的前半生》中羅子群的老公白光一開始就是倒賣手串賠了兩萬塊錢,讓羅子群去姐姐家借錢,在這之前白光剛剛因為倒賣茶葉賠了三萬。不過,這部劇裡,後來的白光老老實實在餐廳上班,打工賺錢。那些做虧本生意十幾年,一直要做生意卻一直虧,一直虧卻又一直執著地要做生意的人是怎麼想的?
  • 澳大利亞最賺錢生意失靈:79000人面臨失業3年或損失近千億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過去十年,國際教育一直澳大利亞最賺錢的生意之一,每年為其創收超320億澳元。但隨著留學生赴澳留學熱情大減,澳洲高校正迎來至暗時刻。據悉,2018年,澳大利亞留學生總數多達48萬人,其中約38%
  • 澳大利亞人最大特點是無拘無束
    澳大利亞人最大特點是無拘無束 實習生 張偉 本報記者 孫海華       中國青年報:聽說澳大利亞人最大特點是「無拘無束」,是這樣嗎?     曹雯苓:是的,澳大利亞是多元文化的國家,融合性很強。澳大利亞人很友好。迎面碰上,即使不認識也會微笑或打個招呼。他們也很隨性,不會有太多約束。這邊的圖書館,即使不穿鞋都可以進去。在澳大利亞,你做什麼純粹是你個人的事情,可以很放鬆。別人不會管你,也管不著。
  • 一個人做早餐生意的竅門
    除開串串香製造行業之外,小編今日應說的早餐生意都是十分豐厚的哦,和平常大伙兒看到的早餐店的早餐生意不一樣哦,小編說的是合適一個人做得早餐生意。接下去就要小編給你細心詳細介紹下一個人做早餐生意的竅門。 小推車式早餐店 針對學生黨和工薪族而言,早晨常常能夠 看到一些賣早餐的小推車躲藏校園內、企業也許住宅小區樓底下等場地,人們也常常在那樣的小推車上買早餐。
  • 論做生意
    微信公眾號:命理師蘇永林從流年的輪迴來看,任何一個人,都會經歷做生意的運勢,當這個運勢來臨時,往往會比較積極甚至躁動,對本職工作不滿,對上司領導不滿,進而有離職創業的想法。 有創業的運勢,自身也去創業,但不代表創業就能成功,經商做生意,能夠成功,能夠長期穩定的盈利,是多方面的因素,大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命運、因果與誠信。 命運是如何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做生意?
  •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怎樣申請獎學金?
    但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怎樣申請獎學金呢? 下面讓我們隨智課選校帝小編來看看,希望對你的留學有所幫助。2017年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怎樣申請獎學金,其中100%覆蓋完成學位所需的學分學費,但不包括學生在澳大利亞學習期間的海外學生保險費OSHC,住宿費及生活費。2013年提供六個國際學生名額根據學生背景及學術成績而評定。
  • 在校園開店做生意,怎樣做才能最賺錢?
    於是,各類創業者擠破了頭,在高校周邊找店鋪,然而,生意做起來才知道,未必如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在校園開店做生意,要怎樣做才能最賺錢呢?   現狀:高校開學季店鋪出兌也瘋狂   按照初級創業者的思維,高校周邊客流量大,投資成本低於繁華商圈,創業再合適不過了。「我當時就這麼想的,現在看還是考慮的過於簡單了。」3月1日,秦先生在58同城和趕集網上發布了店面出兌信息。
  • 解碼澳大利亞旅遊:圍著中國人轉的跨國生意經
    澳大利亞旅遊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超過143.2萬名中國遊客赴澳旅遊,訪澳人數同比增長5.5%。2月27日,澳大利亞導遊Kevin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澳洲人對中國人可謂「又愛又恨」。一方面,中國人的購買力可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把好的房子、酒莊資源買走了,比如有的澳洲品牌奶粉一度斷貨。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3大賺錢生意正被「接盤」!損失至少864億
    今年以來,由於檢疫等多種問題,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多種商品遇阻。雖然澳大利亞的許多夥伴也站出來幫忙,但結果卻不如意,澳大利亞的出口損失反而變大。澳國內也出現許多清醒的聲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 Tony Kevin發出忠告,在同情澳洲的時候,西方國家正在搶佔中國市場的份額。
  • 註定做生意會虧錢的人
    李雙林 / 文俗話說不做生意,難賺大錢。但是卻非每個人做生意都可以賺到錢。有的人甚至因為做生意而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麼什麼樣的人不能做生意呢?看是否可以從商,一般看兩個符號:食神,財星。以及動星和靜星那個多,動星為:七殺,梟神,劫財,傷官,偏財。食神半靜半動。其餘都是靜星。
  • 「小小生意會發家」這句民間俗語道出了潮汕人怎樣的生意經?
    說到做生意,很多人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潮汕人,著名的富商李嘉誠先生就是來自古城潮州。而當年漂洋過海的許多潮人,也在海外各自有了一番事業。所以都說潮汕人自有一本生意經,尤其是在潮汕地區一句十分有名的民間俗語:小小生意會發家,這句話的背後道出的到底是潮汕人怎樣的生意經呢?
  • 做生意比打工掙錢,為何大部分人寧願打工也不做生意?原因很現實
    大家常說「做生意比打工強」,人人似乎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現實中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一如既往的選擇為別人打工而不敢自己做生意創業呢?做生意與打工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掙錢、為了生計,但是二者所帶來的回報卻有著天壤之別,在做生意與打工之間,絕大部分人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後者。
  • 曾經火爆的澳大利亞「代購」,如今卻瀕臨破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在中國人的眼中,是一片富饒美麗的土地。福利待遇好、環境優美、教育資源豐富,因此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的華人華僑已經有67萬,佔據澳常住人口的3.41%。然而,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旅遊業首先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此前,中國遊客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123億澳元的貢獻,佔國際遊客消費額的三分之一。而如今在澳大利亞,幾乎已經看不到中國遊客的身影。此外,中國留學生同樣大量減少,讓澳大利亞一年至少損失30億澳元。
  • 揭秘澳大利亞華人代購:超市掃貨 年入百萬
    因為剛剛過去的「雙11」,澳大利亞代購成為近日媒體關注的焦點,起因是當地媒體報導中國代購搶空貨架致使澳洲本地媽媽買不到奶粉,而它們將此怪罪到「雙11」身上。那麼在澳的華人代購究竟是怎樣的呢?成都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試圖還原澳大利亞華人代購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