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兒媳婦之間,有些天生是敵人,有些卻可以相處成為母女。而至於婆媳之間,是相處成為仇敵,還是成為母女,關鍵還是看婆媳當事人。
如果彼此都拿出真心相待,那麼婆媳自然能成為母女。如果彼此都沒辦法真心相待,彼此都帶著怨恨一起生活,那麼婆媳自然也就成為了仇敵。
1
李大媽是個農村婦女,今年56歲了,只有一個兒子。為了這個兒子,李大媽和老伴,年輕時沒少吃苦受罪。因為他們農村條件一般,可兒子讀書學習成績好,為了把兒子供出大學,李大媽和老伴,基本都掏空了家底。
幸好兒子爭氣,不但考上了重點大學,還在城裡找了工作,安定了下來。兒子工作了三年後,又找了一個城裡獨生女,這更是讓李大媽和老伴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
只是城裡的兒媳婦,卻有些嬌氣。在談婚論嫁時,就提出要十萬彩禮以及一套婚房。說實話,為了供兒子讀書,李大媽是已經使出了全部的力氣。
2
如今兒子要結婚成家,要彩禮要婚房,李大媽實在是無能為力。可他們拿不出來,兒媳婦就開始鬧。最後沒辦法,李大媽還是東借西湊才湊齊了十萬彩禮給兒媳婦,至於婚房他們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兒媳婦依舊不滿意,但李大媽的家境條件就擺在這裡,她再如何鬧也無濟於事了。最後是兒媳婦父母拿錢給他們買了一套房子,只寫了兒媳婦的名字,婚後卻要李大媽兒子一起還房貸。
李大媽有些替兒子覺得不值,但她自己確實也能力有限,只好讓兒子多吃些虧。反正,兒媳婦都娶進門了,房子肯定也是留給自己的孫子,不算外人。
3
可李大媽沒錢給兒媳婦買婚房,雖然兒媳婦心不甘情不願結婚了,可她卻依舊對李大媽有了很多怨言和意見。逢年過節,兒媳婦很少回來農村過年,每次都是要求兒子留在城裡陪她父母過年。
李大媽很想兒子,卻又沒辦法,她不想兒子為難。有時李大媽也忍不住流淚,自己明明是娶兒媳婦,怎麼到最後卻變成了嫁兒子?難道就因為自己買不起房子嗎,所以兒媳婦這樣故意刁難他們?
而沒過多久,兒媳婦懷孕了,李大媽特別開心。她主動提出去城裡照顧懷孕的兒媳婦,兒子同意了,但兒媳婦卻有些不情願。只是看到她來了,兒媳婦只好硬著頭皮接受。
4
到了兒子家後,李大媽就包攬了全部家務活。每天一日三餐,按照兒媳婦喜好和口味和做飯菜。只是兒媳婦嘴巴特別挑剔,吃一點點就說不愛吃,又要吃另外的東西。
而李大媽不忍心兒媳婦餓肚子,只好對她百依百順。只是這樣一來,兒媳婦每天吃剩的飯菜,就特別多。
想到兒子一個人辛苦掙錢養家,李大媽就特別心疼。為了給兒子省錢,她每天就吃著兒媳婦吃剩的飯菜。
對於自己吃剩菜,兒媳婦雖然看在眼裡,但卻沒有說什麼。李大媽小心翼翼伺候著兒媳婦,直到親家母來家裡探望女兒,李大媽這才算明白了,原來婆婆和親媽之間,待遇相差那麼大。
5
親家母來了之後,還沒坐下多久,兒媳婦就開始吩咐李大媽去張羅飯菜。而且兒媳婦還特意點了好幾道菜,指明這些菜全都是親家母喜歡吃的,讓李大媽好好做。
兒媳婦不指明,李大媽倒也沒想太多,畢竟親家母難得來一次,她確實該好好招待。只是自己來了這麼久,兒媳婦卻從未過問過她喜歡吃什麼。
每次她不愛吃的東西,兒媳婦就把碗推到李大媽的面前,說婆婆,你把這個吃了,別浪費。
李大媽張羅好飯菜後,兒媳婦連忙招呼親家母吃飯,卻沒有一起叫上李大媽。李大媽忙完廚房的活,正打算出去吃飯,兒媳婦卻又指使她先去晾衣服。
6
看到這,李大媽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兒媳婦這是嫌棄自己是個農村人,找個理由支開自己。
李大媽沒有上桌,晾好衣服後,她默默回到房間收拾行李。而客廳裡,兒媳婦跟親家母吃得很開心。母女倆的歡聲笑語,還時不時傳到了李大媽的房間裡。
等親家母走後,兒媳婦又把李大媽喊出來,讓她趕緊吃飯,說吃完了好收拾碗筷。看著一桌的殘羹冷炙,李大媽有些生氣地說,這都是一些剩菜,還怎麼吃?兒媳婦有些奇怪看著她說,以往你不都是喜歡吃剩菜嗎?
兒媳婦的話,讓她徹底淚目了。李大媽默默收拾完碗筷,對兒媳婦留下一句,讓你媽媽伺候。然後在房間留下三千塊錢,含著眼淚提著行李就回了老家。
只是兒子不斷懇求她回來照顧兒媳婦,說兒媳婦只是嬌氣任性一些,並沒有惡意。可想到兒媳婦的所作所為,李大媽還是心寒了。只是她也心疼兒子,對於去不去,她真的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