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在我市展覽

2020-12-17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記者 黃鐸)為迎接第24屆信陽茶文化節,弘揚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4月27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信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信陽博物館協辦的《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展覽在我市開展。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田淑芳,市領導喬新江、詹玉鋒、謝天學、周慧超等出席開展儀式。

田淑芳在致辭中說,信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英烈輩出、將星璀璨,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生態良好,信陽發展迅速,彰顯著無限魅力。北京和河南都是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博物館事業比較發達的省市,兩地的文博界有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一直鼓勵各博物館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做到展覽走出去、文化送上門,此次展覽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為兩地群眾送上更加豐富的文化大餐。

據了解,本次展覽為期一年,通過眾多圖片、視頻和展品,真實展現了乾隆時期的北京城市面貌和市井生活。展品中包含清代的兩幅鴻篇巨製《乾隆京城全圖》和《乾隆南巡圖》,其體量巨大、信息豐富、觀賞性極強。

相關焦點

  • 「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展覽在廣州開展
    央廣網廣州1月18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月16日,記者從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獲悉,由該館和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聯合主辦的「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已在辛亥革命紀念館二號特展廳展出,展覽時間將持續至今年6月30日
  • 《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在信陽博物館開展
    信陽消息(見習記者 郭曉雨)4月27日上午,為迎接第24屆信陽茶文化節,弘揚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由北京市文物局、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信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的《帝京氣象——乾隆時期北京的城市和生活》展覽在信陽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乾隆時期的北京城市面貌和市井生活。
  • 首博「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再亮相 從22件套文物領略百年風姿
    首博新聞發言人楊丹丹說:「這是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製的展覽。我們希望,更多孩子讀城,從首博出發。」欄板吻獸拼出「元大都」中國人自古都在努力追求形成城市中軸線,但直到元朝才出現了最接近《周禮·考工記》提出的理想都城的模式——元大都,確立了今天北京中軸線的雛形。
  • 共建氣象強市 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12月22日,市政府與省氣象局舉行市廳合作聯席會議,籤署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協議,促進商丘市氣象現代化向更高水平發展。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鵬祥,市長張建慧出席籤約儀式並座談。省氣象局副局長孫景蘭,副市長王金啟、曹月坤參加。
  • 兩岸故宮"十全乾隆"展 乾隆11歲"作業"展出(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兩岸故宮的文物同根同源,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華。而乾隆朝所收集、整理的藝術精品、文物精品又佔絕大部分。這些文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性和互補性。隨著近年來清宮內務府檔案數據日漸公開與普及,從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文物中可以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與鑑賞的經過。
  • 北京自然博物館「水·城市」主題展覽開展(圖)
    北京自然博物館值此之際推出《「水·城市」主題展覽》,並拉開了其2011年「水·城市」主題活動周的序幕。《「水·城市」主題展覽》採用數百張精美圖片,以2011年世界水日「城市與水」為主題,分為水、水與人類文明、水與城市—北京的水、地球水的亞健康、水危機5大板塊。北京自然博物館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呼籲全社會,要像珍惜生命一樣,愛護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水資源。
  • 首博線上展覽: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梳理山河往事
    這條被北京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與西山組成「一山一水」,孕育著北京特有的文化,承載著古都的歷史,記錄著北京人的情意。如今,一場《山河·家國——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展》正在在首都博物館官網進行。專家說,東胡林人所處的考古階段,是新舊石器時代交替時期,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之後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同時也是冰期向後冰期轉變的階段,是研究環境變化與人類早期文化發展的關係的重要材料。而石磨盤和石磨杵的發現,反映了東胡林人當時的生活狀況,配合東胡林遺址其他出土物諸如陶器碎片、火塘及粟類植物種子,對研究中國農業起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國慶中秋,北京公園這些展覽活動值得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國慶節和中秋節假期將至,北京各大公園準備了豐富的活動。除了漂亮芬芳的花卉,不少頗具文化氣息的展覽也將在公園中亮相,為遊客帶來文化之旅。新京報記者梳理了其中最具亮點的活動,奉上假日遊園全攻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今天(9月29日)開園。
  • 帝京日語帶薪實習生招募
    年底了,學校也會有很多活動和事情,因此繼續招募實習生。很多人是通過我們的教研、資料、學習方法等知識性的分享認識帝京的,感謝大家對我們的認可,做教學,並且分享出來,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我們在訂閱號分享了大量的日語學習資料↑也有很多人是被我們的活動所吸引,我們的發展理念是以教學為軸心,在此基礎上發展平臺交流作用,傳播分享「和」文化,因此我們願意、也很樂意做很多的非商業性活動及分享。
  •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籤署合作協議 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籤署合作協議 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王鵬祥 張建慧出席 2020-12-22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周觀展指南|「巡迴畫派」現蘇派輝煌,乾隆包裝品皇家審美
    參展作品共計40餘幅,作品以藝術家的視角,描繪城市生活的足跡,通過寫實的手法呈現出當下年輕人的想法。本次展覽以作品和文獻相結合的形式,包含「戰時青年·革命美術」、「美院卅載·刀筆相濟」、「林木新顏·都市交響」、「桑榆非晚·彩墨抒懷」等板塊,呈現了他在革命時期的版畫和素描作品、以及在央美的三十多年中於學科建設、教育教學、寫生創作、理論研究等各方面的藝術活動和晚年時期的筆墨書畫作品等。
  • 2020故宮600周年展覽時間計劃公布
    作為世界上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近年來院觀眾每年都可以在故宮博物院觀賞到「五大名窯」系列展覽和「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展覽。此次展覽總計展品約500件,創歷年之最,將為觀眾全面呈現明代初期宮廷手工業的生產水平,以及這一時期御用器物的特殊風貌。故宮建築群創建於明永樂時期,該展覽將明初御用器物與宮殿建築群相結合,更好地呈現出紫禁城創建初期的宮廷文化面貌。
  • 止庵VS史航:京都的氣象讓我們慚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4月20日下午,在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和著名學者、作家止庵一起,就《京都》一書、京都氣象和京都所引發的北京想像等話題,和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京都的氣象讓我們慚愧 止庵由於對日本插花的興趣,曾兩次到訪京都的六角堂看花展。六角堂是池坊派的總部,春季花展和秋季花展的展期都是四天,前兩天一批展品,後兩天換成另一批,等於一次花展包含兩個展覽。這個展覽在花道界是不得了的盛事,前來觀展的有世界各地的人,很多外國人也穿著和服。
  • 《日照市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正式出臺
    氣象探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氣象探測設施正常、穩定、可靠的運行,能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準確性和代表性,是做好氣象業務的關鍵。日照市現有國家地面觀測站3個,區域自動氣象站、海洋氣象浮標站、設施農業站等氣象探測站點100個,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一個國家級站點因受到影響已經搬遷,另外兩個也不斷受到周邊環境影響。
  • 乾隆如何過上元十二時辰?規劃展覽館呈現三山五園百年變遷
    你知道清代的三山五園和北京城是什麼樣?乾隆皇帝如何度過上元十二時辰?靜明園的英文名Jade Spring Hills有何深意?這一切的答案都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三山五園,從通俗意義上講是指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園林群,包括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和萬壽山的頤和園(舊稱清漪園),以及暢春園和圓明園;從研究意義上講它是以五園為核心的山-林-水-田-園-村-寺-營構成的人居環境系統,也是清代紫禁城外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和水利農業重地。
  • 首都博物館「18世紀的東京與北京」展覽時間、亮點及預約入口
    stack-key=f5616a96  展覽共展出展品181件(套),其中日方展品112件(套)。以18世紀的北京與東京(時稱江戶)為背景,通過兩個國家城市博物館所藏精品文物,從宏觀城市功能與規劃,到百姓的城市生活,再到豐富多彩的城市藝術,多視角、多維度地展示了清前期盛極一時的北京和幕府時期繁花似錦的江戶。
  • 帝京日語贈書活動
    作為帝京日語2020春暖花開活動的第四波,我們來贈書啦!
  • 剛剛,故宮600歲「慶生」展覽計劃公布!
    作為世界上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近年來院觀眾每年都可以在故宮博物院觀賞到「五大名窯」系列展覽和「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展覽。此次展覽總計展品約500件,創歷年之最,將為觀眾全面呈現明代初期宮廷手工業的生產水平,以及這一時期御用器物的特殊風貌。故宮建築群創建於明永樂時期,該展覽將明初御用器物與宮殿建築群相結合,更好地呈現出紫禁城創建初期的宮廷文化面貌。
  • 北京一展覽現錯別字 丘處機擅長的是「禳星祈雨」還是「鑲星祈雨」?
    北京的會館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徵程,已成為北京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名為「桑梓之情」的北京會館文化展,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和一些難得的珍貴實物等,揭示了老北京的會館從肇始、演變、興盛到衰亡的歷程,展現了多元多彩的「會館文化」。
  • 600歲故宮公布「慶生」展覽計劃 延禧宮或改造為外國文物館
    據「北京晚報」公眾號(wxbjwb)3月4日消息,明年,故宮將迎六百周年華誕。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眾多優質展覽,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節慶風俗、世界文明、考古發現等方方面面,展現六百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深沉魅力。這一系列持續到2020年底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