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地處江淮平原,自古便是富饒之地、魚米之鄉。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下,江蘇省的地方特色白酒也是百花齊放,品類繁多。
江蘇省有著不少值得收藏的地方名優老酒,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幾款家喻戶曉的江蘇名酒,那麼您記憶中的那瓶江蘇老酒是哪款?
三溝一河,沛公,五醍漿。。。等等
這些耳熟能詳的江蘇酒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下面就來重溫那些記憶中的經典江蘇省老酒吧
在了解各種江蘇省本地老酒之前,先要談談江蘇本土四大名酒-三溝一河。「三溝一河」,出產於江淮一帶,分別指的是湯溝酒、雙溝酒、高溝酒(今世緣)、洋河酒。
其依託特異的地域生態環境、自然釀酒微生物體系,採用傳統「混燒老五甑法」生產工藝,泥窖固態發酵,續糟醅(餷)配料,混蒸混燒。與「香氣大、窖香濃鬱突出且濃中帶陳」的「川派酒」不同,「三溝一河」酒以「口味醇、綿甜、淨、爽」為顯著特點,是名揚天下的「江淮派」(蘇、魯、皖、豫)濃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馳名中外,歷經千年而盛名不衰。
湯溝大麯
產地
江蘇省灌南縣湯溝酒廠。
原料
以精選高粱原料。
釀造
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雙輪底發酵,回沙發酵釀製而成。
特點
湯溝特曲屬濃香型大麯酒。具有窖香濃鬱,醇正柔和,綿甜甘冽等特點。
榮譽
香泉牌湯溝特曲於1984年榮獲江蘇省優質食品獎,同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銀杯獎。
歷史
灌南古屬海州,宋代已有釀酒業。明末,山西酒師黃玉生在湯溝鎮建玉生糟坊,飲用「鱉大汪」池水釀酒,芳香濃鬱,獨具一格,故便得名「香泉」。從此酒匠雲集,糟坊林立。清代戲劇家洪昇題下「南國湯溝酒,開壇十裡香」的詩句。1915年發展到13家糟坊,以義源永記酒坊產品為佳,曾由濱海縣殷福記商號遠銷日本、南洋群島。1949年只剩下義源永等七家酒坊,組建成湯溝酒廠。
雙溝大麯
產地
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酒廠。
原料
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混蒸混燒工藝,以大麥、小麥、豌豆製成的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以含鹼量低的深井水為釀造用水。人工培養老窖,低溫慢發酵,經混糟拌料、回沙發酵、緩火蒸餾、分段取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釀製而成。
特點
雙溝大麯屬濃香型大曲白酒,酒液清澈透明,酒香濃鬱撲鼻,酒體豐滿醇厚,入口綿甜純正,回香悠長不盡。酒度分54°、46°、39°和33°。
榮譽
雙溝牌雙溝大麯於1955年在中國第一次釀酒會議上,被評為甲等佳酒第一名,1963年及1976年的中國第二、三屆評酒會上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金質獎章。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7年再榮獲優秀營養食品熊貓獎,1988年則獲輕工業出口商品優秀獎金牌,亦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1990年,在中國濃香型的酒分級評比中,雙溝大麯產品全被列為A級產品。1991年時,在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再獲金質獎。此外,1992年時,於美國加州舉行的聖地牙哥國際貿易博覽會上更大放異彩,53°及46°雙溝大麯榮獲紐約「自由女神」金杯大獎,39°及33°雙溝特液則勇奪佛羅裡達「帆船」金杯大獎。
歷史
雙溝大麯已有二百多年歷史。雙溝古為泗州之地,釀酒歷史悠久,1953年考古學者在雙溝鎮附近出土5萬年前的猿人化石,經證實是猿人在吃喝了一些酒精發酵的野果汁而醉倒成為化石,並命名這些化石為「醉猿化石」。清代雍正十年有山西太谷縣孟高村人賀氏在雙溝鎮建「全德糟坊」。1951年在全德糟坊及湧泉、廣盛等酒坊基礎上建成雙溝酒廠,繼承傳統釀製工藝製成大麯酒並以產地命名。今日仍在沿用古用酒窖。
雙溝大麯深受文人墨客的讚譽。蘇軾過泗州時,飲雙溝酒後題詩:「使君半夜分酥酒,驚起妻孥一笑譁。」今人陳昊蘇題詞云:「古泗州,醉猿州,特液釀成淮水頭,濃香品質優。爭上遊,再下遊,不愧中華第一流,舉世贊雙溝」。
高溝特曲產地
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
釀造
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低溫緩慢發酵,分層蒸餾,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等過程釀製而成。
特點
高溝特曲屬濃香型大麯酒。酒液無色透明,窖香濃鬱,醇甜爽口,入口綿順,回味悠長,尾子乾淨。酒度分39°、55°(部優產品)。
榮譽
高溝牌高溝特曲於1979年、1984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1992年,高溝優質大曲榮獲首屆曼谷國際名酒博覽會特別金獎。1993年美國紐約第二屆世界名酒評比會獲金獎及香港第二屆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和泰國曼谷國際名酒博覽會金質獎,一舉成名天下知。
歷史
漣水(古為安東縣)釀酒歷史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據《熙寧酒課》載:熙寧年間漣水酒課達「四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據《安東縣誌》載:民間有「榨酒」風俗。
清代女詩人劉古香曾路過高溝,題詩曰:
桃紅柳綠春開翁,
細雨斜風客到門。
此地何人留玉佩,
對門有客換金貂。
1949年在天泉、裕源、永泉、公興等八個糟坊為主,建成高溝酒廠。1984年投產此酒。
洋河大麯
產地
江蘇省泗陽縣江蘇洋河酒廠。
原料
皮薄顆粒飽滿、澱粉含量62%以上的優質粘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的釀造工藝,將大麥、小麥、豌豆製成的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以水質清澈的「美人泉」水為釀造用水,經原料破碎、熱水潤料、蒸煮糊化、窖底壁灑酒、撒稻殼和曲粉、低溫入池、老窖發酵、回沙發酵、慢火蒸餾、掐頭去尾、量質取酒、分層貯存,最後精心調製而成。
特點
洋河大麯酒屬濃香型。酒液澄澈透明,酒香濃鬱清雅,酒質醇厚純正,入口鮮爽甘甜,口味細膩悠長。具有「甜、綿軟、淨、香」的獨特風格。酒度有28°、38°、48°、55°及60°五種。
榮譽
洋河牌洋河大麯於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上獲國際名酒榮譽,1915年在全國名酒展覽會上獲一等獎,在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1972年被評為江蘇省名酒。在1979年、1984年、1989年的中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章。另於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92年時,又在美國紐約舉行的首屆國際博覽會獲金獎。1998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38°、48°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金質獎,28°酒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獲銀獎。
歷史
洋河大麯酒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產于洋河鎮,洋河鎮地處白楊河和黃河之間,水路交通暢達,自古以來就是商業繁榮的集鎮。早在明朝已有槽坊15家,詩人鄒緝賦詩:「白楊河下春水碧,白羊和中多沽客」。清雍正年間列為皇室貢品,正時暢銷江淮一帶並獲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佔江淮第一家」的高度讚譽。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在宿遷行宮喝了洋河酒後揮筆寫下:「洋河大麯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語。民國時期洋河高粱酒仍著稱於世。
洋河大麯酒以其味美著稱於世,清代同治十二年編纂《徐州府志》載有「洋河大麯酒味美」之嘉譽。《中國實業志·江蘇省》載有「江北之白酒,向以產於泗陽之洋河鎮者著名,國人所謂『洋河大麯』者,即此種白酒也。考詳洋河大麯行銷於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餘年之歷史,厥後漸次推展,凡在泗陽城內所產之白酒,亦以洋河大麯名之,今則『洋河』二字,已成為白酒之代名詞矣。」書法家啟功寫下「早聞佳釀出洋河,一飲瓊漿發浩歌;添得少陵詩料富,仙人第九席中多」的優美詩句。
五醍漿大曲
產地
江蘇省濱海縣五醍漿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大麥、小麥和豌豆製成大曲。釀造時,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新工藝相結合,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特點
五醍漿大曲屬濃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澈透明,醇香馥鬱、柔和,回香悠長,尾味圓正。酒度為53°。
榮譽
五醍牌五醍漿大曲曾於1971年、1979年和1984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酒。於1985年被評為合格優級產品。再於1984年、1988年均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歷史
五醍漿原名五添漿,釀酒歷史悠久,始釀於清乾隆時。酒名取意於西漢時的著名貢酒「醍醐酪漿」。該酒問世後名揚四海,本世紀20世紀曾遠銷日本,後來生產中斷。新中國建立後,為了恢復這一傳統好酒,於1958年建廠恢復生產。詩云:「醍醐酪乳漿,源遠流更長;八灘存古蹟,百載溢金香。」此酒深受好評,銷往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浙江、江西、山東、臺灣等地及香港、澳門地區,外銷日本、美國等國家。
薔薇大曲
產地
江蘇省沭陽縣薔薇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中溫伏曲為糖化發酵劑,經人工老窖發酵,續渣混蒸,蒸餾取酒,陳貯老熟等工序釀成。
特點
薔薇大曲屬濃香型大麯酒。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鬱,酒體醇厚,香味協調,入口綿甜,回味悠長。酒度為60°。
榮譽
薔薇牌薔薇大曲於1981年、1983年、1986年被評為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
歷史
沭陽縣古屬海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32年有糟坊24家釀製白酒,年產5500擔,以信和玉、德泉公、乾元匯、承記酒坊著稱。1976年在趙集建成青伊湖酒廠,飲用薔薇河水為釀造用水,故為酒名「薔薇大曲」,後易為現廠名。銷往北京、天津、江西、江蘇等地。
二泉酒
產地
江蘇省無錫市釀酒總廠。
原料
選用優質上等糯米為原料。
釀造
釀造工藝採用了紹興酒中善釀和香雪之長,引用「天下第二泉」之水為釀造用水,用掛曲添加酶製劑和純種酵母為糖化發酵劑,並根據當地原料和釀酒經驗加以改進。
特點
二泉酒屬甜型黃酒。此酒,色如琥珀,橙黃透明,香氣芬芳馥鬱,香味獨特,酒質醇厚,溫和甜潤,純正有餘香。酒度為14°,糖分為18-20%,總酸在0.45%以下。
榮譽
二泉牌二泉酒於1979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酒。
歷史
無錫市釀酒總廠於1956年建廠,1964年投產此酒。
寶應大曲產地
江蘇省寶應酒廠。
原料
選用上等高粱為原料。
釀造
用中溫麥曲為糖化發酵劑。
特點
寶應大曲屬濃香型大麯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香濃醇厚,尾甜純正。酒度分為50°和38°。
榮譽
寶應牌寶應大曲於198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於1990年被評為輕工業部優質產品。
歷史
寶應古屬「楚州」,釀酒歷史悠久,唐代已有釀酒業。宋代釀酒業較發達,熙寧年間楚州酒課達「十萬貫以上」。進士周孚贊曰:「雞聲犬吠遠相望,社酒登糟喚客嘗」。清代釀有「範光春、喬家白」酒品,蒲松齡在寶應任幕僚時,對「喬家白」酒頗為嗜飲,經常「沽三白酒供清飲」以激發寫作靈感。清代末期以釀「麯酒」聞名。1934年江蘇全省物品展覽會上寶應麯酒以特產物品參展,成為當時名酒,被譽為「淮揚名酒」。1950年在舊糟坊基礎上建成寶應酒廠,繼承傳統工藝釀製麯酒,以產地命名為寶應大曲,1986年在大麯酒基礎上投產低度酒
運河曲香
產地
江蘇省運河酒廠。
原料
以薯幹為原料。
釀造
採用大運河水,液態法、固態法相結合的獨特技術釀製而成的。
特點
運河曲香具有突出的芝麻香風格,酒液清澈透明,芳香純正,入口綿,落口甜,尾子淨。
榮譽
運河牌運河曲香於1979、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銀杯獎。
歷史
江蘇運河酒廠位於古老的大運河畔,與繁忙的隴海鐵路為鄰,這裡既有蘇北平原的無限風光,又兼江南漁米之鄉的秀麗景色。
沛公酒
產地
江蘇省沛公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引微山湖之清泉水為釀造用水,經久貯陳釀而成。
特點
沛公酒屬其他香型的大曲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氣味芳香獨特,香介濃醬之間,另有股沁人心神的芝麻香。被評為具有「茅頭窖香,濃鬱悠長,酒體醇厚,綿柔和諧,回味悠長,芝麻香尾」的特殊風格,酒度為55°、38°兩種。
榮譽
沛公牌沛公酒於1987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8年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38°與55°沛公特曲分獲金牌及銀牌獎;1990年沛公大曲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92年獲香港國際博覽會金獎,堪稱一時之選。有詩為證:「沛公酒源在沛鄉,盛譽飛騰傳四方。玉液釀成琥珀光,金獎銀獎竟輝煌。」
歷史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明太祖朱元璋的先祖亦曾在此居住,故以「漢湯沐邑,明先世家」而聞名遐邇。秦代就有釀酒業,劉邦為泗水亭長,堪稱「高陽酒徒」,常飲酒一醉。公元前196年漢高祖評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徑家鄉沛縣,置酒暢飲,即席賦唱《大風歌》。此後鄉人將沛縣酒稱為「沛公酒」,馳名各地,史書也載有「沛酒名最著」、「沛酒味美醇正」、「臺上風雲豐沛酒,馬頭煙雨古今情」的詞句。 同治十三年編纂《徐州府志》載:物產名品「沛之酒」,南京城酒肆掛有「徐沛高粱酒」酒旗。1932年有42家酒坊釀製白酒,年產9000擔,以「豐怡和糟坊」著稱。1950年在舊糟坊的基礎上建成沛縣酒廠,1985年挖掘歷史傳統產品恢復投產此酒。1988年更為現廠名。
丹陽封缸酒
產地
江蘇省丹陽酒廠。
原料
以精白糯米為原料。
釀造
用酒藥為糖化發酵劑,釀造中當糖分達到高峰時,兌入50°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故稱封缸酒。經一定時間,抽取清液60%,再行壓榨、生產周期在100天以上。
特點
丹陽封缸酒屬甜型黃酒。此酒,酒液初為竹葉青色,貯存後成棕紅色,醇香馥鬱,鮮甜突出,風味獨特。酒度為14°,糖分在28%以上,總酸0.4%。
榮譽
丹陽牌丹陽封缸酒於1971年、1979年均被命為江蘇省名酒,1979年、1983年在全國第三、四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6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歷史
丹陽古稱曲阿,釀酒歷史悠久,南北朝已產美酒。據《北史》載:北魏孝文帝南徵,以劉藻為將軍,辭別於洛水之南。孝文帝曰:「與卿石頭(南京)相見。」劉藻答:「陛下輒當釃曲阿之酒以待百姓。」宋《太平寰宇記》載有丹陽美酒傳說。元代詩人薩都剌《練湖曲》云:「丹陽使者坐白日,小吏開翁宮酒香,倚欄半醉風吹醒,萬頃湖光落天影。」丹陽辛豐鎮古稱新豐鎮,是歷史上產名酒之地,唐、宋、明、清文人均有頌「新豐酒」詩文。清趙翼曰:「過江風峭片帆輕,沽酒新豐又半程。」
1934年間有25家酒坊,釀製黃酒、白酒,年產27250擔,尤以浴源、楊元昌、鼎城、沈恆泰,豫泰酒坊著稱。1958年建成丹陽釀酒廠,1984年易為現廠名。1958年依據傳統工藝,投產此酒。
雙溝特液
產地
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酒廠。
特點
雙溝特液屬濃香型大曲白酒,具有色清透明。酒香濃鬱飽滿,味醇甜甘美,清冽爽口的特點。酒度39°
榮譽
雙溝牌雙溝特液於1978年獲江蘇省四新產品獎,在1979、1984年全國第三、第四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優質酒,榮獲輕工業部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及國家優質食品銀質獎,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又榮獲金杯獎。
歷史
獨特的地理環境,鑄就了悠久的雙溝釀酒歷史,據《泗虹合志》記載,雙溝酒業始創於1732年(清雍正十年)據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久遠的歷史長河中,雙溝酒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雙溝美酒的美麗傳說,最廣為流傳的有《曲哥酒妹》、《神麯酒母傳奇》等。古今文人墨客、將軍、學者等也都為雙溝酒留下動人的詩篇,如宋代的蘇東坡、歐陽修、楊萬理、範成大等,明代的黃九煙,當代的陳毅父子,葉聖陶、陸文夫、陳登科、茹志娟、綠原、鄒荻帆等,在許多美好詩篇裡,雙溝美酒香透千百年的每一個日子。
泗陽白酒
產地
江蘇省洋河酒廠眾興分廠。
原料
選用優質粉渣。
釀造
配以洋河名優酒糟混合發酵,清蒸清吊釀製而成。
特點
泗陽白酒屬濃香型大麯酒具有無色透明,味正醇和,帶有洋河大麯酒香,尾較淨等特點。
榮譽
運河牌泗陽白酒與1982年被評為淮陰市優質食品,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4年榮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
歷史
眾興酒廠原是洋河酒廠的分廠,產品暢銷京、滬、寧、魯、豫、皖、鄂、浙、閩等十多個省市,以「聞起香,喝起甜,物美又價廉」而贏得消費者的好評。
雙洋特曲
產地
江蘇省泗洪縣雙洋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老五甑操作法,以大麥、小麥和豌豆製成的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低溫入窖,老窖雙輪底發酵,分層取酒,陳貯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雙洋特曲屬濃香型大麯酒,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鬱,香氣協調,綿甜醇淨,回味悠長。酒度為53°。
榮譽
重崗山牌雙洋特曲於1986年被評為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1987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8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獲銀質獎。
歷史
雙洋酒廠建於1972年,原名五裡江酒廠,位於洪澤湖西岸,引用甘潤清澈的重崗山泉水為釀造用水,是以雙溝大麯酒和洋河大麯酒釀造工藝而釀製成的大麯酒。因該廠南處雙溝酒廠,北臨洋河酒廠之間,故得名「雙洋」。 銷往北京、江蘇、山東、河北、湖北、浙江、廣東、臺灣等地及香港地區,外銷新加坡等地。
邳州大曲
產地
江蘇省邳縣運河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小麥高溫大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小麥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人工老窖低溫發酵,緩火蒸餾,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釀成。
特點
邳州大曲屬其他香型白酒。酒液無色透明,芳香濃鬱,酒度醇厚,入口綿甜,落口爽淨,餘味悠長,具有濃頭醬尾的風格。酒度為53°。
榮譽
邳州牌邳州大曲曾於1984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於1987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歷史
邳縣古稱邳州,古為淮陽,釀酒歷史悠久,宋熙寧年間酒課達「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32年有酒坊34家釀製白酒,年產6000擔。釀有高粱酒、元麯酒、綠豆燒、玫瑰燒等酒品。1934年江蘇全省物產展覽會上邳縣元麯酒以特產物品參展。1949年在運河鎮舊酒坊基礎上建成運河酒廠,承襲傳統工藝投產大麯酒命為運河香醇,1987年更為現酒名。
低度洋河大麯
產地
江蘇省泗陽洋河酒廠。
原料
以國家名酒洋河大麯為基酒。
釀造
經精工勾兌,降低酒度而成的。
特點
洋河大麯酒屬濃香型大麯酒,既保持了洋河大麯的風格,又具有低而不渾,低而不深、清澈透明的特色,為酒中新型佳品。酒度為38°。
榮譽
羊禾牌低度洋河大麯於1984年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銀質獎章,同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金杯獎。
歷史
洋河大麯酒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產于洋河鎮,洋河鎮地處白楊河和黃河之間,水路交通暢達,自古以來就是商業繁榮的集鎮。早在明朝已有槽坊15家,詩人鄒緝賦詩:「白楊河下春水碧,白羊和中多沽客」。清雍正年間列為皇室貢品,正時暢銷江淮一帶並獲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佔江淮第一家」的高度讚譽。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在宿遷行宮喝了洋河酒後揮筆寫下:「洋河大麯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語。民國時期洋河高粱酒仍著稱於世。
洋河大麯酒以其味美著稱於世,清代同治十二年編纂《徐州府志》載有「洋河大麯酒味美」之嘉譽。《中國實業志·江蘇省》載有「江北之白酒,向以產於泗陽之洋河鎮者著名,國人所謂『洋河大麯』者,即此種白酒也。考詳洋河大麯行銷於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餘年之歷史,厥後漸次推展,凡在泗陽城內所產之白酒,亦以洋河大麯名之,今則『洋河』二字,已成為白酒之代名詞矣。」書法家啟功寫下「早聞佳釀出洋河,一飲瓊漿發浩歌;添得少陵詩料富,仙人第九席中多」的優美詩句。
高溝迎賓液
產地
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酒廠。
原料
以優質食用酒精為酒基。
釀造
經科學處理,增香勾兌,在以特殊方法去除沉澱物質,精心加工而成。
特點
迎賓液屬濃香型大麯酒。酒度雖低但口味濃厚,窖香濃鬱純正,後味爽淨,有回甜感。酒度38°。
榮譽
高溝牌迎賓液酒於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銅杯獎。
湯溝麯酒
產地
江蘇省灌南縣湯溝酒廠。
原料
以高粱、小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釀造工藝,小麥制曲為糖化發酵劑,低溫緩慢發酵,分層蒸餾,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湯溝麯酒屬濃香型大麯酒。酒液清澈透明,窖香濃鬱,醇甜爽口,入口柔綿,回味悠長,尾子乾淨。酒度有53°、38°二種。
榮譽
香泉牌湯溝麯酒於1984年1987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4年並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
歷史
灌南古屬海州,宋代已有釀酒業。明末,山西酒師黃玉生在湯溝鎮建玉生糟坊,飲用「鱉大汪」池水釀酒,芳香濃鬱,獨具一格,故此池便得名「香泉」。從此酒匠雲集,糟坊林立。清代戲劇家洪昇題下「南國湯溝酒,開壇十裡香」的詩句。1915年發展到13家糟坊,以義源永記酒坊產品為佳,曾由濱海縣殷福記商號遠銷日本、南洋群島。1949年只剩下義源永記等七家酒坊,組建成湯溝酒廠。
蘇洋低度大曲
產地
江蘇省泗陽縣洋河美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洋河大麯釀造技術,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老窖低溫發酵,蒸餾取酒,貯存陳釀,降度吸附,精心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蘇洋低度大曲屬濃香型白酒。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鬱,酒體綿醇,甜潤柔和,爽口舒適。酒度為38°。
榮譽
蘇洋低度大曲於1986年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198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同年又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獎。
歷史
泗陽縣洋河美酒廠於1985年建廠,同年投產此酒。
桃林大曲
產地
江蘇省東海縣桃林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工藝及現代釀酒科學技術,以小麥、大麥和豌豆製成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發酵、蒸餾、降度、勾兌、陳釀等工序而釀成。
特點
桃林大曲屬濃香型白酒。此酒無色,透明清亮,濃香醇厚,酒體全面,香味協調,綿甜適口,風味純正,餘味悠長。酒度為38°。
榮譽
桃林牌桃林大曲於1987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歷史
桃林鎮釀酒歷史悠久,地處蘇、魯交界的馬陵山下,附近有「十字坡」,民間傳說這裡是《水滸》中孫二娘開店之處。還有李逵路過此地飲酒吟詩的傳說。桃林酒即由此而來,成為當地傳統名產,民間有「為人不喝桃林酒,枉在世上走一走」的諺語。1934年桃林鎮有9家糟坊釀製白酒,銷往上海等地,當時上海酒家有懸掛「桃林酒」的招牌。1952年在舊糟坊基礎上改成現酒廠,1971年投產桃林大曲,1986年投產低度酒。
茵陳酒
產地
江蘇省海門縣頤生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紅高粱、大麯酒、茵陳、佛手、陳皮、紅花等十多種中藥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粘籽紅高粱和高溫大曲釀成的優質大麯酒為基礎酒,加入茵陳、佛手、陳皮、紅花等十多種中藥浸泡,精心配製而成。
特點
茵陳酒屬保健植物類露酒。此酒,呈杏黃色,清澈透明,芳香醇和,甘甜柔爽,有大麯酒味道,又有藥香雅鬱,餘香不盡,回味悠長。酒度為55°。
茵陳酒具有健脾胃、治風疾、行氣化痰、舒筋活血、強壯身體等功效。
榮譽
頤生船牌茵陳酒於1904年日本大坂博覽會上獲獎狀,1906年義大利博覽會上獲金獎,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獲特等獎,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
歷史
清光緒十九年(1894),商務大臣張騫在啟東縣海復鎮建成頤生釀造公司,釀製大麯酒。光緒二十七年(1902)將公司遷到張騫家鄉海門縣常樂鎮,改名為頤生釀造廠,1903年聘請山西、山東釀酒技師釀製茵陳、玫瑰、五茄皮、史國公等酒品,成為江蘇省名酒。1944年因遭日偽軍洗劫後停產。1949年恢復生產,改為現廠名。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而江蘇地區老酒更是眾多,以上羅列的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很少一部分江蘇地區名優老酒,歡迎酒友們在文章底部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