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有一種研究生叫「非全」

2020-12-13 南京大學新潮

「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拿錢買學歷?」 近日,伴隨著考研的臨近和秋招,社會上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時受到學歷歧視而引發的激烈討論進一步擴大了焦慮。不同的行業、公司、學校、專業都有不同的情況和立場,這場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之辯始終爭執不下。

新潮記者聚焦於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非全日制專碩研究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求職狀況,比較與全日制研究生有何異同,以求起到以微知著之效。

異同——全與非全

1

培養方案篇

首先通過查看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布的最新版本的《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驗方案(非全日制)》,並與《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施方案(試行)》做對比。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驗方案(非全日制))

經對比,發現南大新傳對於非全日制專碩和全日制專碩的培養方案幾乎一致,僅有的兩處差異為標黃處:

1.培養方式中,全日制學分要求是36分,其中32分是課程學分,4分是實習學分;而非全日制課程學分要求是32分,沒有關於實習的學分要求。

2.課程體系中,開設的具體課程有所差異。

除此之外,培養目標、培養對象、培養方式(除了學分差別之外)、學制與中期考核制度、畢業答辯和學位授予制度完全一致。

為了更詳細深入地了解南大新傳非全日制專碩同學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全日制有何異同,新潮記者採訪了南大新傳非全日制專碩同學,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規定篇

1.人事檔案:非全日制同學的人事檔案不由學校接收。

2.學費:全日制專碩每年10000元,非全日制專碩每年20000元。

3.住宿:原則上學校不為非全日制專碩分配宿舍。

南大新傳2018級非全日制同學曉婉說:「招生的時候明文規定非全日制是不提供住宿的,但是後來發現南大其他學院的非全日制同學卻有宿舍,才知道是由於學校還有空的宿舍,可以申請。本來我們沒指望學校提供住宿,但是看到其他學院有,大家就覺得不公平,聯名向學院提出申請,後來學院統一向學校申請,批下來了一年的住宿,但由於學校擴招,宿舍越來越緊張,因此我們第二年還是要搬出去,現在應該已經申請不到了。其實,關於住宿,學校給批是情分,不批也是本分。」

2017級非全日制同學雨涵說:「雖然可以申請住宿,但是非全日制班裡30個同學,一多半都是有工作的,所以不住在學校,他們要麼有自己的家,要麼在外面租房住。」

4.獎學金:非全日制不享受獎學金。

5.每月助研補貼:非全日制不享受每月助研補貼。

6.助教崗及其他崗位:非全日制沒有資格申請校園助教崗和其他崗位及其補貼。

2018級非全日制同學夢琪上學期經過一位學姐的內部推薦當了一門課的助教,但當時她們對於此項規定並不了解,到學期末審批的時候學院說是不符合規定的,也拿不到助教的補貼,最後是該門課的任課老師聽說後自掏腰包給她發了助教補貼。

夢琪總結道:「凡是和領錢有關的,都沒有非全日制的事。因為是默認非全日制同學有工作和收入的。」

7.評獎評優:非全日制不享受評獎評優。

8.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畢業時非全日制與全日制一樣擁有畢業證和學位證,但會標註授課方式為非全日制。

學習生活篇

除了明文規定的政策導致的客觀差異,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非全日制專碩研究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感受如何呢?這又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在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種是未就業而在校學習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課程方面:

雨涵是在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她表示,「我認為相比很多周末上課的非全日制的同學,還是全日制的學生學得更系統,畢竟慢工出細活嘛。而且由於周末時間有限,還是全日制的課程會更豐富一點。」

曉婉則是暫時沒有找工作,留在校園裡與全日制一起上課,她表示,「因為在職的非全同學只有周末能上課,儘管周末兩天要上一天半的課,容量很大,但課程周期還是需要三個學期,畢竟全日制專碩和非全日制專碩對於課程學分的要求都是32分,如果前面選的課不夠,可能會上到第四個學期。相比之下,全日制專碩絕大多數在前兩個學期就可以修滿32學分。」

同時,曉婉還透露學院的課程沒有嚴格的壁壘,因此對於她這種在校的非全日制同學是非常便利的:有的課是全日制特有,有的是非全特有,但大多數課程都是一樣的。另外課程可以交叉上,不管是學碩和專碩之間,還是全日制和非全之間,只要徵求任課老師的同意,按時交作業,老師同意給學分,所有課都是開放的,只不過自己的必修課必須要上。

「所以我也是在研一就修滿了學分,第一年除了硬性條件的差別,沒有感覺我和全日制同學有任何差別和影響,該上的課都上了,該參加的活動都參加了,比如讀書會,該交的作業都交了,老師也都很照顧。」

談到學院和老師對於非全日制同學的要求,雨涵說,「要求和全日制是完全一致,甚至更高一些。因為很多非全的同學都有工作,老師不再把我們僅僅看作學生,更是拿一個相對更成熟的新聞工作者或者媒體人的標準來要求我們,還是非常嚴格的。」

實習方面:

夢琪認為非全日制在實習中沒有什麼差別:「實習一般不會標明只要全日制,加上簡歷上會直接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且用人單位基本不會問是非全還是全日制,但是秋招時會有區別。」

就業招聘方面:

通過對幾位南大新傳非全日制同學的採訪,發現非全日制在就業中的劣勢確實有所展現。

曉婉說:「我在給西南某省國稅局投簡歷的時候,他們打回了我的資料,要求我標明授課方式,最後還是審核不通過。後來給西南某市事業單位投簡歷的時候,我的資料遲遲審核不通過,要求我確認是不是屬於普通高等教育,是不是算作2020屆的應屆畢業生,是不是可以正常派遣,我聯繫了學院老師,確認之後資料才通過。」

她還表示在她身邊也有很多南大新傳非全日制同學就業時受到區別對待的例子: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秋招中,某同學在應聘江蘇某大型商業零售企業時,被HR打電話告知往年是收非全日制的,但是今年由於全日制應聘者特別多,所以直接不考慮非全日制。

夢琪說,「有的網際網路大廠還是挺寬鬆的,只寫要求2020屆應屆畢業生。但也有公司會標明只要全日制研究生,建議還是不要報,畢竟就算面試成功以後籤約,肯定也是違約。尤其是國企會更明顯,基本上都會要求全日制。

她還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前段時間我參加一個國企的面試,它來宣講,我就投了簡歷。我在基本資料填寫了非全日制,然後我就以為他已經明確的知道我是非全日制這件事了。但當到了面試的最後一步,在要籤合同的時候,我發現籤約書上寫的是要求全日制研究生,然後我就跟他說我是非全日制,而且個人信息單上我寫得清清楚楚。面試的人就蒙了,他就說,那就之後再聯繫吧,然後這件事兒就黃了。就感覺還是挺不公平的吧。」

為了解用人單位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態度,新潮記者在南京大學秋季就業雙選會上採訪了部分公司的招聘人員,發現不同公司對於非全日制的態度不同,但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全日制一等」的看法的確存在。

某科技公司招聘人員表示:「對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視同仁,相同的標準,不存在區別對待。」

某文創公司招聘人員則表示:「非全日制我們可能只能給他提供實習合同。因為非全日制屬於在職的那種,含金量感覺還是不如全日制。如果是同樣條件的研究生,還是會優先考慮全日制。」

另一家製藥公司招聘人員也表態相比於非全日制,「我們還是更傾向於優先錄取全日制學生。」被問及為何優先錄取全日制研究生,她說「全日制學生的學習還是會更全面和深入,因為畢竟非全日制只是利用周末來上課。但是研究生本來就很優秀,比本科生更有優勢,我們更不否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很多同學也很優秀,我們也不是唯學歷論,說到底還是看個人的綜合能力的。」

選擇與心聲

2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的問題飽受爭議,那麼是什麼讓他們選擇了非全日制,對於這些爭議他們又有什麼心聲?

雨涵——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17級非全日制專碩:

「我的情況有些特殊,2006年本科畢業,在江蘇某媒體單位工作。也就是說我是在工作了11年之後才讀的研究生。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初衷,並不是出於工作、職場、職位上的那種功利的考慮,而是希望給自己充充電,能通過接觸學界,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更紮實一些,來解決自己的能力恐慌。從工作的客觀情況來看,我的時間正好又可以安排得開。總之完全是一種自我的精神追求。」

談到近日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困境,雨涵說:「我是先步入工作的,沒有遇到過非全日制求職上的困境,但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因為現在就業壓力比較大,研究生人數也多,用人單位可選擇的餘地很大,在他們有足夠多的選擇餘地的情況下,很多單位的觀念裡會覺得全日制的學生更好一些。」

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的爭論,雨涵說:「我自己是非全,我也很認可非全同學的優秀。但客觀來講,就像高考的篩選一樣,有人被調劑到第二志願,非全的同學裡的確有人是沒考上全日制被調劑過來的,這已經是他們的第二選擇。爭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是不是有同樣的含金量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用人單位有自己篩選員工的標準,想要什麼樣的人,他們擁有自主權。而真正需要改變的現狀是,社會上很多人和公司對非全日制的概念還沒有弄清楚、沒有正確的認知。他們對非全日制的同學存在誤解和刻板印象,用慣性思維覺得非全日制就是在職人員混個學歷,但其實都是統考,課程學分、畢業要求也一樣,沒有這麼大的差別。推進整體觀念的平等更重要,社會要慢慢去證明非全日制不是混學歷,讓標準真正統一化——那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研究生。」

曉婉——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18級非全日制專碩:

「本科畢業後,我在西南地區某省級電視臺工作了四年,工作和收入雖然穩定,但感覺工作上沒有什麼發揮的空間,生活狀態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的樣子,於是辭職考研,報考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我是差了幾分被調劑過來的。因為每年的情況都不一樣,17年招收的人少,如果我早考一年可能連調劑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晚考一年,(因為擴招)我就考上全日制了,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我當時也沒有想到會沒考上(全日制),在調劑非全的時候肯定也是糾結過的,但是考慮到畢竟是985,師資力量也很好,所以我就來了。」

曉婉認為,造成當今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區別對待的原因不是單一的,她總結說:

「第一,之前的在職研究生的餘溫還在,人們對於非全是戴著有色眼鏡的,是花錢買學歷的印象。但是不同的是,之前的在職研究生是申請制的,是單證,只有學位證,沒有畢業證。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後,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國家統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統一划線,同樣的畢業要求,畢業後有雙證,和全日製法律效力一樣。雖然有些人分低一點,但是依然不乏高分考生,也有同學能考到390分的高分,但就是報非全,因為他們有工作,報考非全本身就是自身的選擇。這麼多人質疑非全憑什麼和全日制一樣,不要問我們憑什麼,而要去問教育部憑什麼。

第二,由於媒體的放大作用,讓非全日製成為了風口浪尖,很多本就對非全日制有歧視的公司藉機踩非全一腳。

第三,不乏有些學校的非全日制辦學質量的確不夠好,而為了借非全日制高昂的學費斂財。

第四,也有部分學生問題,有些學生可能抱著期待進入到非全,進來之後發現很多待遇不一樣,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有些自暴自棄,不像全日制同學有衝勁,給外界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第五,與行業有關,不同性質的行業對非全日制的介意程度是不同的。

第六,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引入和推廣中,效果不是很好。香港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授課方式不一樣,學歷、學位、認可度都是一樣的。內地畢竟剛剛開始沒幾年,就像專碩剛推行的時候也有爭論,現在也漸漸好起來了。非全未來的認可度會更好還是更差,我持中立態度,畢竟新事物是要經過檢驗的,要看國家和市場能不能處理好。

總之,行業、個人能力、社會觀念等各種各樣的因素在一起,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標籤給不少同學帶來了學歷焦慮,小婉沒有這麼悲觀,她說:「我現在是既樂觀又很佛的狀態,說到非全日制身份帶來的焦慮,有的話也就是春招秋招這段時間,但是不光是我焦慮,所有應屆生都很焦慮,不光非全焦慮,全日制同學也很焦慮。但一旦過了這個坎,非全日制的學歷對我就沒有任何影響了,只是現在這個坎我還沒有跨過去而已,但是總會跨過去的。」

曉婉的同班同學夢琪認為,為了改善非全日制的困境,「首先,國家應該加強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的認同;其次,應該限制關於高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額;企業應該通過社會的曝光,以及積極接受國家的政策引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應該通過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多方共同努力來讓非全日制研究生獲得認可,這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小婉、雨涵、夢琪系化名)

採寫 | 張義巖 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研究生

美編 | 黃 雯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圖片 | 來源網絡

責編 | 王嘉怡 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本科生

相關焦點

  • 解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公平的終極方案:取消非全研究生!
    其實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第一,統一待遇叫公平。這無非是大量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訴求,他們希望與全日制研究生統一在一個概念之下,在各個方面,全日制有的,自己也要有。
  • 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非全研究生需要正名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大量關注。有不少網友反映,有企業在招聘問答環節中直接明確回復,「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
  • 同學,我們公司不招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被歧視,到底冤不冤?
    但若是遇上了分數尷尬,不得不調劑至非全日制研究生時,不少同學可犯了難。 中國教育在線不久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指出,近半數考生表示不考慮非全日制,46%的考生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很多單位在招聘要求中就明確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逆襲?哪些非全研究生最好考?這兩個別錯過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種新型研究生,2016年誕生,已經有了第一批畢業生,雖然這些畢業生在就業時遭遇了一些問題,但是隨著國家五部門聯合發文和各地的積極響應,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認可度越來越高,性價比也越來越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逆襲?哪些非全研究生最好考?這兩個別錯過!
  • 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逆襲?哪些非全研究生最好考?這兩個別錯過!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種新型研究生,2016年誕生,已經有了第一批畢業生,雖然這些畢業生在就業時遭遇了一些問題,但是隨著國家五部門聯合發文和各地的積極響應,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認可度越來越高,性價比也越來越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逆襲?哪些非全研究生最好考?這兩個別錯過!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偏見是態度,只存在於人的頭腦中,而社會歧視則已經上升為一種實際存在的社會行為,甚至被固化為一種不公平的制度安排,如種族歧視導致的種族隔離制度。有意思的是,經濟學家也研究歧視。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各自發展了一種觀點。一位是貝克爾(Becker)。貝克爾歧視理論,是基於偏好的歧視,又叫品味歧視理論(taste discrimination)。
  • 「非全」研究生教師應聘遭歧視!一字之別差距有多大?
    ,非全學歷」被教師招編拒之門外,「非全受歧視」上榜!所幸的是,官方調查後的反應系有關機構人員由於不了解國家相關規定而採取的行為。,非全和全的研究生,在學歷上沒有任何區別。但很多用人單位並未改變「非全」的觀念,甚至完全不承認非全碩士學位。
  • 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謹慎,因為有些學校可能「不懂」非全!
    這又是一個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的問題,我不知道這叫不叫「就業歧視」,但是,對於壓根沒有工作的應屆本科生來說,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到畢業時再面臨這樣的問題,那將會令人非常頭疼。所以,還是真心希望,想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學謹慎一些,特別是應屆本科畢業生,在做決定前請三思。
  • 22考研 | 學碩、專碩、非全三種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本科學歷越來越「貶值」,為了緩解一部分就業壓力和滿足企業的的「高學歷情結」,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於是,有了專碩和學碩的區別。後又因在職研究生的培養差強人意,以至於在職研究生,往往被業內當做買學歷的代名詞。
  •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職研究生嗎?考研調劑到「非全」值得嗎?
    雖然非全日制研究生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是很多同學對他還存在著誤區,很多人分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的關係,甚至很多人把他們當成是同一種研究生,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他們倆有很大的不同。相信學位證的用處大家都知道,在以後的就業當中比如事業單位考試、公職類的考試、或者是升學考試等,很多單位都要求雙證齊全,既要有畢業證也有學位證,在這一點上在職研究生的就業前景遠遠低於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相信很多非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點這種「學歷歧視」的情況,用人單位在JD上明顯標註「只招收全日制碩士」,對非全根本不感冒。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聽聽第一批「非全」研究生怎麼說
    這兩年,非全日研究生越來越受到廣大學子的歡迎,不少同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非全日制畢業好找工作嗎?會不會受到歧視? @前面的鐵柱:雙證的全日和全日制同等待遇 今年畢業於某985非全,投簡歷時報要求「全日制碩士學歷和學位」的單位,問負責招聘的人事非全能不能報考,人事給的解釋是:雙證的非全和全日制享有同等待遇,現已順利拿到offer。
  • 非全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非全日制=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
    今年9月初,有網友反映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在問答環節中,明確回復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一時間,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滿,並向湖北人社廳舉報該企業涉嫌就業歧視。儘管目前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已經刪除了相關文章,並清空了公眾號進行整改,但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該公司的做法和HR的態度就是一種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歧視。
  • 「非全」歧視引熱議,中立解讀非全與全日制研究生
    報導是由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引起,有網友反映,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國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發文,現在還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高校為非全研究生發聲了
    我想,很多人和我有著同樣的遭遇,頂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證找工作時,卻被告知「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拿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在單位裡中申報職稱、參加競聘時,卻被告知「你這是非全日制的,不作數」。因為「非全」而引發的就業歧視、晉升歧視、用人歧視等在現實中比比皆是,更有不少企業在招聘啟事中,明確寫著「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遭拒,還敢不敢報非全了?
    近兩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火熱,很多在職人都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然而,近期的一則新聞卻給不少想要報考非全的考生澆了一盆涼水: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根據對考生不願報考非全日制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佔比最大的原因是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遭拒?還敢不敢報非全了?
    近兩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火熱,尤其是在職生,很多都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然而,近期的一則新聞,卻給不少想要報考非全的考生,澆了一盆涼水: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根據對考生不願報考非全日制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佔比最大的原因為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上面提到的這一則新聞再一次反映出了考生的擔憂,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上仍然面臨差別待遇,非全日制學生就業受阻!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遭拒?!還敢不敢報非全了?
    近兩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火熱,尤其是在職人,很多都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然而,近期的一則新聞,卻給不少想要報考非全的考生,澆了一盆涼水: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根據對考生不願報考非全日制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佔比最大的原因為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
  •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常在求職第一關就因「非全」被卡掉
    看到相關報導時,2019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別有感觸。王璇回憶,由於學制是兩年,2018年下半年,北師大心理學院一些2017級非全日制研究生已開始找工作。「當時有不少學生反映,求職過程中發現很多企事業單位都只招全日制畢業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面十分窄。」
  • 清華研究生新生開學,非全比例低:寧讀三本研究生,不讀清華非全
    需要留意的是,清華大學碩士生佔招錄新生的65%,其中全日制碩士生佔比63%,非全日制碩士佔比非常少。「非全」研究生,因為「不是全日制」,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分量不如「全日制研究」。清華大學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錄取的時候,全校統一划定初試線,複試包括外國語聽力、口語測試和綜合複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