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知名實業家霍英東博士
1983年,我在東江跑水上運輸,在廣州白鵝潭看到高高聳立的白天鵝賓館,霍英東先生高瞻遠矚,是在大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壯舉,一樁樁,令人豪情萬丈,令人難以忘懷!霍英東的名字刻入我的腦海。
1990年霍先生贊助「亞運會」,取得舉世矚目成功,他「積德行善,從善如流,厚德流光,必有後福」,讓我茅塞頓開,得到啟發,覺得自己作為個體戶,也要為家鄉做點實事,
於是我試著搞助學活動,先後斥資舉辦「林寨中學作文比賽」、「四聯中學「我愛聯中」同題作文比賽」、「林寨全鎮數學競賽」、「和平中學作文比賽」等助學活動,激起漣漪,此後且樂此不疲。
1990年起先後被評為市、縣先進個體勞動者,市尊師重教先進工作者,市、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積極分子稱號、廣東省先進個體勞動者,還選為河源市二屆人民代表,可以說,我人生的起步是霍先生風範感應。
1996年3月,在林寨鎮第十二屆代表會上,我竟然地被民選為副鎮長,泥腿子洗腳上岸,成為了公務員。我常常夜靜思,覺得這種機遇,可能是善緣的福報,是霍先生善舉啟發的結晶。
1998年我的同學葉亞被在四聯中學任校長,他邀我到校共事,其時我覺得鎮府工作繁瑣,幾經纏綿,1999年如願到文化聖堂工作。
一到聯中,我們溝通愛心人士捐資先後建起了「書香亭」、「學子亭」、「同學亭」、「小山公園」。
我特別凝情為聯中首任校董黃明甫先生興建的「思賢亭」撰寫的碑記,是洋洋灑灑的文言文,既是追思,亦是言情。
舞文弄墨是我畢生之愛,在四聯中學這片芳園,我大可施展拳腳,我負責學校宣傳和校刋輔導工作,我提岀的議案是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挖掘四聯中學在革命鬥爭年代有27位革命烈士為國捐軀,經確認後,報請批准,我們四聯中學豎起了「革命烈士紀念碑」、開設「四聯中學革命鬥爭紀念館」,創建「全國少年軍校」, 這崇尚紅色基因的邂逅,留下我與霍先生結緣的伏筆。
2001年9月4日,香港銘源基金會駐韶辦的領導到彭寨聚史銘源希望小學考察,銘源基金會的車隊返程時,四聯中學領導恭恭敬敬地守候在路口,委婉地邀請他們到聯中看看。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天空中不知從何處飄來黑壓壓的烏雲,驟時下起了雨。
銘源基金會桂漢標先生、鄧妙蓉女士、黃福娣女士、曾輝同志等欣然來到四聯中學,他們認真細緻地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辦公室的同志靈敏地到榮譽室拿來梁威林同志兩次給聯中校慶題贈的條幅和花瓶等禮品,看了這些物證,銘源基金會的領導才知道聯中這所革命學校竟然蘊藏著老同志如此凝重的革命情誼。
桂漢標先生一行巡視高一(1)班教室,由於剛才來的秋風過猛,教室的瓦面被掀得漏水,外面下著大雨,屋子裡下著小雨,那豆大的水滴從屋頂摔下來,滴在桌面上,粉碎的水粒濺得同學們臉身皆溼,那幾根用來頂撐橫梁的木樁溼漉漉地喘著氣,線線雨水順著柱子直往地下流。 看著同學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這麼安詳用功地學習,真讓他們心酸。桂漢標先生含著淚花對同學們說:「你們奮力拼搏的精神令我感動,你們的困難我一定會儘快向霍先生、何先生匯報……」
2001年10月21日,香港銘源基金會斥資70萬元扶持聯中建設銘源教學樓籤字儀式在聯中校園隆重舉行。
2002年4月12日清明時節,香港銘源基金會董事會主席何銘思先生等前來聯中視察,他們瀏覽了校園,察看了在建的銘源大樓,最後登臨小山公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並致敬鞠躬禮,體現了一個革命老戰士的高尚情懷。爭得霍英東銘源基金會支持,聯中成為崛起于田野的農村教育一面紅旗。
2002年11月24日,時值冬日,南國的山鄉依然暖如陽春,自韶關經郴州到贛州沿粵贛湘邊紅三角圈繞道東下和平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在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長、香港銘源基金會董事會主席何銘思先生,原廣東省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韋丘、詩人桂漢標和河源市人民政府黃煜禎市長,溫文斐秘書長,市政協副主席張鑑林等同志的陪同下,於下午3時來到四聯中學視察。 聯中以最樸實熱烈的方式迎接心儀已久的貴賓,那如潮的掌聲響徹雲天,霍先生親切地向同學們致意。當看到聯中的教育教學設施仍然侷促見 絀,霍先生欣然表示繼續支持一百萬元,再為聯中興建一幢綜合樓。
那天,霍先生在聯中校園內親手種植了一株龍柏,
我十分榮幸地與霍先生在校門合影,凝成終生榮耀!
2003年5月,霍先生「八十華誕時,我以學生李成之名為他寫賀詩:
福蔭聯中人歡騰,如錦芳園百花妍,
東嶺新樓拔地起,海峽遍頌銘源恩;
壽星今辰輝異彩,比 光向陽傍日邊,
南沙繪描新畫卷,山清海晏喜空前。
霍先生親筆為我覆信,和平縣四聯中學李成同學,在我八十歲生日的時候,收到你的賀詞,文詞秀麗,十分欣賞,您的美意,表示感謝。尚望勤力讀書,將來為社會作岀貢獻。霍英東謹復 二00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2003年9月,加拿大英語教師卡蘭·羅伯特先生應霍先生之邀,到聯中任教。羅伯特先生住在我家,我不會英語,我妻只有小學文化,我們用單詞譯音、手語和心靈溝通,和諧相處,尊重習俗,十分融洽地陪伴羅伯特先生完成教學任務,
在校期間,我帶他在市內旅遊,參加「河源市英語大賽」,譜寫了「中加」友誼之歌。最讓人耐人尋味的是,我妻這個只讀過初小的村婦,竟能完美地與外國人友好和諧地相處一年之久, 這也許是一個默契,一種靈感,一種中國式的聰明,更是霍英東先生情懷寫真。
2004年3月28日,連綿的春雨在這一天驟然遁跡,久違的陽光洋溢著春天的明媚。聯中校園彩旗飄飄,鼓樂喧天,霍先生捐資一百萬元興建的「英東樓」落成剪彩,英東樓佔地面積約380平方米,共六層,學校的電教室和化學實驗室設置其中, 這座綜合樓像一艘旗艦停泊在聯中的芳圃之中,原廣東省政協主席梁威林同志為新樓題書的樓名, 「英東樓」那三個燙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那時候,我曾參加過霍英東紅三角作家採風、
粵贛湘三省五市文學夏令營、河源市第一屆「校園文學」夏令營、
籌辦過四聯中學「校園文學」夏令營等活動,陳俊年先生、韋丘先生、桂漢標先生、陳振昌先生、曾平先生、鄧妙蓉女士、胡列志先生等文化人前來講座,
我在《紅三角》、《五月詩社》多次發表文章,
歌頌霍英東和銘源基金會,
2003年獲得「銘源基金會」表彰,自此,對文學的追求更加傾情。
我嶽母與霍先生同齡,壽數也與霍先生齊眉,2006年霍先生因病逝世的第二天,我嶽母也駕鶴西去,當時為了追懷霍先生,我忍痛與葉校長到南沙參加「追思會」,我為他老人家寫輓聯和祭文,輓聯「英名長與乾坤在,東恩永隨銘源存」印在霍英東追思大會會 刋,我寫的祭文如下:
公元二○○六年,歲次丙戍十一月九日,廣東省和平縣四聯中學校長葉亞被率學校部分領導虔具鮮花、素果致祭於前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靈前,曰:
英東先生 省港精英 商旅豪雄 一代偉人
年幼有志 少壯業成 精忠愛國 家國情深
抗美援朝 衝破禁令 香港回歸 籌措至誠
改革開放 敢為先行 全國首創 天鵝迎賓
洛溪造橋 聯 接毗鄰 公路貫通 百業俱興
殘聯施福 體育基金 歲至暮年 壯心不已
建設南沙 獨具匠心 規模宏大 事業有成
粵贛湘邊 播灑愛心 振興文化 大智見仁
一脈銘 源 薪火相承 助教獎學 福澤貧民
佑我聯中 教樓簇新 親臨視察 萬眾動情
先生風範 萬世德馨 耆英至尊 輝燦星辰
四方摯友 神態虔誠 追思恩德 感激不盡
仰祈聖鑑 在天之靈 霍公有知 笑 慰人生
廣東省和平縣四聯中學全體師生
執筆:陳仰天
2006年11月9日
霍先生仙逝後,銘源基金會因故喻示四聯中學自立自強,彼此交往漸行漸止。我們深知助學是暫告一段落,但銘源的真情是永遠不能斷線的。
我們常常組織活動,常常聚會暢談,常常瞻仰龍柏,常常翻看相冊,牢記初心,溫故知新,讓霍英東精神永遠在心中閃亮!我們還參加過梁威林主席和韋丘先生的葬禮,以追思銘源基金會引薦人的恩德。
在霍先生風範感召下,沭浴《紅三角》、《五月詩社》薰風,我文思煥發,連年來,我乘著精力充沛,先後編著《浰江隨筆》、《山水寄情》、《聯中英烈》、《天上人間》、《林寨古村》、《古村舊俗》、《彭寨十八圍》、《東水三十六口塘》、《天哥講古》、《嘉信老字號》等鄉土文集。
自從認知霍先生,到靈魂觸摸,我認定他是我的偶像,我是他忠實的粉絲,雖然我做不到「計利當計千年利」,但我可以「做人要做正直人」。 自2007年我退出四聯中學教育舞臺,返鄉打造林寨古村旅遊景區。
在古村,我們用霍先生「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贏得人們更多的尊敬」之道,僅用47天就完成景區徵地拆遷。
「做人,關鍵是問心無愧!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寫的人!做個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我把霍先生的經典,作為座右銘。
目前,在大家十年來共同努力下,林寨古村成為「中國首批傳統村落」、「中國文化歷史名鎮名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文化名村」「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廣東十大最美鄉村」、「廣東名村」。林寨古村因其獨特的風格和秀美景色,衝岀國門,走向世界,入選美國郵票,近期正緊鑼密鼓為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霍英東銘源基金會曾在林寨小學定點,我特意在林寨古村展館為霍先生亮岀照片,以作長久的紀念。
我所做的一切,都努力地以霍先生為楷模,努力遵循霍先生「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寫的人!做個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
幾年前,四聯中學建造文化長廊,我刻意推薦霍先生的題詞:「努力讀書就是我們的願望」。作為碑刻,在文化聖堂,只有讀書才是第一要務,只有精忠報國才是人生的境界!
「銘記革命源流,培育後代精英」,教書育人是萬世偉業,圓夢中華是我們的追求,願霍英東銘源精神永遠照耀我們前行!
常常夜靜思,當年如果沒有霍先生善行靈感,可能至今我仍是泥腿子,如果沒有紅三角《紅三角》、《五月詩社》文化薰陶,也不可能走上文學路,如果沒有銘源人的德品教化,可能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我要感恩霍先生!我要感恩銘源人!
作者:陳仰天
編輯:蜀中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