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論|對於運動 解剖學根本不存在?

2021-03-03 訓練經驗

全文共計:3280字   圖片:2張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左右

所有的理論原理最後都是通過動作的展示來完成,那麼是理論重要還是我們動作重要呢?理論適合所有人嗎?

經驗積累


本篇文章是從運動角度出發,並不針對任何機構或者組織等,只是本人的雜論而已,目的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

 

每個人的思維高度都是根據經驗積累而慢慢累積,我看不到不代表別人看不到。學習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我認識一位師傅很厲害的正骨師傅,從來沒有學過解剖,我不解,師傅說你天天吃米飯,你知道米飯的好處也知道米飯怎麼煮才好吃對吧,我說是的,但是你知道他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嗎?我說知道,跟我同行的人是一位從小在城裡長大的孩子,師傅又問他,可是他說在書上看過,現實生活中不知道。師傅說從小他就在農村長大,對於米飯怎麼播種,怎麼收割,怎麼去皮一清二楚,但是你雖然看過書但是你沒有經過從播種到收割的過程,所以你的經驗是缺乏的。

 

師傅又說你想一下我6歲開始練武,跟著師傅每天診斷,耳聞目染10年然後自己又治療那麼多問題者,雖然沒有去學過解剖學,但是孰能生巧,懂得每個關節,肌肉的發力位置,知道如何形成問題,該如何去調整。當年我在跟著師傅學習健身健美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學過什麼解剖,但是也能把自己或者別人的肌肉練大,這是積累的動作經驗。在以前都是跟師學習,需要一個實戰經驗積累的過程,需要細心觀察,自己練習揣摩的過程,是以實踐來總結各類生活中的經驗教訓來增加增加知識和經驗積累。而現在學習方式是通過各類理論的方式去指導實踐,但是在經驗形成文字的時候表達的方式和理解的方式產生了二次變化,這是根據每個人的理論思維而成,所以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而對於運動來叫或者運動康復訓練來講,我們針對的是人的自身和環境,因此在指導運動時,並不像書上那麼明碼的書什麼運動靠什麼肌肉來做功,簡單的歸納了運動模式或是肌肉的運動關係。我遇到過一位學解剖非常厲害的朋友,但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那麼順利了,每次都會帶著疑問來跟我交流。比如說膝蓋外側半月板的問題,他從肌肉與關節的解剖理論定位到每個精細的肌肉,可以當處理問題時,問題往往解決的很差。我們來想一下,解剖給我們的思路是什麼,指導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難道我們按照解剖理論來訓練一塊肌肉,你就真的訓練到那塊肌肉了嗎?肌肉難道真的就像你在樹上看到的那樣單獨活動的嗎?不要忘了,除了肌肉還有很多組織,單個肌肉和一組肌肉之間的關係。

 

人體運動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從健康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想到什麼呢?那麼人從生下來開始發育的行為是什麼呢?人活動的空間又是什麼呢?難道就是簡單的為了更好的體適能,更好的外形嗎?答案可能都不是把?運動好處很多但是他取決於個體,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運動。現在人運動的空間是為了填補因為環境而缺乏的活動空白,因此活動空間的狀態應該是以生活為主,而不是想當然的以身體功能為主。以前問題並沒有那麼多,那為什麼現在醫學發達了運動也更專業了,為什麼問題也越來越多了,難道就真的是我們生活習慣嗎?

 

運動隨時都在發生

我們的人體隨時都處於動態的過程,難道我們的運動過程是用解剖制定的過程嗎?那麼我們所學的所以問題,最後都是通過動作來展現,而展現的時候也是整個身體的協調作用,難道就是一個肌肉在懂嗎?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動作的整體性,因人而異的設計動作,因此在動作設計過程,也是根據個人進行的,雖然設定了很多關於各個關節的活動度,但是有很多特殊的人總是能打破節奏,做出不同的違反設定的標準,那你能說他們不正常嗎?所以我們在考慮動作的時候,應該考慮的是環境問題和身體問題,而不是死的解剖學提供的知識。

訓練時精準激活的是真的激活了嗎?

很多時候會聽見很多人說,精準激活菱形肌,豎脊肌等等詞語時,我一直在思考,難道你真的先激活了這個肌肉嗎?比如在站立的情況下,首先你是啟動那塊肌肉,難道你的身體就靠那一個肌肉在支撐嗎?所以說精準激活一塊肌肉的說法難道成立嗎?那為什麼又要那麼說呢?原因在於在一個動作當中,多數人那個角度就是那塊肌肉應該有的功能,認為那個動作或者角度就應該激活那塊肌肉。那所謂的精準角度真的存在嗎?那肌肉的形狀和大小,那你的角度是激活肌肉哪個部分呢?靠上面一些還是下面一些呢?還是整個肌肉呢?都在講拉力線,那你的訓練是從哪個拉力線開始的呢?從上到下力量都一樣嗎?既然講到精準那肯定這些問題都要考慮進去的對吧?我們都知道在神經控制的肌肉當中,一個神經只控制一個肌肉嗎?你精準激活的是一個點還是還是一個面呢?精準定位哪一塊肌肉出現問題針對性的激活它,問題就解決了。首相要清楚,我們激活的到底是一塊肌肉還是整個連帶的肌肉,解決的是單個肌肉的生物力學還是整個肌肉群的受力面或者和生物力學呢?這點很重要,因此你的激活並不是只有一塊肌肉,有時候一個神經控制著多個肌肉塊,那麼你怎麼定位激活哪一塊的肌肉呢?如果是這樣來說我們的精準激活有可能就會導致兩邊的力量更加不對稱,出現更多不平的支撐點或者左右的支撐力的大小不一,那麼你如何保證兩邊的激活水平是一樣的呢?值得思考。

 

以單個肌肉功能設計動作:

我們所謂的運動解剖學難道真的就是真實人體的反應嗎?屈伸的過程是只有屈伸嗎?以運動為主的解剖,難道就真的是運動中相匹配嗎?所以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通過實體的人體解剖所看到的真實現象並不向書中描繪的那樣,因此我們運動解剖研究只是一具不會動的實體而已,因此在運動過程中不會是一個肌肉帶動了你的身體,因此我們在運動過程中一個肌肉的收縮會連同很多肌肉收縮,我們評估的問題從靜態的過程再到動態的過程觀察因為產生問題而出現的問題,而我們設計的運動或者是訓練,也是因為個體產生的問題而用整體的身體的方式去糾正問題,因此在很多文章當中我們會看到以解剖的方式去單獨訓練一塊肌肉,就像我們的肩袖肌群一樣雖然走形一樣,但是他們的功能卻有不同,你能說我只練一個肌肉塊,而不動另一塊肌肉塊嗎?

 

拉伸的是一個面還是什麼?

我們通過角度定位拉伸特定的一塊肌肉,難道你就只拉伸到了那塊肌肉嗎?那麼你知道你拉伸的力有多大,拉伸多久就可以拉開,那麼你考慮過這個拉伸的受力的大小,你能保證兩邊都平衡嗎?拉到的位置都一樣嗎?雖然這個說法比較不靠譜,但是確實是存在的問題。不管你用什麼理論,但是有很多人從來沒有學過解剖學,但是他們能把問題處理的無影無蹤。

  

肌肉起止點動作設計靠譜嗎?

雖然肌肉起止點指導了我們肌肉的位置和走向,以及所帶的功能,但是我們動態的活動當中,不會按照我們所設定的動作去完成,因此我們根據肌肉起止點的動作只是一個當向平面的動作,這樣的訓練只會增加一個平面的力量形成,而我們又在考慮整個身體的力量平衡,但是每個部位的力量水平平衡嗎?因此我們所說的動作功能到底是去適應環境變化而支撐身體去完成,還是只是考慮了動作在解剖中的功能呢?以脊柱側彎為例子,很多人根據肌肉功能解剖學原理糾正了脊柱,但是骨盆和肩帶的問題又連帶出現了,那為什麼糾正的時候不考慮整個身體,不考慮骨盆部考慮肩帶,為什麼不在糾正脊柱的同時,骨盆和肩帶一起考慮進去呢?問題都是相互影響的,脊柱正了但是骨盆和肩帶問題出現了,你糾正一個問題產生兩個問題?不是沒有糾正方式,只是一些思路被一些問題所限制了。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你的運動通過解剖學的指導得到了什麼?難道就是精準的訓練而不考慮整體觀念,讓你的精準訓練變得更不精準嗎?雖然短時間不會產生大問題,但是蝴蝶的效應大家都知道,底點的地基出現問題,那麼整個大樓為完好無損嗎?你能保證你的手法兩邊的力量,和兩隻腳的方向和受力都一樣嗎?那麼本來兩隻腳的力不平衡,而你的調整都是一樣的,那麼你的調整的力時平衡的嗎?雖然我們在講本來沒有平衡的力,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要追求平衡呢?然而在沒有不同的環境和情況和任務環境,本來就是不同面的發力,那麼又如何去平衡這個所謂的力的問題呢?所以在很多問題當中,我們所謂專業運動解剖學,必須要明白的解剖學到底指導了我們什麼呢?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雜想,並不代表什麼問題。

相關焦點

  • 【臨床應用解剖學課程】授課:運動科學博士--賴家欣(臺灣)
    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博士學位。1994 年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基於對解剖學的熱愛與興趣。老師深信運動對身體的益處,認真學習各項運動專業。同時也是瑜珈師資培訓(RYT200)。
  • 運動解剖學:基本切面和基本軸
    (全文共計898字,預計閱讀時間為3分鐘)解剖學中的基本切面和基本軸,算是解剖裡面的基礎知識吧,但是還是有很多同行無法形象的理解一、基本軸運動解剖學規定人體有三個互相垂直的基本軸,描述人體或環節運動時一般都以繞這三個軸進行轉動。垂直軸:呈上下方向,並與地平面相垂直的軸。
  • 《格氏解剖學》:承載歷史的解剖學教科書
    164年前,歐洲流行可隨身攜帶解剖學書,這種口袋式書開本小、文字排版密集,圖譜小到辯不清楚,這種書在教學與臨床中極不實用。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外科醫生亨利·格雷(Henry Gray)想重寫一部解剖教科書,他說服同院醫生亨利·卡特(Henry Carter)合作編撰一部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外科和臨床手術的解剖學書,格雷負責文字,卡特繪製人體圖譜。
  • 孚真堂《運動功能解剖學》與《軟組織疼痛的徒手治療》-上半身 招生簡章
  • 《生命解剖學》自序(上)
    有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十八世紀懷疑論者大衛‧休謨(DavidHume, 1711~1776)對因果律的成立,提出質疑而無人能答。休謨在《人性論》中解析人的視覺,認為其實不應該看到連續的景物,因為景物的影相進入腦中是不連續的印記(imprint)。當時我讀到這樣的觀察與分析時極為興奮,期待西方聰明的哲人,說不定也有佛教中實證解脫的菩薩。
  • 解剖學,剖開你的所有秘密!
    系統解剖學:以人體的器官功能系統(如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來闡述正常人體器官形態結構、相關功能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其中講到一個故事,一個美國某教派的教主聲稱自己可以不吃不喝,並且有一天會死而復生,幾十年來他確實讓人堅信他真的不進飲食。由於他的教眾堅信他會死而復生,他死亡後屍體被送到了紐約陳屍所的皮埃爾那裡。
  • 運動解剖學—心血管系統深層知識點精編
    導語: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當中運動解剖學相關內容逐漸增多,心血管系統又是運動解剖學的重點內容,考點很多,為了方便大家強化細節,中公教師為廣大考生整理以下考點,希望大家著重關注。一、心血管系統的組成這種由於適應運動需要所發生的心臟增大,稱為功能性增大或稱運動員心臟。2.通過體育鍛鍊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大,心臟容量增大,使心得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增加。(二)體育鍛鍊對血管的影響1.使動脈管壁中的膜增厚,彈性纖維和平滑肌增厚,血管壁的彈性增強,搏動有力,有利於血液流動。
  •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真題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真題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Complete Anatomy————常青藤大學都在用的解剖學APP
    17000+高質量的解剖模型,直觀感受解剖結構在Complete Anatomy上,你能看到超過17000個高質量的解剖學模型,它涵蓋了從宏觀到微觀幾乎全部的人體解剖學結構。對比其他解剖學APP僅有的100多個常態模型的展示視頻,Complete Anatomy擁有2500多個獨立的教學視頻,並且還在不斷更新中。擁有Complete Anatomy,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這些教學視頻,雖然不能代替真正的人體解剖,但幫助複習和查閱資料卻非常有幫助。
  • Complete Anatomy——常青藤大學都在用的解剖學APP
    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醫學生們卻能夠憑藉強大的人體解剖學軟體——Complete Anatomy,更快、更輕鬆的學習和掌握解剖學知識。對比其他解剖學APP僅有的100多個常態模型的展示視頻,Complete Anatomy擁有2500多個獨立的教學視頻,並且還在不斷更新中。擁有Complete Anatomy,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這些教學視頻,雖然不能代替真正的人體解剖,但幫助複習和查閱資料卻非常有幫助。
  • 時間根本不存在?只是人類的錯覺?那是你沒有理解
    在頭條問答上,看見有人提問:「科學家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是這樣嗎?」下面,我簡略的解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要強調,世界上還不存在「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的「科學家」。說那些話的,只不過是一些主流科學界以外的人士,或者說就是一群民科或者民哲。時間在物理學上,是一個衡量運動程度的量。
  • 時間根本不存在?只是人類的一種錯覺?那是你沒有理解
    首先要強調,世界上還不存在「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的「科學家」。說那些話的,只不過是一些主流科學界以外的人士,或者說就是一群民科或者民哲。時間在物理學上,是一個衡量運動程度的量。而在一些方程公式的計算裡面,時間這個量是可以被其他的量取代的,所以有些不明白的人就胡說「時間不存在」。這是犯了思維邏輯的錯誤。
  • 浙江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真題
    浙江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解剖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C.中心體 D.溶酶體3.位於心血管腔面的內皮是( )A.變移上皮 B.單層立方上皮C.單層扁平上皮 D.復層扁平上皮4.肩關節的關節盂位於肩胛骨的( )A.上角 B.下角 C.外側角 D.內側角5.關節繞冠狀軸所做的運動是
  • 解剖學,分析靜脈曲張的根本原因?如何通過瑜伽,擴充微小血管?
    大家好,今天帶大家從瑜伽解剖學的角度,了解認識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也屬於慢性病,一般的類似於這種慢性疾病問題,我們不只要想著去怎麼治療,更多的要去了解它的前因,然後通過哪些瑜伽的練習去緩解。今天就是給大家捋一個思路,把靜脈曲張,去帶入到瑜伽練習的思路。
  • 教師招聘筆試體育之運動解剖學必做30題(二)
    教師招聘筆試體育之運動解剖學必做30題(二) http://www.hteacher.net 2019-11-15 10:34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運動解剖學與體能訓練 在鋼琴教學及演奏中的融合與運用
    既然是動作,就可以通過運動解剖學來分析。 我們人的手部生理結構決定了我們怎樣去抓握, 怎樣去彈琴。 本文將從運動學的角度, 淺析運動解剖學與體能訓練在鋼琴教學中的融合與運用。
  • 為什麼人們幻想的永動機根本不存在
    隨著自然科學的進步,我們知道,在工作原理上,永動機的設想是違背熱力學基本定律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熱力學的四個基本定律在自然科學中是最為堅實的定律,是幾百年來科學技術與經驗的結晶,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一例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案例。
  • 你根本不了解肌肉!
    這不正是大部分女孩子想要的身材嗎?而自從奪冠之後,更有很多廠商找她做代言運動服飾、運動器材、化妝品、護膚品......如果不符合大眾審美,受眾很小,就不會有這些代言了Dakyo Ha開始健身是因為一次意外致使自己受傷所以不得不開始靜養養傷,導致身體發胖不少所以基於身材的瘦身塑形的訴求,開始健身運動沒成想一堅持,就堅持了很多年
  • 【薦讀】誰說中醫沒有解剖學?
    書中還統一了部分解剖學應用中的術語、補充了古代醫籍中有關解剖學內容的部分遺漏……如此等等,都為臨床工作者的直觀認知和實際操作提供了便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本書立足於「解剖學」這個特定範疇,對於中醫與西醫在解剖學上反映出的截然不同的概念沒有較多的闡釋,這並不等於將中醫在基本學說上強調的功能性定義及器官、組織名稱不能與西醫解剖學相提並論的概念抹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