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一景。學校供圖
■ 馬卉 朱澤東
二十載砥礪奮進,二十載滿園芬芳。伴隨著新世紀曙光一起誕生的我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公辦高職院校——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回首20年前,一批以「興瓊富島、育人惠民」為己任的創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投身海南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開創了政、校、企共同創辦的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院校。
辦學以來,海職院以「專業精強、隊伍精幹、校園精美」為管理目標。先後培育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團隊、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4名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傑出教師、2名海南省「南海名家」、2名海南省「南海工匠」、5名省級教學名師、2名海南省優秀教師、3名海南省領軍人才、5名海南省拔尖人才、1名「海南省有突出貢獻技師」、1名「海南省技術能手」、2名海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名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繫重點專家,組建了絲路文化旅遊、肉製品加工與貯運技術、現代智能控制技術應用與推廣、熱帶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營造等科研團隊,聘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教授擔任學校名譽校長。湧現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海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海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等一批名師名教。
創業:興瓊富島 勇立時代潮頭
1991年,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李琳娜隻身來到建省不久的海南,之後於2000年入職新成立的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在這裡繪製出海南電子商務職業教育的全新畫卷。
「研究設置一個新型專業,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而敏銳的嗅覺不是憑空得來的,是要每天關注政策信息,保持與企業的經常性溝通、調研、掌握行業風向得來的。」在本世紀初期,海南島上的電商產業發展十分落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時常面臨上課沒有操作平臺、實踐沒有產業環境支撐的窘境。面對這樣的情況,李琳娜利用校內便利店創建網上超市,學生分工負責商品信息採集、攝像、電腦美工及校內物流;缺乏實習基地,她就帶著學生挨戶與企業對接,每敲開一家企業的門,師生們就從頭到尾詳細介紹一次電子商務的便捷、網絡營銷的效益,還主動出力,免費為中小企業構建網上商務平臺。
從教30年來,李琳娜視講臺如生命,積極探索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最佳結合點」,推動商科類「六位一體」教學模式創新,打造綜合實訓平臺和配套的「看、學、做、用、覺、悟」六度學習模式。作為專業帶頭人,主持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極力拓展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渠道,創新性地將教學活動與公益活動、企業服務、精準扶貧相結合,帶動多元合作育人,為海南電商扶貧、新農村建設助力。同時,她兩次斬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也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全國電子商務高級專家······
在海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史上,2018年11月16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尼泊爾分校在尼泊爾博卡拉市揭牌成立,這是海南省首家高職院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的分校。而策劃並推動這項海南高職院校國際合作領域裡程碑工程的人,正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吳肖淮教授。
「現在已經有近700名由海職院培養的國際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回到他們的祖國從事酒店和旅遊行業工作了,還有個別學生去了阿聯、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五星級酒店工作,並且獲得了非常好的管理崗位和很高的薪資收入。」吳肖淮介紹,國際學生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及海南的合作酒店接受漢語、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充分體驗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創新職業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得到了合作國家和教育機構的高度評價,這也是促成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在尼泊爾建設分校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為了讓中國籍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教育理念,拓寬視野,增強國際工作能力,吳肖淮將世界500強企業美國萬豪國際集團引入海南職業技術學院,併合作共建海職院萬豪酒店管理學院。將美國萬豪國際集團在中國的企業發展戰略與人力資源規劃相結合,憑藉萬豪經營管理的豐富經驗及人才培養體系方面的國際化平臺優勢,對接萬豪酒店集團的職業標準和培訓課程,共同構建國際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教學新模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前景。
實踐:知行合一 動腦更動手
「當你見到師姐第一面時,印象肯定是柔柔弱弱的小女生,但是她上課的時候,才知道她是多麼的『勇猛』。在做動物的解剖實驗時,我們男生很多不敢綁定放血,師姐卻很熟練地將動物製得服服帖帖,放血解剖更是不在話下,和我們想像中的柔弱截然相反。在羅牛山的養豬場實踐時,師姐不怕髒不怕累,走到豬場中,把每一個細節都講得透徹易懂,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生杜曉允口中的「師姐」指的就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老師——師麗敏。
師麗敏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教研室主任,同時還擔任全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海南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美女與『野獸』」「男生們的女神」「師姐」……這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給師麗敏的「標籤」。
在師麗敏的日程表裡,沒有節假日,沒有下班時間。白天,她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上課、帶學生實訓、帶團隊備戰國家或省級賽事……當夜晚來臨,又開始靜心批改作業、思考科研課題,而周末都是在一個充滿著化學藥品味道的實驗室裡度過,離開辦公室時,常常已是凌晨時分。
師麗敏兢兢業業的教學態度,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近年來,師麗敏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比賽,獲得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她自己也榮獲海南省「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
「自從認識了王老師才知道,怎麼大學老師會這麼忙呢?大學老師不是有很多空閒時間嗎?不是一個星期還看不到幾次嗎?王老師徹底改變了以往我對大學老師的看法。」這是很多學生對海南省優秀教師、海南省創業講師王桃的認知。
「作為一名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從教19年來『崇實去浮、知行合一』一直是我的信念。」王桃說,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缺乏自信心、缺少自我約束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較差,文化基礎較差,但是老師們要始終相信「人人皆能成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為了踐行自己「崇實去浮、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真正讓學生在實踐中讀書、在讀書中實踐,王桃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直接深入社會工作,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隨著脫貧攻堅戰的開始,王桃把目光轉向了海南的貧困地區,她想通過建立「農村電商」助力脫貧攻堅。為此,她還制定了「1村2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把學生分成23個小組,務求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力求客觀、有效採集信息,制定電商扶貧上行計劃,以達到電商精準扶貧的目的。
在海南樂東,王桃帶領學生在崎嶇的山路和泥濘的鄉道中跋涉,深入到貧困戶家中,細細盤點每家每戶的收成,主要採集貧困村、貧困戶、定品、定服務等精準扶貧信息;採集農特產品產量、價格、成熟季節、物流情況等農特產品信息,採集農特產品的相關故事及產品形成環境,上傳農特產數據,並制定實施營銷計劃等。
「這種做法可以幫助農戶建起微營銷平臺,把小產品送進城、大產品送出島。這種方式既打通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了農戶的收益,還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王桃表示,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產教融合」,培養能夠適應當下和未來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就是要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進企業,在一線鍛鍊、在崗位鍛鍊。
傳承:尚德尚技,傳技且傳「神」
海職院心理學副教授高茹被學生稱為「最暖姐姐」,她是全國教學資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愛情之旅》策劃人,也是《從「四位一體」著手的高職公共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方案》省級教學成果獎的主持人。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真正奮鬥價值,高茹開發了「幸福職業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這也是她對職業素養類高職通識課程的整體設計理念,生動描繪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職生「熱愛生活、享受工作」的美好願景。縱觀整個課程體系,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禮儀修養、寫作與交流等多門課程,從「高度、寬度、深度、溫度」4個方面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行為訓練於一體,打破了以往學科本位、分割獨立的課程框架,以能力本位為基礎,對多門課程進行系統性和整體性規劃。
「學校的育人理念是『動腦動手、尚德尚技』,在我看來,這裡的『德』不僅僅指品德、道德,更指德行,也就是職業教育要培養、傳達的『神』。」高茹說。
同樣給學生傳「神」的還有海職院思政教學部的青年教師陳翾。作為一名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政課教師,陳翾明白不能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方式講授思政課,要結合職業院校學生和專業的特點,深度挖掘出各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思想道德、職業教育、專業技能、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中。
「新時代的思政課我認為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參與進來,體驗進去。」微電影大賽、法律知識競賽、重走小長徵革命之路等新形式的思政課堂隨之出現,這種把思政課堂搬到螢屏、搬到舞臺、搬到「山頭」的授課方式,有效地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拓展思政課教學的途徑,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參與度與獲得感。
不僅如此,在新時代還要佔領網絡陣地,我們現在正在策劃製作系列網絡思政微課,讓同學們通過新媒體平臺就能學習到相關知識。」就在教師節前夕的9月4日,學習強國海南平臺推送了陳翾主講的《傳承航天精神,培育愛國情懷》網絡思政微課。
「思政課不是灌輸思想的過程,而是解放思想的過程。思政教師要傳承信仰,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把愛國的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扣好他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陳翾說。
廿載芳華、砥礪前行,20年的時光,海職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耕教育、精研教學,始終與海南發展同心、與行業升級同步、與企業創新同行,不斷取得教學質量成果新突破,培育了一批批名師名教,建成了一個個精品專業、特色課程和國家示範校,為社會輸送了近5萬名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還在省內開啟海外設立分校之先河。
紮根守土,桃李滿園。20年的歷程,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與海南改革、建設與發展同頻共振的奮鬥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徵途中,為成為國家職教特色鮮明、產教深度融合、國際合作緊密、服務地方強勁的高職院校而奮鬥!
(本報海口9月9日訊)
原標題: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用「奮進之筆」書寫高等職業教育精彩答卷 廿載芳華 紮根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