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已經是我國最好的一批高等院校了。但985和985也有區別,有的985大學實力非常強悍,但地位卻與其實力並不相符。
有所985大學,實力非常強悍,但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地位十分尷尬,甚至可以說很難再提高一步,這就是上海的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是上海的4所985之一。這所學校心氣極高,也曾經是全國排名前10的大學。但現在,上面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壓著。
上海最好的生源除了去清華北大,只要分數足夠,基本不會考慮同濟,全部去了復旦和上海交大。儘管同濟的建築和土木工程之類的專業獨步全國,依然無法吸引第一流的生源。
最難受的是,本地排名在它之下的985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是一所師範類的大學,對標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和同濟大學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上面的復旦交大比不過,下面的華東師範大學沒有辦法比。同濟在上海全無競爭對手,千年老三的位置很難改變。
無論是華東5校,C9聯盟還是國防7子,都把同濟大學排斥在外,這讓同濟非常不甘心而又無可奈何。
本地人才競爭上完全處於劣勢,在資金上也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證。除了教育部的撥款,上海本地財政基本都向復旦,交大傾斜。
甚至連上海本地的211大學上海大學,在本地政策上都比同濟要更受優待。比如在上海的落戶積分上,這所211大學和985享受同等待遇。
以同濟大學的實力,如果不是位於上海或者北京,那幾乎可以肯定是當地妥妥的一哥,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同濟對本地的各種政策也是非常不滿,2015年由於復旦交大可以綜招,同濟沒有輪到,當年同濟在上海僅招了265名考生,僅佔6%。
享受地方財政撥款,自然需要在本地多招生作為回報,全國任何一所大學都是如此。比如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都在招生中向本地考生傾斜。
同濟這個本地6%的招生名額,可以說在全國無出其右。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了同濟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不甘心。
即使在2019年,同濟在本地的招生名額也只有518人,佔比11.8%。很顯然,同濟打的主意就是既然本地一流人才招不到,那我就向全國招收英才。
拋開本地的地方保護,不得不說同濟把招生名額向全國優秀考生傾斜的氣魄還是非常大,但難度一點也不小。
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國防七子中的一家,實力並不比同濟弱,但在上海的錄取分數線要比同濟低10多分。類似做法的大學還很多,這也讓同濟十分難受。
一個大學,沒有人才,資金上又不是很充裕,想要快速發展難度極高。同濟現在就面臨著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太大的變化,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下去。這對同濟可不是什麼好事。科研,學術研究,教學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幾年同濟和復旦,上海交大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拉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才和資金的競爭中雙雙落敗。
但無論如何,同濟大學目前依然是一所實力強勁的985大學,無論是名氣還是實力,對全國考生依然有相當的吸引力。
同濟能否脫穎而出,趕上乃至超過復旦和上海交大呢?這要考驗同濟人的智慧了!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