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難過江津渡」到水公鐵立體交通網絡
——改革開放40周年看江津交通巨變
特約記者 李皓 實習記者 羅美慧
8月中旬,58歲的王全喜「帶隊」,一家5口完成了首次廣州遊。
王全喜感慨的是,不管是機票還是車票,居然都可以在網上訂。從白沙到機場,現在只要兩個小時的樣子,真是太方便了。
上世紀90年代,家住白沙的王全喜曾去廣州打工。當時,別說在菜園壩火車站排隊購票、火車上擠30多個小時的經歷,就是從白沙到菜園壩火車站,那時候沒有客運班車,基本都是坐內江到重慶的綠皮普客火車。就算沒有大霧,出門也要提前兩個多小時,因為怕過江輪渡人太多,趕不上渡船就會誤了火車。當然,那時候火車多數是要晚點的。等帶著大包小包上了火車,東西隨便塞到哪個角落裡,才能鬆口氣。
「認真算起來,當時到菜園壩火車站花的時間,現在都可以到廣州了!」王全喜笑言。
從「難過江津渡」變身「橋都」
王全喜的感慨,說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江津人對江津交通發展變化的共同體會。
過去,滔滔長江給分居兩岸的江津人既帶來了豐碩的水資源,也帶來了交通上的不便。那個時候,人、牲畜、汽車過江全靠輪渡,最怕就是霧天封渡。
走遍天下路,難過江津渡。這曾經是江津人心中的酸楚。
1997年12月20日,在當時的江津市委、市政府努力下,江津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通車,改寫了江津無公路長江大橋的歷史。至此,江津人跨江而出的願望變為了現實。
「我記得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通車時,江津城萬人空巷,大家紛紛擠到橋上踩橋。這完全是一個新時代的見證。」10月中旬,區文化館退休職工林桂春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感慨萬分。
自此,江津人建長江大橋的浪潮就「一發不可收拾」——
2004年8月22日,連通珞璜和白沙沱、江津區第一座完全由企業自籌資金投資修建的長江大橋——地維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2009年9月15日,重慶繞城高速江津觀音巖長江大橋正式合龍,江津跨入「外環時代」,從江津城區取道外環高速,一路暢通直抵重慶主城;
2013年6月26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壪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西彭園區大道銜接的鼎山長江大橋正式通車,讓「半小時江津」徹底變成現實;
2016年7月8日,聯通幾江半島與濱江新城「一江兩岸」的「咽喉」要道,使幾江半島與濱江新城的路程由18公裡縮短至2公裡的幾江長江大橋,讓江津城市建設真正走進「一江兩岸」同城發展時代;
2017年12月24日,油溪長江特大橋動工;
2018年3月20日,白沙長江大橋開工建設;
2018年,支坪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啟動勘察設計招標,有望明年開工……
如今,江津成為了市民心目中的橋都。一座座造型別致的長江大橋,承載了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和一方人的記憶與憧憬,又把江津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白沙長江大橋修好後,我一定要上去走一走。那時的白沙,肯定會有更大的變化!」採訪中,王全喜欣喜若狂。
從零高速到230公裡大脈動
2009年12月,江津境內長25.3公裡的重慶繞城高速公路江津段,以及全長29.18公裡的渝瀘高速一期(江津至白沙段)建成通車,實現了江津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而9年後的今天,毫不誇張地說,江津已經進入了「高速時代」。
2013年6月,江津境內長18.81公裡的渝瀘高速二期江津段通車;2014年,境內長17公裡的重慶三環高速江永段通車;2016年9月,境內長26公裡的重慶三環高速江綦段通車;2017年12月,途經江津雙福新區的九永高速通車;2018年6月,境內長70.5公裡的四面山高速通車。2017年12月,合璧津高速實現開工建設。
合璧津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江津高速公路裡程有230公裡左右,將擁有下道口26個,行政區域覆蓋率85%以上,全區各鎮街均能實現半小時內上高速。
「高速路修得越來越多,我們去重慶也更方便了。從江津出發到江北,走繞城高速一般一個小時,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家住江北區、在江津工作的劉宇說。
一條高速公路,可以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開闢更加廣闊的未來。它不僅帶來了舒適的出行體驗,更帶動了周邊經濟高速發展。
四面山旅遊營銷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四面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望鄉臺瀑布等景區人流量增長速度很快,中秋小長假迎來了2.39萬次遊客。同時,遊客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增加了不少來自四川、雲南的自駕遊、團隊遊。
如果說高速公路是經濟發展「大動脈」,那麼農村公路就是地方輸血的「毛細血管」。
2011年以來,我區投入32億元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4100多公裡,農村公路總裡程已突破6500公裡,全區行政村通暢率實現100%,撤併村通達率100%,15個貧困村均實現硬化公路、客運班線「雙通」。目前,全區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全區行政村通客運率實現100%。
「公路修到了家門口,今年賣穀子再也不用小車推了,既方便又省力!」李市鎮村民劉華指著家門口新建成的農村公路讚不絕口。
交通會戰繪就美好藍圖
2018年,江津交通更是「喜報」頻傳!
不僅在高速公路、在大橋,更有高鐵、軌道交通……
今年1月,渝貴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從珞璜南站出發,17分鐘就能到達重慶西站,2小時到貴陽,2小時41分鐘到成都……江津人可以在家門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渝貴鐵路途經的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還創下了三個「世界第一」:首座六線鐵路橋、首座雙層鐵路橋、單位承重量最大。
8月,合璧津高速公路油溪長江特大橋主塔首根樁基砼灌注施工順利完成。
9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延長線跳蹬至江津段控制性工程——中梁山隧道完成總長度70%,預計12月底實現洞通。利好消息讓江津市民興趣更加濃厚,以後去主城都不用開車,坐5號線就能到主城商圈體驗購物的樂趣。在主城上班,每天往返江津都不是問題了。
江津現在在建的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項目,已經完成珞璜港一期工程;朱楊濠江徐家嘴碼頭項目,2019年將開工建設;油溪金橋碼頭及德感工業園糧油大件碼頭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江津交通「三年會戰」,時間過半,前景輝煌——
小康路建設確保2020年實現村民小組通暢率達95%;進一步暢通全區高速公路對外通道;完善高速路網結構;加大水運港口的建設和內河航道整治。
規劃中的樞紐西環線、鐵路二環線、沿江鐵路,江津境內共計約174公裡。
「十三五」末,將逐步構建起水公鐵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全方位對接主城,緊密銜接周邊區域,基本形成「半小時主城、一小時周邊」目標。
今日看江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這座以「萬裡長江一要津」著稱的城市,今日看江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這座以「萬裡長江一要津」著稱的城市,在水公鐵立體交通網絡的有力支撐下,正加快打造「山水之城、美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