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看江津交通巨變

2020-12-17 重慶頻道

原標題:

從「難過江津渡」到水公鐵立體交通網絡

——改革開放40周年看江津交通巨變

特約記者 李皓 實習記者 羅美慧

8月中旬,58歲的王全喜「帶隊」,一家5口完成了首次廣州遊。

王全喜感慨的是,不管是機票還是車票,居然都可以在網上訂。從白沙到機場,現在只要兩個小時的樣子,真是太方便了。

上世紀90年代,家住白沙的王全喜曾去廣州打工。當時,別說在菜園壩火車站排隊購票、火車上擠30多個小時的經歷,就是從白沙到菜園壩火車站,那時候沒有客運班車,基本都是坐內江到重慶的綠皮普客火車。就算沒有大霧,出門也要提前兩個多小時,因為怕過江輪渡人太多,趕不上渡船就會誤了火車。當然,那時候火車多數是要晚點的。等帶著大包小包上了火車,東西隨便塞到哪個角落裡,才能鬆口氣。

「認真算起來,當時到菜園壩火車站花的時間,現在都可以到廣州了!」王全喜笑言。

從「難過江津渡」變身「橋都」

王全喜的感慨,說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江津人對江津交通發展變化的共同體會。

過去,滔滔長江給分居兩岸的江津人既帶來了豐碩的水資源,也帶來了交通上的不便。那個時候,人、牲畜、汽車過江全靠輪渡,最怕就是霧天封渡。

走遍天下路,難過江津渡。這曾經是江津人心中的酸楚。

1997年12月20日,在當時的江津市委、市政府努力下,江津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通車,改寫了江津無公路長江大橋的歷史。至此,江津人跨江而出的願望變為了現實。

「我記得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通車時,江津城萬人空巷,大家紛紛擠到橋上踩橋。這完全是一個新時代的見證。」10月中旬,區文化館退休職工林桂春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感慨萬分。

自此,江津人建長江大橋的浪潮就「一發不可收拾」——

2004年8月22日,連通珞璜和白沙沱、江津區第一座完全由企業自籌資金投資修建的長江大橋——地維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2009年9月15日,重慶繞城高速江津觀音巖長江大橋正式合龍,江津跨入「外環時代」,從江津城區取道外環高速,一路暢通直抵重慶主城;

2013年6月26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壪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西彭園區大道銜接的鼎山長江大橋正式通車,讓「半小時江津」徹底變成現實;

2016年7月8日,聯通幾江半島與濱江新城「一江兩岸」的「咽喉」要道,使幾江半島與濱江新城的路程由18公裡縮短至2公裡的幾江長江大橋,讓江津城市建設真正走進「一江兩岸」同城發展時代;

2017年12月24日,油溪長江特大橋動工;

2018年3月20日,白沙長江大橋開工建設;

2018年,支坪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啟動勘察設計招標,有望明年開工……

如今,江津成為了市民心目中的橋都。一座座造型別致的長江大橋,承載了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和一方人的記憶與憧憬,又把江津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白沙長江大橋修好後,我一定要上去走一走。那時的白沙,肯定會有更大的變化!」採訪中,王全喜欣喜若狂。

從零高速到230公裡大脈動

2009年12月,江津境內長25.3公裡的重慶繞城高速公路江津段,以及全長29.18公裡的渝瀘高速一期(江津至白沙段)建成通車,實現了江津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而9年後的今天,毫不誇張地說,江津已經進入了「高速時代」。

2013年6月,江津境內長18.81公裡的渝瀘高速二期江津段通車;2014年,境內長17公裡的重慶三環高速江永段通車;2016年9月,境內長26公裡的重慶三環高速江綦段通車;2017年12月,途經江津雙福新區的九永高速通車;2018年6月,境內長70.5公裡的四面山高速通車。2017年12月,合璧津高速實現開工建設。

合璧津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江津高速公路裡程有230公裡左右,將擁有下道口26個,行政區域覆蓋率85%以上,全區各鎮街均能實現半小時內上高速。

「高速路修得越來越多,我們去重慶也更方便了。從江津出發到江北,走繞城高速一般一個小時,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家住江北區、在江津工作的劉宇說。

一條高速公路,可以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開闢更加廣闊的未來。它不僅帶來了舒適的出行體驗,更帶動了周邊經濟高速發展。

四面山旅遊營銷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四面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望鄉臺瀑布等景區人流量增長速度很快,中秋小長假迎來了2.39萬次遊客。同時,遊客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增加了不少來自四川、雲南的自駕遊、團隊遊。

如果說高速公路是經濟發展「大動脈」,那麼農村公路就是地方輸血的「毛細血管」。

2011年以來,我區投入32億元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4100多公裡,農村公路總裡程已突破6500公裡,全區行政村通暢率實現100%,撤併村通達率100%,15個貧困村均實現硬化公路、客運班線「雙通」。目前,全區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全區行政村通客運率實現100%。

「公路修到了家門口,今年賣穀子再也不用小車推了,既方便又省力!」李市鎮村民劉華指著家門口新建成的農村公路讚不絕口。

交通會戰繪就美好藍圖

2018年,江津交通更是「喜報」頻傳!

不僅在高速公路、在大橋,更有高鐵、軌道交通……

今年1月,渝貴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從珞璜南站出發,17分鐘就能到達重慶西站,2小時到貴陽,2小時41分鐘到成都……江津人可以在家門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渝貴鐵路途經的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還創下了三個「世界第一」:首座六線鐵路橋、首座雙層鐵路橋、單位承重量最大。

8月,合璧津高速公路油溪長江特大橋主塔首根樁基砼灌注施工順利完成。

9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延長線跳蹬至江津段控制性工程——中梁山隧道完成總長度70%,預計12月底實現洞通。利好消息讓江津市民興趣更加濃厚,以後去主城都不用開車,坐5號線就能到主城商圈體驗購物的樂趣。在主城上班,每天往返江津都不是問題了。

江津現在在建的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項目,已經完成珞璜港一期工程;朱楊濠江徐家嘴碼頭項目,2019年將開工建設;油溪金橋碼頭及德感工業園糧油大件碼頭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江津交通「三年會戰」,時間過半,前景輝煌——

小康路建設確保2020年實現村民小組通暢率達95%;進一步暢通全區高速公路對外通道;完善高速路網結構;加大水運港口的建設和內河航道整治。

規劃中的樞紐西環線、鐵路二環線、沿江鐵路,江津境內共計約174公裡。

「十三五」末,將逐步構建起水公鐵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全方位對接主城,緊密銜接周邊區域,基本形成「半小時主城、一小時周邊」目標。

今日看江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這座以「萬裡長江一要津」著稱的城市,今日看江津,朝氣蓬勃,意氣風發。這座以「萬裡長江一要津」著稱的城市,在水公鐵立體交通網絡的有力支撐下,正加快打造「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需要預約嗎?
    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參觀時間:11月14日開始面向公眾開放  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2018年11月13日開幕-初定於12月底結束,展期或隨展覽情況適當延長>  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參觀地點:國家博物館一層大廳  問: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需要預約嗎?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世紀出版集團為時代巨變探源解密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改革開放主題出版物和浦東題材作品作為重中之重,集中推出一批生動反映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真實記錄上海及浦東改革發展實踐的精品力作,從學術理論和文學藝術多個層面為時代巨變探源解密、留影傳真。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牽手走過的歲月
    隔著屏幕小編都知道大家肯定跟著唱了起來今天下午14:30,由中共江漢區委宣傳部,江漢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FM89.6武漢交通廣播、青桔音樂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牽手走過的歲月」通過音樂的形式來為大家展現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青桔音樂練習生彭沛綺為大家演繹從80年代到新世紀10年代的膾炙人口的歌曲,相信總有一首能喚醒你的記憶~音樂會正式開始前,「紅十字896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給大家送上了美味的下午茶~we love
  • 《圖鑑中國》跨越時間的定格見證改革開放巨變
    體操王子陳一冰退役變身「陳三兵」,談體育人的改革開放巨變奧運冠軍、吊環王子陳一冰作為時光見證人,在探班會現場曬出了自己的對比照,談到退役後很多媒體對他身材變形發胖的報導,陳一冰在舞臺上忍俊不禁,表示雖然胖過,但因從事體育事業的職業習慣,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現在已經成功變回健美的自己了。
  • 「改革開放40周年·走進航空」帶你直擊華中最大航空雷達屏
    城鄉巨變新顏換,經濟騰飛逐夢酬,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真實寫照。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武漢交通改革開放40周年發展成就,講好武漢交通好故事,展示交通人精神風貌。近日,市交委聯合多家媒體組織策劃了「走進交通」活動。
  •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練習及範文: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實景重溫生活巨變,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時光博物館」內設「時光雜貨鋪」「奇妙時空屋」「年代照相館」「歲月交通局」「黑科技秀」等五大主題展館;採用五感體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從五個層面深度還原國人記憶中的40年;還採用9項創意互動,吸引觀眾參與。帶領人們「穿越」歷史,體會中國發展,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人民日報》  材料二: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 相約國博,感受改革開放40年偉大變革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觀眾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  一件件珍貴展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極不平凡的歷史進程。
  • 國家博物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時間+亮點+預約+交通)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全景式集中展示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  展覽亮點  展覽突出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青島職院舉行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
    ,滄桑巨變;回顧校史,啟迪未來。……12月28日下午,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在綜合樓一樓大廳隆重舉行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青島職院校史館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院領導王金生、覃川、劉甲珉、薛玉平、劉偉、孔憲思、邢廣陸出席儀式,青島職院全體處級幹部、部分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共同參觀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共同見證代表青島職院光輝歷程和文化底蘊的校史館正式落成。儀式由青島職院黨委副書記劉甲珉主持。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五  這部紀錄片會打開中國人40年集體記憶,而且是不同年代人的集體記憶,因為這個片子有老百姓40年的生活變化、命運的改變;有一些企業涅盤重生和財富傳奇的故事,還有一些政府官員的魄力和艱難轉變,以及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展現了13多億中國人波瀾壯闊和豪情滿懷40年的發展歷程
  • 臺胞談改革開放40年巨變:十幾年前臺灣人來大陸算吃苦,現在年輕人...
    「我來上海這麼多年,目睹了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長寧區臺辦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邀請長寧臺胞臺屬暢談過去40年親身感受,並組織在滬臺商參訪今日長寧發展。  「把這裡當作我的家」  周瑀8歲隨父母來到上海讀書,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親歷了上海天際線從矮到高、交通由平面到立體、市民素質明顯提升的全過程,「如今,我越來越喜歡上海,把這裡當作我的家。」
  • 改革開放40周年作文:在開放中升華改革氣質
    改革開放40周年作文:在開放中升華改革氣質 高考微信 改革開放40周年作文:在開放中升華改革氣質
  • 青海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在青海美術館開展
    12月22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美術家協會、省書法家協會、省攝影家協會、青海美術館承辦的「青海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在青海美術館開展。  此次展覽是我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舉措。
  • 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是創造新的歷史   ——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湖南日報記者   12月10日,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長沙舉行,回顧湖南改革開放4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 【改革開放江西印記】「尋訪小平小道 見證改革巨變 開啟新的徵程...
    (央廣網記者 李澎 攝)央廣網南昌8月16日消息(記者李澎 高寒露)「尋訪小平小道 見證改革巨變 開啟新的徵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於今天上午在江西南昌小平小道陳列館正式啟動。本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 東航各單位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特輯
    改革開放40周年 東航從摸索起步到精研「最寶貴的財富」   來源:東航研發中心   改革開放40年來,東航的培訓與研究事業,從篳路藍縷的摸索,一步一步成長為比肩國際先進水平。
  • 北醫三院輔助生殖技術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2019年1月1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面向民眾開放迎來第47天。據了解,單日現場觀眾超五萬人次,累計現場觀眾達240餘萬人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輔助生殖技術成果作為醫學技術進步代表入選展覽。
  • 改革開放40周年徵文選登| 我家的小板車
    我家的小板車  ——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在農村度過整個童年生活的80後一代,農村信息的閉塞,讓我們對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一無所知,我們所見到、所想到、所感受到的是農村這片狹窄的天空。更何況,直到1991年,我6歲進入到鄉村小學設立的幼兒班以後,才開始記事的。
  • 書香頌改革 常德市新華書店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書展受市民追捧
    市民正在翻看改革四十周年的書籍。市民正在翻看改革四十周年的書籍。紅網時刻常德12月29日訊(記者 李彩虹)「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從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我都親身經歷過了,現在看到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各方面變化的圖書,我深有體會,好像把過去的路又重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