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了一篇《世界最高效的語言?中文閱讀效率領先英文40%以上》主要從語文的角度對比中英文的效率,今天繼續這個話題,從理工科的角度對比中文和英文的效率。
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科學類專業,是研究、探索人類未曾觸達的陌生領域,面對的是新概念,新事物、新現象。語言在科學領域的作用主要有三個:記錄科學研究,傳播科學成果,向下一代傳遞科學知識。
中文無論面對多麼複雜的事物、研究和成果,它都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記錄下來。比如這段物理論文節選:
氣體特殊變化過程指的是一定質量氣體的某一個物理量不發生變化的變化過程。例如氣體膨脹,可以分為等溫膨脹、等壓膨脹、絕熱膨脹、自由膨脹等,若不限制氣體膨脹或者氣體壓縮過程,那麼氣體特殊變化還應有等容變化過程。
The special gas change process refers to the change process in which a certain physical quantity of a certain quality gas does not change. For example, gas expa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sothermal expansion, isobaric expansion, adiabatic expansion, free expansion, etc. If the gas expansion or gas compression process is not restricted, then the special gas change should also have an isovolumetric change process.
這段話的中文部分都是非常常見的漢字,雖然有一些專有名詞,但中國人仍然可以通過其字面意思推斷出其意義。比如等溫膨脹,就是溫度不發生變化的膨脹。而等壓膨脹,是壓力不發生變化的膨脹。雖然這是一段專業人士寫的物理學論文,但中文普通人閱讀也幾乎沒有任何障礙。
而英文呢?普通人能閱讀嗎?不能!Isothermal等溫、Isobaric等壓、Adiabatic絕熱、Isometric change等容變化等專有名詞,非專業人士是很難知道其意思的。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中文和英文造詞方法的不同。
一、中文造詞:不變應萬變
中文的基礎單位是漢字,每一個漢字都有意義,兩個、三個或四個漢字組合出新詞,而新詞的意思和漢字的意思息息相關。因此中國人只要知道單個漢字的意思,就能很容易猜測出詞彙的意思。即使我們沒有學過太高深的物理、化學知識,我們仍然能看懂物理、化學論文的大概內容。
二、英文造詞:雜亂無章
英文造新詞沒有太強的規律性,即使偶有詞根,普通人仍然很難猜測詞意。
比如Isothermal(等溫)這個單詞。iso是詞根,有「相等」的意思,但thermal有熱的、熱量、保溫、溫暖的意思,還有保暖內衣、上升的熱氣流等意思,它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這就加大了猜測Isothermal意思的難度。同樣是iso開頭,isolation(隔離)中的iso就不是「相等」的意思。而Contour(等高)又沒有使用「iso」做詞根。
加上更沒有規律的大量外來詞彙,造成了英語詞彙雜亂無章,記憶英語詞彙其實很難!
三、漢字的智能性遠超英文
漢字的智能性、靈活性在造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車、汽車、火車、卡車、麵包車、公交車、自行車。而英文是vehicle、car、Train、truck、Van、bus、Bicycle。中文把有輪子的人造運動工具統稱為「車」,非常聰明智慧,學一知百。而英語中很少有這種高度概念化的造詞方式,英語裡的有輪子的車千奇百怪,毫無規律可言,學個錘子!
賈伯斯當年得了Pancreatic cancer(胰腺癌),他說如果不是得了這個病,他永遠不知道這個單詞。在美國街頭調查,80%的人不知道Pancreatic cancer是啥意思。而中國成年人沒人不知道胰腺癌是一種癌症。
漢字造詞比英文造詞還有兩個巨大優勢:
1、漢字的總量基本不變
5000常用漢字在過去一百年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人類如何進步,基礎漢字不增不減,5000漢字組合可以創造近乎無窮無盡的新詞彙,它完美的適應了現代知識大爆炸。而英文單詞以平均每年1萬個的速度飛速增長。
2、漢字詞彙簡單易懂,英文詞彙越來越複雜
你們有沒有發現,英語單詞越來越長,越來越複雜了!早期的英文單詞通常只有3-5個字母,現在的單詞動輒十幾個字母,甚至需要幾個單詞共同組成新詞,比如Pancreatic cancer(胰腺癌)這個單詞就非常複雜。而現代漢字生僻字越來越少,詞彙越來越簡單了。中文生僻字其實都可以用常見字代替,英語生僻詞基本無可替代。
如果說漢字穩如磐石,那英語就是不斷膨脹的氣球,越吹越大。我無法想像一千年後的英語會變成什麼樣子,十幾個字母的詞彙估計非常普遍了吧!
中國人學習理工專業,無非是記憶公式,背誦定理,詞彙不存在障礙。而對英美人來說,學習物理、化學要先從龐大的專業詞彙開始!隨著英語專業詞彙越來越龐大、複雜,普通人將對理工科越來越排斥,知識的傳承在英語世界將越來越困難!
當然語言文字只是科學的工具,能不能取得科學成果需要的是創造力。但我認為中國人的創造力不比西方差,隨著中國基礎研究追上西方,大量科學發現將會隨之而來,時間將證明中國人是有創造力的。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猴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