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可通過控制血糖水平,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主要是血管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會發生血管硬化,從而使微血管、小血管、大血管出現硬化,誘發不同的併發症。
當然,糖尿病併發症也分為急性,慢性,其中急性併發症致死率更高,而慢性併發症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是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雖然沒有太過明顯的表現,卻也容易殺人於無形。
糖尿病不痛不癢,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別忽視
1、心率較快
糖尿病人群在靜止狀態下仍然出現心率加速的情況,同時還伴隨心記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問題,很有可能是心梗找上門了,要儘快就醫。
糖尿病患者心梗發生時,無太過明顯疼痛感,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糖環境下導致末梢神經病變,使疼痛感下降。
2、出現水腫、泡沫尿
如果第2天早上醒來,發現身體的腳踝,眼瞼處出現水腫,首先要考慮腎臟的問題,如果還伴有泡沫尿出現,可能是尿液當中的蛋白質超標,這也有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引起的腎臟病變。
正常情況下,糖尿病腎病是腎小管發生了硬化,導致蛋白質過濾異常,出現蛋白尿水腫。
3、足部觸覺感減退、發涼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當感覺足部發涼時,或是血液循環不夠引起的。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糖尿病足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血糖濃度過高,出現了周圍神經病變。
4、視力下降,視物模糊
視網膜眼底病變也是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下,會使視網膜發生病變,導致葡萄糖及代謝物進入眼球晶狀體內使屈光力增強,從而出現視物模糊等問題。
5、皮膚乾燥,出現瘙癢
糖尿病者若出現皮膚乾燥,甚至感覺瘙癢無比,可能是長期高血糖引起了神經病變的表現。
當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會引起神經纖維萎縮,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異常。
神經病變還會引起腹脹、噁心、餐後不適等「糖尿病胃輕癱」的表現。
若想穩定血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做好3件事
1、飲食規律,均衡搭配
飲食上要保證規律,營養要攝入均衡,這樣才能更好的為身體提供營養需求。
建議,按時吃早飯,早飯對控制血糖起著重要作用。
控制好油、鹽、糖的攝入,尤其是碳水,平時多吃些新鮮蔬菜,用粗糧代替米飯饅頭,吃飯時,七八分飽為宜。
2、醫生提醒:警惕血糖升高,平時學會降低血糖,多喝「降血糖茶」
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維持血糖的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平時可以學會降低自身的血糖,學會給身體增加一個「維穩劑」,有助於血糖的平衡。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蒲公英,苦丁,羅漢果,甘草這幾種食材,都可以很好的去穩定住血糖的含量,幫助身體血糖維穩。
苦丁:苦丁的味道偏苦,但是苦丁可以很好的幫助身體去維持血糖的平衡。
甘草:甘草可以清熱解毒,幫助身體維持在正常狀態裡面,有助於身體平衡,也可以維持血糖平衡。
羅漢果:羅漢果可以很好的去維持血糖平衡,促進身體內部血液流通。
蒲公英:蒲公英也可以清熱解毒,排出身體內部多餘的毒素,幫助血糖維持平衡。
上面的幾種食材可以去製作成茶包,對於血糖偏高的人,可以每天衝泡去喝,對降低血糖有一定的效果。
需要的直接點擊下面卡片獲取同款茶包
3、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適量運動,利於提高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還能促進熱量消耗,對維持體重很有幫助。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35分鐘的路,糖尿病患病風險減低80%。
國內研究也指出,高血糖者多走路,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減少40%。
平時多走走路,利於身心健康,對血糖控制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