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哈爾濱日報簡單愛微公益行動之溫暖屋」的陸續推出,越來越多的社區、企業積極加入公益活動。13日,哈市下起了雪,最低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道裡安松社區10個臨街商家將溫暖屋的門貼貼到醒目位置,戶外工作者可以就近「抬腳就進屋」取暖。
13日14時許,記者將「溫暖屋」門貼送到安松社區辦公室,心急的社區書記兼主任古蕙若立即帶工作人員出門了。「先給咱社區大門貼一張,貼上了,環衛工人就知道可以隨時進來取暖、喝熱水和休息了。」古蕙若說,「我們安松社區有7條主要街路,今年是第二年參加哈爾濱日報發起的溫暖屋活動,一定確保每條街上都有溫暖屋,環衛工人隨時能歇腳兒、取暖。」
記者跟隨古蕙若一行來到安隆街,陸續走進雲來超市、裕昌食品店、一手店、裡道斯專賣店、大西北牛肉麵等臨街商家,聽說哈報「溫暖屋」活動開始了,各店的工作人員都積極響應,並熱情歡迎環衛工人進門休息。
記者一行巧遇正在安隆街上作業的八中隊保潔員趙師傅,據其介紹,因為當天早上下雪加班,全天要連續工作8個小時。冬天氣溫低,要是趕上下雪,在街面上工作時間長,確實特別辛苦。古蕙若指著貼在裕昌食品店門上的「溫暖屋」標誌貼告訴趙師傅:「這個店參加哈報發起的溫暖屋活動,以後你幹活冷了,就進屋取暖,凡是貼這個標誌的,都參加了溫暖屋公益活動,可以推門就進,別不好意思。」
每到一家,古蕙若都叮囑商家,一定要真心送溫暖,別讓環衛工人寒了心。安寧街168號安康筋餅店的美女店長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把「溫暖屋」的標誌貼貼在門牌的醒目位置,女店長滿面笑容地說:「咱家是附近街上的多年老店,平時有環衛工人在門前經過,我也邀請他們進來歇歇。放心吧,一定安排好。」
走到安寧街和安定街交叉口的「濱城開鎖配鑰匙店」,推門一股暖流撲面而來,老闆張豔東急忙起身相迎。古蕙若介紹說,濱城鎖店去年冬天就參加了哈爾濱日報的溫暖屋活動,是安松社區熱心參加公益活動的店家。「貼明顯地方,省得看不到。」張豔東說,「我的開鎖店從1993年開店,街上常來常往的都認識,新換的保潔員我也認識,歡迎他們隨時來暖和。」
不到半個小時,安松社區首批10個溫暖屋落實完畢,古蕙若說,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安松社區還會酌情增加溫暖屋設置,切實為環衛工人提供暖心的關懷。
「溫暖屋」再升級,
送出118個「溫暖大禮包」
駝絨被、保溫杯、保溫飯盒、保暖手套
送給環衛工人隨身的溫暖
13日,118個共價值8.4萬餘元的「溫暖大禮包」,送給了道裏區城鄉路街道辦事處轄區的118名環衛工人,每個禮包裡的駝絨被、保溫杯、保溫飯盒、保暖手套帶給他們「隨身的溫暖」。這是「哈爾濱日報微公益之溫暖屋」行動繼請環衛工人進屋取暖,提供熱奶茶、紅糖水、黑芝麻糊、驅寒茶、吃餃子後的再次升級。
13日凌晨,哈爾濱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環衛工們4點就開始清雪以保證市民出行。上午10時許,環衛工人楊道春、鄭志軍剛清掃完職工街,就收到了「哈爾濱日報簡單愛微公益聯盟」春雨公益服務中心送來的溫暖大禮包,高興地合不攏嘴。
三年前,春雨公益服務中心就加入了「哈爾濱日報簡單愛微公益聯盟」,夏季送清涼,冬季送溫暖。為了讓今冬的「溫暖屋」更有新意,他們從9月份就開始籌備,設計了「溫暖大禮包」行動。春雨公益服務中心的近千名志願者共籌集了8.4萬餘元,購買了118套裝有駝絨被、保溫杯、保溫飯盒、保暖手套的「溫暖大禮包」,希望可以發放給一線的環衛工人,給他們一些關愛和溫暖。13日,春雨公益服務中心通過城鄉路街道辦事處將單個價值700餘元的溫暖禮包發放到其轄區的118名環衛工人手中。
「你看,保暖手套、保溫杯、保溫飯盒、駝絨被,東西可齊全了,真的很感動,有了這些保暖用品,我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大家幹起工作都更有勁了。」已經清掃了6個小時街道的63歲的環衛工人楊道春接過「溫暖大禮包」開心地說道。發放「大禮包」的時候,道裏區城鄉街道辦事處環衛隊的許多環衛工還在一線作業,由隊長王長幸代領回去發放。他說:「冬天環衛工人在戶外作業就想吃口熱的,喝口熱的,回到家有個暖被窩。沒想到,我們的這些心願都被這個大禮包實現了,真的是太貼心了。我一定要代表一線的環衛工人感謝溫暖行動,感謝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愛。」
張小雨說:「環衛工人一直以來都是春雨人關愛的對象。希望用我們的舉手之勞,儘可能為環衛工人提供方便,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可以加入到溫暖行動中來,讓這些為城市整潔和美麗付出辛勤汗水的環衛工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斷崖式降溫,這些「屋主」又回來了|45家「溫暖屋」熱力「上線」,糖水、熱帖、脖套……有的還設了閱覽室
「溫暖屋」升級|寒冬中,這個社區給環衛工人包了500多個大餃子
來源:哈爾濱日報
記者:袁紅穎 張巍 文/攝 視頻
編輯:馬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