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2018年度香港交易所市場數據論壇昨天與上海成功舉辦,是該數據論壇連續第7年在上海舉辦。為了推進內地市場數據業務持續增長,提升香港證券市場數據在內地的知名度及滲透度,論壇邀請了內地的港股通交易券商及數據供應商參加,對過去一年來內地與香港兩地的數據業務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同時宣布了最新的市場數據業務規則,並在活動中表彰了為港交所市場數據業務作出卓越貢獻的供應商。
捷利交易寶(8017.HK)旗下(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其出色的業務能力,榮獲香港交易所(388.HK)全資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頒發的「優秀中港業務信息商」獎項。捷利交易寶已經連續兩次獲得港交所嘉獎,在去年12月的上屆論壇上,捷利港信曾獲頒「業務創新信息商」獎項。
捷利交易寶獲得2018年度「優秀中港業務信息商」獎——圖片來自捷利港信公眾號
據了解,捷利交易寶持有五家股票及期貨交易所(即香港聯交所、香港期貨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的行情數據供應商牌照,並通過其開發的證券交易平臺軟體提供該等交易所的各種實時行情數據推送。
公司負責人表示,該集團作為香港交易所在中國推廣市場數據業務及推進互聯互通市場的堅實夥伴,此次獲獎充分表明公司為內地及香港兩地證券行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香港交易所對公司的認可。
近年,香港與內地地監管機構一直致力於對推動及深化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發展。香港金融市場也一直在順勢鞏固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從港交所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情況可見,其前三季度收入和盈利都刷新紀錄,繼續扮演著全球首次公開招股中心和亞洲最活躍的和流通的資本市場角色。而這些增長均得益於香港證券市場的總體發展趨勢:內地網際網路企業奔赴香港IPO的熱情只增不減;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港股,對港股數據的需求導致各路機構都去向港交所申請行情數據牌照。
從收入類型來劃分,港交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交易費、結算費、上市費、交易系統使用費以及市場數據費,一直以來,交易費均為港交所收入的主要來源,其次分別是上市費、市場數據使用費以及交易系統使用費。
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158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不包含8家GEM轉主板的公司),集資額達2431億港元,高踞全球首位。這其中還包含了兩家不同投票權公司及三家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根據《主板上市規則》新增的章節來港上市。由此帶來的「上市費」收入達6.83億港元。
2018年前三個季度,港交所市場數據收入約6.7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3%,佔港交所總收入約5.5%。據悉,這一業務的收入形式主要是數據授權及數據使用費。,其中市場數據費主要產生於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商品三類業務。
據悉,自滬港通推出以來,港交所的數據供應商數目由2014年的161家增至今年九月的286家,除了捷利交易寶旗下的捷利港信之外,還包括富途證券、華盛證券、玖富證券等網際網路券商也獲得了數據牌照;同時也有智通、格隆匯、雪球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也陸續獲得牌照成為港交所數據供應商。
隨著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持續發展,市場規則也在不斷地向更加合規的方向進化,兩月前,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粵港兩地電子證書互認小組共同宣布,內地用戶可以通過線上CA核證的形式在網上完成在香港券商的開戶流程。這對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及數據服務需求增長均帶來一定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