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幼師育兒
有人說,教育是相互的,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這是改變你格局的轉折點,也是提高你人格魅力,修正性格不足的又一機會。
教育孩子不是那麼簡單,它是把理智、情感、愛、智慧、精神貫穿融合在一起的。
在生活上「富養」和「窮養」都正確,富裕的家庭肯定捨得給孩子花錢,貧窮的家庭肯定會減少孩子的開銷,但教育孩子並沒有那麼單一。
「窮養」和「富養」都不如用愛滋養,父母捨得用心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這樣何愁不優秀。
「內教」跟「外教」同樣重要
之前爆出很多星二代上的國際幼兒園,比如說Jasper上的幼兒園,一年學費高達十幾萬,讓普通人驚詫不已。
但是應採兒這樣說:「當我們有能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為什麼不給孩子呢?」
雖然說教育不分三六九等,可教育資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影響孩子。如果有這個能力去支撐的話,也會給孩子選擇教育資源好的學校。
不過對孩子來說,外界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影響最深的還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
高爾基曾說:「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除了給孩子好的外教育資源,怎麼善於教養更是一件值得爸媽學習的事情。
最近有在看一檔關於育兒的節目,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應採兒的育兒觀念了。她的教育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反而很接地氣,這也是Jasper如此優秀的原因。
「有求必應」對孩子不是一件好事兒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朱丹說到:「孩子到朋友家看到鋼琴就彈了一下,於是錄了個視頻給音樂朋友看,那個朋友就說孩子有天賦,於是就跟孩子爸商量,給一歲的孩子買了一架鋼琴。」
應採兒聽完馬上說大錯特錯,自己不會對孩子有求必應,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不能隨便買,如果你真的喜歡,就要好好學!
如果學得好,爸爸媽媽會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這就直接改變了鋼琴本身的含義,它會在孩子的心裡又多了一份力量。
孩子很多的嗜好跟興趣,來自於父母的堅持。小時候都會天馬行空有很多幻想,但很少把當初的愛好堅持下去,當太快得到東西就會很快喪失興趣。
有求必應會消耗對一件事情的熱情,試想一下,輕易能得到和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哪一個更值得珍惜。
讓孩子學會自理,拒絕培養「巨嬰」
世間沒有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父母給的永遠只是給的,所以教會孩子生活技能,孩子才有能力創造。
在Jasper小的時候,應採兒就要求他參與日常的家務,雖然說都是一些比較輕鬆的家務,但是只要參與了,就能慢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讓孩子能理解媽媽的辛苦。
應採兒會立下一個規矩,Jasper可以通過某些家務勞動獲取零花錢,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主動做家務的積極性。
其實明星育兒跟普通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區別,正確的育兒觀是不分明星和普通人的。
記得小的時候,媽媽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寶貝,爸爸媽媽不可能一輩子陪著你,雖然爸爸媽媽想要一直把你當小孩,但是我們會有離開的一天,所以我們不得不把你培養成大人。我們會寵著你,因為你是我們的唯一,但我們不會一直寵著你,因為你不可能成為別人的唯一。」小的時候聽不明白媽媽的意思,長大了才悟得一二。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對父母也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在育兒的本質上,父母和孩子都是學習的過程。
但作為父母一定要有智慧,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方式,不管在富裕還是貧窮的環境中,都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這些品格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精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