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到!舌部腫痛、咬字不清,她以為患上「舌癌」,結果竟是……

2020-12-25 信息時報

近日,家住廣東汕尾的李阿姨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她出現舌部腫痛、吞咽困難、咬字不清等一系列問題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舌癌,這讓她驚慌不已,趕緊從當地到廣州就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接診後,發現罪魁禍首居然是半年前不慎扎進舌頭的魚刺未及時處理!

口腔頜面外科王友元副教授對李阿姨的情況進行了評估和治療,通過手術順利取出導致李阿姨不適的「罪魁禍首」——扎在舌頭裡的魚刺。目前李阿姨恢復情況良好,懸著的一顆心也總算放下了。

舌頭腫脹說話不清 以為患上舌癌

5個多月前,家住汕尾海邊的李阿姨與家人共進海鮮晚餐,李阿姨突然感覺舌頭被一根魚刺扎了一下,「當時沒有太留意,覺得一會兒就好了」。次日,仍然感覺到舌部隱隱作痛的李阿姨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經過喉鏡等檢查,醫生並沒有發現魚刺或其他異物,便給予了李阿姨簡單的消炎治療。後來,李阿姨舌部的不適感有所緩解,她也就慢慢忘記了這件事。

然而最近十來天,李阿姨感覺到舌頭明顯地腫脹起來,不僅無法吞咽,慢慢連吐字都不清晰。「苦不能言」之下,李阿姨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初步診斷為舌癌,建議李阿姨儘快到廣州就診。

「聽到自己得癌,嚇得當天就買票到廣州了!」李阿姨回憶道。輾轉之下,她慕名來到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王友元副教授門診就診。

在詳細了解李阿姨病史,並為她仔細查體後,接診的王友元副教授做出了初步判斷:患者舌體腫物範圍較大,頸部淋巴稍有增大,近期體重驟減,因此舌腫物性質尚不明確。考慮到惡性腫瘤與炎症的治療方式大相逕庭,王友元副教授認為需明確診斷後才能擬定治療方案,無論腫瘤或者炎症都應儘快治療解除李阿姨的病痛。在醫生的建議下,李阿姨篩查新冠肺炎後辦理了入院,先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再逐步完善檢查。同時,王友元副教授團隊也加緊為她安排手術,取舌腫物標本以明確診斷。

罪魁禍首竟是魚刺 扎進舌頭潛藏小半年

入院後,通過CT檢查,王友元副教授發現李阿姨右舌有一長約2cm的細長高密度影,結合李阿姨之前被魚刺扎過卻在喉鏡下沒有發現異物的病史,王友元醫生推測這一高密度影可能就是扎進舌頭的魚刺

王友元副教授透露:「這根魚刺『一待就是小半年』,這導致了患者之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但是考慮到長期炎症刺激,也有癌變的可能。」

結合CT結果,王友元副教授隨即為李阿姨安排了完備的治療方案:手術前取舌腫物冰凍病理活檢,半小時冰凍病理結果出來後,根據腫物的性質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若為炎症,則選擇保守切除以及刮治術;若為腫瘤,則選擇大範圍舌癌根治以及皮瓣修復。

入院第二天,完成各項檢查的李阿姨被送入手術室。無影燈下,王友元副教授小心切開腫物,此時肉眼所見的膿液等讓經驗豐富的王友元副教授心中對腫物性質已有七八分把握,隨後取腫物表面及深面組織送病理科進行冰凍病理活檢。

半小時後,冰凍病理結果不出所料,果然是炎性肉芽腫物,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王友元副教授心裡鬆了一口氣,替李阿姨感到高興的同時,立即帶領助手開始清除炎性腫物,並且在舌根探查那根可能是魚刺的高密度異物。很快,王友元副教授就在舌根深面組織處發現了那根還帶著一小塊肉芽組織、長達2公分的魚刺,並且將腫物以及周圍炎症組織清除得一乾二淨。

王友元副教授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

目前,李阿姨恢復情況良好,舌部腫脹、吞咽疼痛等症狀已經基本緩解。

專家提醒:

異物刺激引起炎症 時間長也會導致癌變

古人有魚腹藏劍,吳王僚吃魚時被魚腸劍刺殺。王友元副教授表示,現在人們吃魚,最常見的是魚刺卡在咽喉,這種情況通過喉鏡檢查比較容易發現。但如果像李阿姨這樣「利刺藏於舌根深處」,診斷就會比較困難,出現腫物後尤其要注意和惡性腫瘤鑑別。「另一方面,異物刺激導致長期炎症,也可能會引起正常組織癌變。像李阿姨這樣,異物引起的炎症刺激舌根長達半年,已造成舌黏膜不典型增生,進展下去將導致癌變。

王友元副教授在向團隊成員介紹經驗時強調,以後接診到類似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追溯病人有無吃魚史,避免誤診誤治。要有完善的臨床思維以及手術方案,在疾病治療中去認識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王友元副教授提醒廣大市民,在用餐時如果有疑似魚刺扎到舌頭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舌頭在日常的語言、咀嚼和吞咽過程中都活動頻繁,最開始魚刺可能只是扎進了舌表面,但是隨著舌頭的頻繁運動,魚刺就在肌肉的不斷擠壓、推動下不斷深入,造成感染和組織壞死,產生膿液,並且導致舌腫脹以及劇烈疼痛。雖然這種情況相對少見,並且診斷較為棘手,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不僅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更嚴重的是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惡變,威脅生命安全。

信息時報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黃睿 朱川東

通訊員供圖

編輯:Amily

送別!廣西援鄂護士梁小霞逝世,年僅27歲

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

廣州又見「託舉哥」!

相關焦點

  • 嚇到| 舌部腫痛、咬字不清,她以為患上「舌癌」,結果是……
    近日,家住廣東汕尾的李阿姨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她出現舌部腫痛、吞咽困難、咬字不清等一系列問題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舌癌,這讓她驚慌不已,趕緊從當地到廣州就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接診後,發現罪魁禍首居然是半年前不慎扎進舌頭的魚刺未及時處理!
  • 女子舌頭腫脹,吞咽困難,以為「舌癌」,原因竟然是吃海鮮……
    李阿姨近半年來舌部腫痛、吞咽困難、咬字不清,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舌癌」,令她驚慌不已。然而,近日到廣州醫院就診時,醫生發現讓她不舒服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根扎在舌頭裡的魚刺。次日,仍然感覺到舌部隱隱作痛的李阿姨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經過喉鏡等檢查,醫生並沒有發現魚刺或其他異物,便對李阿姨進行了簡單的消炎治療。後來,李阿姨舌部的不適感有所緩解,她也就慢慢忘記了這件事。然而最近十來天,李阿姨感覺到舌頭明顯地腫脹起來,不僅無法吞咽,慢慢連吐字都不清晰。她到當地醫院就診後,醫生初步診斷為舌癌,建議李阿姨儘快到廣州進行治療。
  • 男子口腔潰瘍半年不愈 一查查出舌癌
    深圳男子口腔潰瘍半年不愈,一查竟是癌症!而這半年來,陳先生經常口腔潰瘍,最近,陳先生右側舌部腫痛加重,影響言語,來醫院一查——不得了!居然是舌癌必須手術切除!10月中旬,陳先生舌頭腫痛加重,痛得他話也說不出。
  • 小夥長了個潰瘍,一查竟患上舌癌!他愛吃的東西,你可能也喜歡
    陳教授說,舌癌不是不治之症,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但早期病症跟口腔潰瘍很像,都是出現不明原因腫痛和白斑。幾乎每個人都長過口腔潰瘍,有時調整飲食、喝點清火茶就好了,很多人不會在意。有的患者潰瘍疼痛一兩個月,放射到耳根,實在不能忍了才來醫院,一旦確診,已是中晚期。
  • 一顆蠶豆引發舌癌:舌部傷口兩個月惡化成舌癌
    34歲的楊先生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舌鱗狀細胞癌,即舌癌。這個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而追問原因,可能是由於吃幹炒蠶豆劃傷舌頭引發。舌頭劃傷 2月後長出一個「蠶豆」事情得從兩個月前說起。楊先生說,一次吃幹炒蠶豆時,由於蠶豆殼較硬,不小心劃傷了他的舌頭中後部位,隨後傷處結了一個小硬癤。因為曾經有過舌頭劃傷自愈的情況,這次也就沒怎麼重視。出人意外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小硬癤不僅沒有消失,反而逐漸長大。兩個月後,硬癤已長大至蠶豆大小,已經明顯感覺影響自己進食、說話和吞咽。於是,楊先生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舌癌。
  • 19歲女生愛吃麻辣燙患舌癌 專家:潰瘍兩周需就醫
    近日,網上一則新聞讓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南京一所高校的女大學生,才19歲,患上了舌癌,而且還是中晚期。患者喜歡吃麻辣燙、油炸食物和燒烤等,醫生認為,麻辣燙高溫,又麻又辣,油炸和燒烤食物口味重,這些對她的舌頭等口腔組織刺激都很大,導致癌症。  很多人有疑問,麻辣燙大街小巷都有,難道真的能致癌?為何會患舌癌?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高溫、辛辣、煙燻燒烤的食物,的確是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高危因素,另外保持口腔健康也很重要,比如有爛牙、牙結石,都要也應早日治療。
  • 齲齒未及時處理 潮州女子患舌癌切除右半舌頭
    昨天(12日),27歲的潮州姑娘阿霞躺在病床上。她沒有想到舌面上的潰瘍竟然是舌癌,還和她那顆沒有及時處理的「爛」牙有關。  阿霞5個月前剛生了寶寶,沉浸在幸福之中。大約2個月前,她舌右緣出現一個潰瘍,咀嚼時有疼痛,當時以為上火或是缺乏維生素,就買了一盒複合維生素片吃。
  • 舌頭潰瘍半月不愈查出癌!舌癌「青睞」的三類人,有你嗎?
    舌頭潰瘍久久不愈,一查竟是舌癌60歲的餘女士,8個月前舌緣長出一小塊潰瘍,痛得不行!剛開始,她以為只是「上火」了,就糾正了飲食!不料,隨著時間的推移,潰瘍久久不愈,而且痛感越來越強!去到醫院檢查,醫生居然說她得了舌癌!口腔頜面外科教授張志願說,因口腔潰瘍查出舌癌的案例,每個月都都會碰上不少!舌癌是口腔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以潰瘍和疼痛為主要特徵!他提醒大家,別小看潰瘍,如潰瘍超過半月不愈,就要高度警惕舌癌。
  • 糾正歌唱咬字不清的現象?
    歌唱咬字不清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對聲母發聲的基準動作,發聲的部位,氣息的比重等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鍛鍊。大多表現在咬字時上、下屬動作,舌部動作,齒的開合間隙等沒能協調自如地進行控制。
  • 舌癌的早期症狀及預防
    舌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男性多於女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特別是在舌前2/3部位。舌癌目前的發病率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舌癌的症狀。如果對舌癌完全不了解,即使出現症狀也會忽視它,從而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失去手術機會。
  • 錯把舌癌當口腔潰瘍 警惕舌癌的六種表現
    錯把舌癌當口腔潰瘍  家在揭陽的張女士舌頭上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皰,她懷疑是「口腔潰瘍」開始沒有重視,後來找到「名醫」,並在「名醫」的建議下連續服用了四個月的草藥  4月3日,張女士在該院接受了舌癌擴大切除手術和雙側頸淋巴清掃術,醫生感慨,若是及早就醫她本不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就醫途中步步錯,腫物漸大舌難動  4個月前,張女士發現舌頭上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皰瘡,她以為是上火,隨便買了點消炎藥吃。不見好轉後她到鎮衛生院治療,醫生認為症狀像口腔潰瘍,便按口腔潰瘍治療兩周。
  • 老人舌頭起泡拖延2個月 查出舌癌割掉半個舌頭
    舌根潰瘍2個月,一查竟是舌癌。68歲的魏師傅(化名)不得不切除半個舌頭。昨天上午,醫生巧手「取臂補舌」,康復後將有望恢復語言、吞咽和咀嚼功能,惟一的遺憾是沒有味蕾和部分觸覺。  據統計,舌癌發病率在口腔腫瘤中位居第一。
  • 南陽一男子舌潰瘍變舌癌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潰瘍若2周以上不癒合,且有變大變深的跡象,就需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需做活檢以明確診斷。一提到癌,張先生和家人都難以接受,誰能想到一塊兒小小的「潰瘍」竟變成舌癌。新舌馮曉東主任及團隊醫生和麻醉科專家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討論,為張先生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右側舌部惡性腫瘤擴大切除術
  • 舌癌早期的十三個信號 什麼原因導致舌癌
    舌癌早期的十三個信號1、在口腔當中突然出現一些黏膜紅斑、糜爛、白斑皸裂、扁平舌蘚、隆起等,雖然沒有明顯的不適感覺,但經過治療後沒有治癒,還慢慢擴大。2、突然出現牙齒鬆動、脫落,咀嚼食物時牙齒咬合不良,有假牙者自覺假牙不適,口腔與咽部麻木、疼痛,經一般對症治療不見好轉。
  • 舌潰瘍和舌癌有哪些區別?
    舌癌早期症狀就如同舌潰瘍,一般容易被人們所忽略,從而延誤了治療時間,必須要區分好兩種疾病,以免因為混淆而加大了其治療難度。 舌潰瘍和舌癌都有哪些區別?1、病因是不一樣的舌潰瘍也就是口腔潰瘍,是因為大量吸菸喝酒、喜歡吃辛辣刺激性油膩的食物所引起的肺熱、過度憂慮或者肝膽溼熱所引起的。引起舌癌的主要因素是受到了慢性損傷、長時間接觸x線或者紫外線等放射物質照射、口腔裡面有殘根殘冠、不合適的假牙或者牙尖過於銳利等會對舌頭以及頰黏膜帶來刺激,從而誘發舌癌。
  • 吃飯不小心咬到舌頭,結果竟導致了舌癌!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在吃飯或者說話過程中,牙齒不小心咬到了舌頭,這種事情再常見不過了。相信很多人都得過口腔潰瘍吧。口腔癌絕大多數是由口腔黏膜表層鱗狀細胞發生癌變而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鱗狀細胞癌,常見於舌、牙齦以及峽部。因此,我們千萬不可以小看口腔潰瘍。一旦我們有了潰瘍,就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它的自愈情況。一旦長時間沒有治癒,就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我的叔叔是一位正宗的東北人,非常喜歡喝酒,每頓飯幾乎都是無酒不歡。他的酒量特別好,在我的印象中他幾乎沒有喝醉過。
  • 女子吃蝦吃出了舌癌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朋友圈的各種刷屏不斷挑逗人們的味蕾。王女士也是一名饕餮客,去年夏天吃蝦子時,舌頭被蝦殼劃傷出現「破潰」,她試遍了各種藥物都不見好轉,還逐漸長出了一個小結節,結果去醫院一檢查竟然被確診為舌癌。
  • 酒齡40年男子咬破舌後患舌癌 醫生籲呼應保持自律
    因傷口久久不愈,鄭某到青田縣人民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患上了舌癌。為進一步治療,鄭某查患舌癌後很快從青田縣人民醫院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21日,記者從浙大一院獲悉,日前經過近5個小時努力,該院為鄭某做了舌癌手術,還為其進行了舌組織修復,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 劃傷舌頭惡化舌癌 警惕舌癌的五大症狀
    劃傷舌頭惡化舌癌  34歲的楊先生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舌鱗狀細胞癌,即舌癌。這個結果讓他及家人大吃一驚,而追究原因,可能是由於他吃幹炒蠶豆時劃傷舌頭而引發。  事情得從兩個月前說起。楊先生一次吃幹炒蠶豆時,蠶豆殼劃傷了舌頭中後部位,隨後傷處結了一個小硬癤。因為沒怎麼重視,這個小硬癤兩個月後長至蠶豆大小,已明顯感覺影響進食、說話和吞咽,楊先生這才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