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農村/上海生活體驗家Ada講育兒(原創哦)
友情提示:本文又幹又長,若您在如廁,請慎防痔瘡。
我~ 心裡只有一個人,(45°角望向遠方)
那就是米婭,
因為~ 我們倆一起出生入死過。
初生5天的米婭在嬰兒提籃(安全座椅)裡
她是在2015年12月18日凌晨3點半來到我身邊的。
簡單說下臨產前的準備:
1 去醫院像醫學院學生似的聽了一節 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如何操作和作用原理 的宣講課,參觀了醫院的病房設備,
2 我媽請假從國內來幫我(探親籤證只能最多3個月)
3 隱私部位剃毛 (你不剃,估計醫生也會剃。。。)
預產期是2015年12月13日,但到了那天也沒有傳說中的陣痛。因為預約生產的醫院是在山下,我們住在山上(因為德國大學在山上,我們倆都是碩士研究生在讀身份),就問醫生要不要提前住院待產,德國醫生說不用,因為頭胎都會陣痛後比較慢才出來,遲預產期一周還不出來的話就要來醫院住著待產了。
12月17日早上9點,我突然發現肚子有陣痛(宮縮疼痛),是一陣疼然後過了6秒又疼一下無限循環,但不是很劇烈的疼(會越來越疼),由於頭胎出來會慢一些,我和我媽,老公就定定心心的把待產包放車裡,吃完午飯再一家人開車半小時到山下醫院。
來自德國醫院官網婦產科團隊介紹
陪我時間最長的護士就是最右站著的美女。
到了醫院,醫生給我做檢查說了下嬰兒的體重身高頭圍,表示米婭沒有落盆(米婭是個大頭,本來說落盆的後來檢查又沒落盆,一直爆走,哎最終還是沒落盆),還給我裝上手環(寫著名字),右手臂窩處做了個埋管掛吊瓶用。這裡病房還挺緊俏的,據說在籌劃再建一層病房。我們選擇的是一個家庭病房(裡面有一個病床和一個雙人沙發),裡面挎著新生嬰兒籃子的德國爸爸臨走時還對我老公說:Viel Spass(德語:開心昂~)。
一開始我是攥緊老公的手來緩解疼痛,到後來換為死捏著木頭椅子背,就是捏一條木頭來緩解疼痛。還是宮縮陣痛,6秒一下,我心裡數著數,疼痛快來時小腹屏牢一記,過了幾小時沒啥進展,去順產操作房讓護士觀察開指情況,才1指。有個護士陪著我開指,做示範語氣溫柔滴教我吸氣再慢慢呼氣,就是腹式呼吸屏牢小腹肌肉進行呼吸。我問能剖腹產嗎?她說再等等。期間不用她指導時,她就在辦公室的小床上躺會兒休息下。
後來疼痛感更大了,因為疼痛我那晚也沒有心思吃晚飯。(相當於隔6秒有人捅你一小刀的情況下,你能有心思吃飯算我輸。)然而折騰到半夜還是沒怎樣。我就眼睜睜看著鐘錶過了12點,想,得嘞,這下生日是明天了。。。我又說可以剖腹產了吧?人說不用再等等,最後凌晨3點醫生放催產大招了,手動破水,然並卵,記得最大是6指,還會馬上縮回去,但羊水都破了,這就意味著,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趕緊剖腹產吧~~~
(剖腹產不是一種可以隨便選的生產方式,是搶救方式。)
於是護士給我裝上尿袋,一位醫生推著我這個帶輪子的病床去手術室,期間床還磕碰到走廊的邊,感覺有點不太穩當啊,並沒有很穩很高級的感覺。我也不想太多了,太疼了,死掉也當解脫了。有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的感覺。電梯升了幾層,推進了一個換床的房間,於是把我平移到一個做手術用的床。(操作方式是來了個男護士,跟女醫生合作,讓我左右側身一次好把一個床單放我身下,再兩人各拉2角平移到手術用床)這時候我見到了老公,穿了一身無菌服,剖腹產手術室只允許一個家屬進去,所以只有我老公來了。我媽只能在家庭病房等了。
老公穿著陪產剖腹產的全套衣服還有帽子
手術開始了
我用的是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麻醉醫生是男的,給我籤署了個硬膜外麻醉同意書。然後開始操作,我看到他拿著一個很誇張的注射器,問道:So Gross? (德語:這麼大?)那個醫生也很幽默的假裝往我身上要注射的樣子說就是這樣。應該是取藥用的吧,咱也不敢問,咱也不知道。
操作方式是:我坐在病床邊,2個麻醉醫生,在我背部操作,把一個輸入管子安置在我脊柱位置,會有麻醉劑源源不斷的供給進去。
過了會,護士拿了一個裝水的冰鎮小玻璃瓶,放我胸口,問我:冷嗎?我回答冷
再放我腹部,冷嗎? 不冷,好的胸部以下的局部麻醉生效了。手術正式開始咯,
過程中我覺得房間很冷,水平張開的胳膊一直抖個不停。而且我記得無意間抬眼還看到一批人站著看,感覺好像是醫學生觀摩?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魔幻。
過了會,醫生就位,我面前安裝了一塊帘子,我也看不到他們的具體操作,不疼,但感覺有得,就像是小偷拉你背包拉鏈一樣,有一種被扯開肚子的拉鏈的感覺。期間我就是跟老公聊天緩解緊張。
米婭出來了,我聽到他的哭聲是很秀氣的 哼嗯啊~ 不是電視劇裡那種響徹天際的 嗚哇啊~ 我抬頭一看掛鍾,3點半了。不禁有點感動自己真牛逼,第一時間護士就拿給我看,額,心馬上涼涼了,有點醜,眼睛被厚重的眼皮壓著是左眼閉著,右眼三角眼。頭髮挺多。鼻頭有點低,我大驚:為啥左眼閉著?回答:暫時沒睜開,果然米婭努力了下,左眼也睜開了,這孩子質量是過關的。就是這個鼻頭,要不是是我肚子裡出來的我真不敢相信是我的種,因為這個鼻頭不隨我,也不隨她爸,也不隨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最後找到源頭了:竟然是像我老公的小姑姑,甚至跟小姑姑的女兒小時候照片很相似。我老公拿出他以前抱著小姑姑女兒baby時的照片,真的像。。。暈哦,這遺傳學的神秘。讓我有種給他小姑姑做代孕的感覺。不過也還好,他小姑姑是學霸,然後鼻頭太高會顯得過分的陽剛,女孩子長秀氣點好。後來眼睛越長越大是厚雙大眼睛呢。還有美中不足的話就是身上還有蒙古斑,不過醫生說這在亞洲嬰兒身上很常見,現在大了也看不太出了。
護士為新生兒穿院服
護士為新生兒查體
米婭生下來後,老公跑去跟拍照片。(之前手術時嚇得一動不動沒拍什麼)我則被護士推到一個觀察房間吊水(麻藥相關的吧)同房間還有個呻吟的老太太,怪嚇人的。大概1小時吧,觀察好我就回了病房,一家人團聚,我終於可以拍寶寶發票圈了,無奈太醜,就拍了小手官宣了下。
因為傷口疼,我無法坐起來給孩子餵奶,問醫生這如何是好?結果醫生一手就把小米婭扔到我胸口趴著,他就開始抬頭找奶頭,一開始米婭還不怎麼會吸母乳,我母乳也少,醫生說沒事的,剛生下來2,3天不吃也沒關係,因為還自帶營養,第一天過去護士就給我拆了尿袋。話說帶尿袋的那一天真美好啊,可以一直賴床上。醫院給的飲食也是很簡單的小圓麵包什麼的。這時候飲食要注意不產生大便和不產生氣體(屁)在腸子裡,不然會影響到傷口。
米婭剛生跟下來這幾天就是一直在排黑黑的胎糞,我在排惡露也是深色。到了大概第三天吧,擔心米婭餓,就問醫生要奶,醫院提供喜寶出生起液體奶一小瓶那種直接帶奶嘴的,很方便。醫生還帶了護士來給我複查,囑咐我下床走路,我嘴巴上說好,其實我不想動,怕傷口疼疼,結果醫生特較真兒,叫我馬上下床,要看著我走,我只好在護士的攙扶下走了幾步。這沒辦法,怕腸粘連,必須要走動下的。
護士扶著我走路,步步驚心啊~
最後第五天,我們要回家了。醫生說我們帶的衣服偏大不合身就不夠保暖,但又來不及買,就破例讓我們把寶寶院服送我們穿回去了。臨走醫生還發給我一盒D500(維生素D),標註了出生後7天開始吃,一天一顆。
我跟守護天使合影
我的傷口是這樣12釐米
是膠帶貼合的,不是縫針沒有蜈蚣腳疤痕,而且是比基尼位置,一般看不到的。那一條疤痕一開始沒有觸感現在4年多過去也更平且有觸感了。
醫生說如果要二胎得隔一年後懷孕,第二次剖腹產還是老位置橫切,注意避孕(因為生產後無月經時還是可以受孕的)還叮囑要帶寶寶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我說現在冬天哎,醫生說家裡溫暖但容易滋生細菌,要常開窗換氣和外出溜娃。
這是我媽在雪地溜娃
回家後,還沒有完。每周黑媽(上門做產檢的,音譯,忘了德語原詞了~)會上門服務一次,(連續來6~8次免費的,沒事也可以不叫,超過次數再叫就要收費啦)做下例行寶寶體檢和媽媽的剖腹產傷口複查,還有疑問解答,當時米婭頭上有點過多油脂分泌,給了個藥膏輕鬆化解了,有點眼屎多,給了眼藥水也搞定了。還有堵塞乳腺導致結塊的問題,黑媽說可以讓米婭吸,同時從外圈往內圈按摩。奶少怎麼辦?說要多喝水,一般餵奶完回覺得嘴巴乾燥,就是因為需要補水啦。
小知識1:胸部大小並不跟產奶多少有直接關係,產奶是看乳腺,小胸也有乳腺的,而且母乳親餵可以減少乳腺癌概率。世衛組織推薦至少母乳6個月。
小知識2:乳腺堵塞時要嬰兒幫吸好,因為嬰兒臉頰脂肪墊,口腔內可以形成真空,吸起來用力。而如果是爸爸幫忙的話,就比較費力難吸。
小知識3:後續打算全母乳的話,需要在開始母乳少時,先母乳再餵奶粉,直到寶寶喝飽了為止。
黑媽在米婭滿月時來稱體重
就是一個布袋子掛在一個稱上,好簡單粗暴。
我媽事後跟我說,她看到來的手術醫生了,是個很精神的白髮德國老太太,穿著皮褲騎著摩託車來的。好酷炫啊。做醫生真不容易,半夜3點喊你去做手術。真是隨時待命啊。
這次剖腹產的所有花費就是補了4晚陪床睡覺的過夜費,其他都是我的德國家庭保險(家庭保險是一個家庭不管幾個人交一份保險錢就可以)報銷。價格嘛,由於是直接把帳單發給保險公司支付,所以不知道多少錢。我保險是每月79歐元這樣,所以從2010年去德國算,到2018年回國,8年的保險費也有6萬人民幣了,我的保險我就用來免費洗牙和這一次剖腹產了。應該是值回票價啦。之前查過和某家全外籍團隊的話剖腹產得20萬吧。
在後面就是常規體檢,打預防針。
某次常規體檢
側頭圍
總的來說,感謝上帝,讓我活在在剖腹產,麻醉技術灰常發達的現代。但能時光倒流的話,我還是希望自己是那種走著走著就一陣宮縮不小心把孩子生了的體質。不圖掙回保險票價,只求少受些罪。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有什麼育兒問題都可以私信我哦。
感謝收看,筆芯~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