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不喜歡、學校不適應等等多種緣由導致國內大學生最終決策了大學申請期間轉學至美國就讀本科。但是,對於本科留學美國期間的轉學你真的知晰嗎?有些美國院校不接收轉學生,有些學校針對轉學生不開放獎學金政策...留學美國轉學怎麼申請才能有更好的機遇呢?優弗留學給大家帶來細緻的解答。
首先,只要你是在讀大學生,已經修滿不少於30個以上的學分,就具備留學美國轉學申請的資格。對於那些國內大三在讀的學生,雖具備轉學的資格,但由於本科留學美國相關大學針對轉學生的要求是至少在錄取學校就讀兩年才能收穫該校的畢業證書,因此,大三轉學的時間和學費成本就會更高一些。
留學美國轉學申請,春季和秋季如何抉擇?
留學美國轉學分為春季和秋季申請。設置春季申請的學校數量有限(精英大學設置春季轉學項目的並不多),多以公立大學和文理學院為主。春季申請截止日期(Deadline)一般在10至11月份,個別院校,例如IndianaBloomington,UT-Austin春季截止日期為9月左右。學生若是能夠在上半年標化考試達標,又想早點前往美國,對排名無過高的要求,不妨斟酌春季申請(設置春季轉學的超級精英綜合類大學和文理學院會優先錄取local和北美課程體系的學生)。
如果想留學美國申請Top20這種量級的轉學,或未準備就緒,或想給自己更大的擇校空間,秋季轉學是最適宜的。這也是大多數學生的主流決策。秋季申請截止日期(Deadline)一般在入學當年的2月至4月份,學生有更充沛的時間計劃考試和提升自己學術成績和軟體背景,增強名校申請的競爭力。
大學幾年級轉學成功率最高?
由於留學美國大學申請都是入學日期前半年左右進行,加之申請流程複雜,申請材料計劃籌備周期長,所以美國轉學最佳申請時間為大一著手,大二申請。申請轉學需考核學生在校成績,所就讀修讀課程和學分(要達到美國大學的最低學分要求),標化考試,及能夠展示申請人軟體和硬體背景的材料,提前一年計劃可以留出更充沛時間去提升此類背景,讓自己在申請中更具競爭力。但是這些年最頻繁遭遇的問題還是:究竟何時轉學較好?因此我們逐一解析各類情況的利弊,輔助大家依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決策。
留學美國大一轉學:風險性最高
大一轉學意味著大一上學期結束前需要完成申請。而學生剛剛開始大學的學習,需適應新的環境,老師和同學間也不可能建立深厚的感情和熟識度。無論是從尋找推薦人的角度(認識時間短,推薦信可信度並不一定很高),還是大學生活,課外/學術活動的積累,還是學分的角度而言,都顯得較倉促。例如,國內就讀的大學生,課程體系和方向不同,第一年達到可轉學分的要求挑戰很大(轉學最低30個學分申請的先決條件,至少完成大一課程)。若是勉強申請,被拒的風險就會極高。有些美國大學雖允許未達到學分要求學生提供SAT成績進行補充,但對於轉學而言,學生所修讀的課程,所獲成績比標化成績更為重要。
美國大學前兩年通識課程要求學生在幾個核心領域進行課程選擇(人文,社科,數學,自然科學,藝術或第二外語等等方面,每所學校間會存在差異,但培養思路即要求學生在各領域內學習和探索,廣泛涉獵),而國內專才式的教育很難確保學生獲得跨專業就讀的機會(譬如一名理工專業的學生,除毛概馬哲此類轉不過去的課程,很少有機會涉及其它人文社科的課程,從轉學角度而言,是相當吃虧的)。對於想增強人文素養的學生而言,更早轉學能夠較大程度減少這方面的損失,此類轉學跟新生的課程情況就相接近了。
因此,你如果高中階段就存有留學方面的準備,英語底子好,對美國情況較了解,適應能力強,又很大程度不想損失學分和時間,那麼不妨選擇大一就完成申請,過去就讀大二(此大一大二更多是為幫助大家理解而稱呼的),否則不妨斟酌GPAyear申請Freshmen。
對於就讀美本的學生而言,國內學生課程差異不會成為太大問題。美國大學針對本體系內學校更了解,課程方向更匹配,GE要求類似,第一年所修學分基本均能達到轉學最低學分要求,學分審核和轉換更易。除此之外,美本學生標化考試壓力也會低於國內就讀的大學生(美本申請需提供有效標化成績),從頭計劃籌備考試和標化成績提升,肯定為後者更具優勢。美本學生假設轉學目標異常明確,做好功課,大一轉學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的。
留學美國大二轉學:最佳的申請時機
大二轉學,便是從大二上學期計劃申請,大二下學期結束後轉去另外一所美國大學就讀。大二轉學既能有機會在美國補充那些未能有機會就讀的通識課,又能在大三時更多涉獵專業學習和研究,學習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以國內大學生若轉至美國院校,至少就讀滿兩年來計算,大二轉學是性比價最高的決策。這也是美國大學最受歡迎和鼓勵的轉學節點(美國大學要求學生至少在校完成兩年學習才能夠收穫Degree)美本學生修讀完一年大一課程,肯定能達到轉學要求。而就讀國內大學的學生,由於課程體系存在差異,某些先修課或通識課可能無法挑選,這就需提前做好功課,清楚目標學校轉學分政策,先修課和專業課學分要求,在國內選課和學術活動方面有所側重,積累相關的背景。對於在國內較難選擇的課程,例如寫作課,不妨選擇前往美國就讀SummerSchool增修相應學分,也可以參考美國大學及教育部認證的國內大學開設的SummerSchool來選修(當前國內也有學分認證的暑校課程,例如ONPS國際暑期教育),避免因為課程體系不同和可轉學分不夠帶來的負面浸染。
此外,從申請準備環節和錄取成功率角度而言,大二轉學申請機會是最大的。因為無論是在美本還是國內大學就讀,完成一年的大學學習後,肯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針對未來學習目標和人生方向也越來越清晰,此時制定轉學(轉專業)計劃是相當成熟的。
本科留學美國教育前兩年多是通識,學生在兩年內可以自由選課,探索各學科知識和學術興趣。70%以上美本學生都會在大一大二期間更換二至三次專業。例如一名學生,專業方向從心理學更換為政治,最後鎖定至商科(若是一個學生最初是奔著心理學而去,最後確定為商科專業,也可能會發展到想轉至商學院更好院校去的打算),此專業的改變和調整在美國大學是格外普遍的。
很多學校會建議學生在大二下學期搞定專業方向,從大三開始進行更多專業課的學習(這也為美國研究生院的MajorGPA直接是後兩年的因素。當然,大三大四也可以更換隻是專業更換成本太高,學生需達到學校GE要求和專業課要求學分才能夠畢業,如果專業轉換跨度較大,就意味著學生畢業時間需要延長,因此建議大家儘量於大二下學期明確專業方向)。但針對國內大學生而言,他們於本科階段很難依照興趣選課,更別說專業轉換啦了。而此時,通過轉學,轉專業來更改現有學習狀態則是一個絕佳逆襲的機會。
留學美國大三轉學:值不值?
從申請技術層面而言,大三轉學申請並不是問題,實力足夠且能夠申請至TOP名校。真正問題在於,這樣做,晚一年甚至一年半時間畢業,究竟值不值?研究生階段申請留學是否適宜?
假設不在乎時間和財力成本,還是相當支持轉學的。原因很簡單,不僅為申請美本名校研究生和博士機會更大。從成長角度而言,本科生可塑性更強,更容易搭建社交圈,融入到至文化環境中去,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受益度更強。自己若是相當明白自己要什麼,又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就不要糾結於是否是在國內就讀完大學更值(前文所描述,美國大學在本科和博士教育上所投入的成本是最高的,而研究生才是大學最掙錢的項目)。
留學美國大四轉學:可操作嗎?
可操作,但可以挑選的院校有限,申請也只能挑選春季,即是在大四申請,大四結束之前往美國就讀。
大三轉學可能還有一些糾結的因素,但大四轉學真的是格外需勇氣和魄力了。
大四轉學不僅意味著要耗費更多時間和財力成本,還意味著放棄還剩半年就能夠收穫的學位證。除非對於美國本科教育格外熟悉和嚮往,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相當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學生,相比於其它有太多糾結因素的學生,還是建議計劃籌備研究生更為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