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順著福建泉州安溪縣感德鎮霞春村蜿蜒的盤山路而上,漫山遍野的茶樹鬱鬱蔥蔥,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十餘名工作人員在35kV洪上線#18-#19桿改造現場緊張忙碌。這檔跨越漳泉鐵路的輸電線路,在這座山頭上風雨兼程地運行了近40年,如今變成兩座「鋼鐵巨獸」拔地而起、一根根銀線穿梭閃亮。
據悉,35kV洪上線投運於1982年,是110kV洪佑變至35kV湖上變的主要電力通道,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是安溪縣湖上鄉可靠供電的重要保障。該線路#18-#19水泥杆跨越漳泉鐵路,屬於不滿足安全規範的「三跨」隱患點,線杆改造工程勢在必行。
跨越鐵路的兩根電桿矗立於高山之上,在保障輸電線路舊導線、電桿拆除和鐵塔組建、放線施工安全的同時,不影響下方鐵路運行的安全,成為施工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安溪縣供電公司組織黨員技術骨幹多次現場勘查,詳細策劃、周密部署,精心制定施工方案,多次召開跨越施工技術研討會,最終達成最優化方案和施工計劃。
在這支懷揣必勝信念、敢於挑戰困難的作戰隊伍中,還有一支獨特的運輸隊伍——騾子隊。面對山區的「羊腸小道」,施工人員靠著幾匹騾馬、幾條韁繩,一趟接一趟、一點又一點地將沙石、水泥、塔材運輸到1公裡外的塔基位置處。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騾子運輸供電設施的辦法顯得有些「笨」,但是據安溪縣供電公司輸電班柯志忠介紹,感德鎮是安溪縣的產茶重鎮,茶山、茶樹關係著當地村民的營生,靠騾子從林間便道運輸塔材可以避免開山修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障當地茶農的利益。
「此次隱患點的改造,一方面是增強輸電線路對極端惡劣天氣的抵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強線路的安全運行能力,確保線路跨越區段不發生公共安全和電網安全事件。雖然工程實施存在重重困難,但我們堅信自己能打勝仗!」望著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柯志忠說到。
塔材運上山,接下來就是鐵塔的組立。11月27日,入冬後的山頂上寒風凜冽,塔下黏濘的山地上,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印疊加蜿蜒著。該公司成立專項檢查組深入現場協調指揮,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管,從材料把關、流程合規、技術工藝等方面強化管理,全面管控事故風險。在確認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後,施工人員分工明確、步調一致地投入「戰鬥」。地面上,幾名施工人員將一塊塊大小、長短不一的塔材組裝成片;塔頂上,綁著安全繩的施工人員坐在近30米高的塔上安裝固定塔材,他們凝聚力量,以精湛的技術、專業的操作、無私的奉獻,在大山之間架起一座座銀白色鐵塔,只為萬家燈火通明。
電網建設改造不僅是政治任務,更是民心工程。近年來,安溪縣供電公司主動融入全縣改革發展大局,致力於建設最好的電網,提供最好的服務,發揮「電力先行官」作用,切實做到「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該公司將緊盯目標,挑起重擔,拿出「硬核」舉措,展現「硬核」擔當,凝聚決戰決勝磅礴力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服務於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文/圖李錦萍、孫巧燕)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