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12月8日,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
「十三五」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哪些成就?
再來聽陳子季司長
在發布會現場的介紹
「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在健全辦學體制、完善育人機制、提升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回顧這五年,主要有五大亮點。
一是最大的貢獻,就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確定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單獨種類的教育。這一重要定位,一方面,是對職業教育的重大理論貢獻,明確了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對於擺正職業教育的地位,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社會和個體發展的能力,以及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發展戰略意義,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理論;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和實踐意義,明晰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聯繫與區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利於職業教育系統更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探索和完善職業教育獨特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以類型教育為基點,我們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圍繞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類型特色,堅定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二是最大的突破,就是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學校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特別是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
在橫向融通上,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面向在校生和全體社會成員廣泛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銜接連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遴選了92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建設,確定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129個、示範區120個,建成28所省級老年開放大學。加快學分銀行建設,促進資源互享、課程互通、學分互認,暢通各類人才成長通道。
三是最大的進步,就是邁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制度標準上,建立了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協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職業教育法》修法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大綱、中等職業學校公約,規範德育工作,完善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五位一體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發布中職專業368個,高職(專科)專業779個,本科層次職教試點專業80個,修(制)訂並發布347個高職和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51個職業院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136個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啟動實施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實訓基地等重大項目。
在協同育人上,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覆蓋1000多個專業點,惠及10萬餘學生(學徒);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健全企業參與制度,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依託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發布近60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
在「三教」改革上,連續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遴選公布232門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203個職業教育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發布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和七門課程標準,遴選約4000種「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四是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制訂實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養製造業緊缺人才。
在服務區域發展上,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推進「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面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分校(教學點)63個,共同組建職教集團(聯盟)99個,就業技能培訓14萬餘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餘人,創業培訓2.3萬餘人。
在服務脫貧攻堅上,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例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一人學廚,全家脫貧」幫扶培訓項目,就是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典型。「十三五」期間,共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市、區)261個。
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服務「六穩」「六保」,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五是最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
在向產業開放上,配合國家發改委培育8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構建了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成立1500個職業教育集團,3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確定150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
在向企業開放上,組建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近60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遴選了73家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絕大多數是行業龍頭企業、「小巨人」企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參與企業2200多家。
在向世界開放上,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聯繫,有400餘所高職院校與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成立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高職院校「中國-尚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魯班工坊」,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十四五」期間,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職業教育戰線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對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總目標,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奮力把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盼轉化為職業教育戰線「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教育部官網、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