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和僥倖。社區是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基礎的防線,是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按照市社區防控組要求,為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切實抓好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科學化水平,東城區開展了「常態化疫情防控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入冬以來,東城區對全區10個常態化疫情防控示範試點社區開展了「拉練式」調研評估,總結評估各試點社區創建經驗成效,督促工作開展。近日,記者深入部分試點社區走訪看到,各社區充分發動群防群控力量,織密社區「防控網」,推動防控體系智能化、人員管控精準化、清潔消毒規範化、健康宣教經常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中。
交東社區
在職黨員「雙報到」 助力織密「防控網」
周六上午,交道口街道交東社區每月一次的「周末衛生日」活動如期展開。回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居民等近200人參與其中,清掃社區衛生死角,強化文明衛生意識。此次活動也是社區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交東社區「周末衛生日」活動
交東社區是危改回遷小區,人員密集、出租房屋多、返京人員多,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大。疫情發生後,交東社區第一時間實行封閉管理,將原來的9個出入口進行封閉,僅保留了3個人流量較大的出入口供居民通行,並實行出入證管理制度。交東社區還結合在職黨員「雙報到」,成立了在職黨員臨時黨支部,聯繫發動在職黨員參與社區的卡口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
交東社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卡口值守
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交東社區在職黨員累計報到217人,參與點位值守的在職黨員438人次,累計值守876小時。
交東社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卡口值守
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後,全市組織動員居民進行核酸檢測。作為交道口地區人數最多的社區,在組織核酸檢測工作中,交東社區面臨巨大挑戰。
交東社區開展核酸檢測
據交東社區黨委書記楊春茹介紹,社區通過黨委引領、支部聯動的方式,各支部分別組織轄區內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這其中,在職黨員臨時黨支部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每10人一組,10分鐘出發一組,由社區幹部和黨支部支委、樓門長分工合作,帶領居民到指定檢測點,按規定路線進出,文明有序,不扎堆、不聚集,順利完成了兩輪2000餘人的核酸檢測任務。
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中,交東社區的A、B、C三個小區的門口依然設有疫情防控崗,仍然做著消殺、登記、掃碼等各項疫情防控常態化值守工作。在轄區內的商戶中,依然要求各單位做好體溫檢測、掃碼放行、每日消殺、責任到人。
交東社區疫情防控崗
楊春茹介紹,社區還通過舉辦社區鄰裡節、物物交換、便民理髮、廢物利用等活動,動員在職黨員、居民志願者等力量,做好垃圾分類和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楊春茹說:「在社區15組垃圾桶站的值守工作中,共有30多名在職黨員利用每日晚8時至9時的下班時間,以及周末的休息時間,參與垃圾桶站的值守工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注入了重要力量。」
清水苑社區
封閉管理智能化 防疫消殺不放鬆
「郭阿姨,您買菜回來啦。」「是啊,早上去超市買了點新鮮菜。」家住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的郭阿姨和社區門口保安打過招呼後,在智能門禁前站定,「驗證通過,體溫正常」,隨著聲響,大門打開。「我們都習慣了社區這樣封閉式管理,既出入方便,而且也能保障社區安全。」郭阿姨由衷地說道。
清水苑社區安裝智能門禁
清水苑社區位於東二環路東北角,有居民住宅樓13棟,共有1650戶4700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清水苑社區黨委第一時間召開社區民警、社區物業、保安公司負責人協調會,確定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清水苑社區疫情防控部署會
「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後,我們將社區北側小門和口袋公園出入口進行關閉,所有進出車輛和行人都從大門口出入,便於管理和值守。」清水苑社區黨委副書記張紅雲回憶,當時所有的社工都行動起來,連夜趕製發放了出入證5000餘張,對所有進入社區人員,查看出入證、測量體溫,完成行程軌跡和健康寶無異常後憑出入證通行。
清水苑社區居民通過智能門禁
6月,清水苑社區在大門卡口及口袋公園出入口加裝人臉識別系統,實現智能防控。張紅雲介紹,居民現在進入社區時,只需要人臉識別就可進入,既能夠助力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又可以提升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清水苑社區居民通過智能門禁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清水苑社區的日常消殺工作仍舊沒有放鬆。社區要求物業公司保潔人員對社區公共區域、樓道、電梯、垃圾桶站等部位進行重點消毒,對生活垃圾及時進行清運。
清水苑社區垃圾桶站太陽能感應裝置
「我們還請來了專業人員對社區的消殺工作進行指導,確保消殺到位。但針對垃圾桶站這樣的重要點位,即使做好了消殺,也仍有不少居民存在顧慮。為此,社區對垃圾桶站進行了改造,既保障了社區衛生環境乾淨有序,也能夠保護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張紅雲說。清水苑社區將社區內7個垃圾桶站進行改造,安裝太陽能感應裝置。居民投放垃圾只需要揮揮手,垃圾桶蓋便可感應打開。
清水苑社區垃圾桶站太陽能感應裝置
如今,清水苑社區被推選為市級常態化疫情防控示範試點社區,張紅雲坦言,「社區疫情防控離不開每一位社工和每一位居民的努力。居民一直都很信任我們,我們也會始終把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花市棗苑社區
社工包樓入戶 居民互幫互助
「大爺,麻煩您先到旁邊的器材上鍛鍊,我們把這邊消消毒。」上午10時,兩位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東花市街道花市棗苑社區社工手持噴壺出現在健身廣場上。社工呂鑫說:「進入冬季,我們把上午的消殺時間往後推了,不然消毒液容易凍上。噴完後還要在旁邊守候一會兒,防止有老人不知道再把手套、衣服弄溼了。」
棗苑社區社工在為健身器械進行消殺
「社區工作就是這樣,凡事一定多留意,遇事兒一定多叮囑。」花市棗苑社區黨委書記劉志琴深有感觸地說,能夠被推選為市級常態化疫情防控示範社區試點單位,靠的就是細心、耐心和戰勝病毒的恆心。
棗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
花市棗苑社區共有住戶1630戶,常住居民5100人,有9棟居民樓、10個單元門。由社區全體社工、社區物業公司、志願者等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組,按照「二三一」責任樓工作法(二名社工帶領三名樓門組長,攜手一名物業樓管事務員,負責一個責任樓)劃分9個突擊小組,採取社工包樓入戶、責任到人、精準服務全覆蓋的工作措施,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棗苑社區疫情防控崗
同時,社區建立了「9+1」棗苑抗疫自主服務微信群,即9個居民樓實名制微信群,以及一個駐街單位雙覆蓋微信群。疫情防控期間,社區1號樓微信自主服務群裡的志願者們在社工的指導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開始接龍摸排本樓的基本情況到開通「湯湯熱線」每天定時給居家觀察居民取送快遞、幫助患病老人線上提供急救方案、給居民送防護面罩、反映鄰裡之間的意見和建議並組織自主解決鄰裡矛盾,還有買藥、網絡維修問題等各種各樣的事情,大家都能伸出援手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棗苑抗疫自主服務微信群
「雖說已經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但我們的微信群裡還是像以前一樣互幫互助。」1號樓居民張曉民說,「我看社工們每天為了疫情防控在四處奔走,就和鄰居肖老師主動請纓加入志願服務行列,在線上開通為老服務熱線,並在微信自主服務群裡發布帖子,開展『守望相助 幫老助殘』活動。」雖然群裡求助的都是幫忙取快遞等小事,但張曉民說:「社區是個大家庭,不管是誰站出來都是一名抗擊疫情的戰士。」
東城社工說
「我們仍不能鬆勁」
——楊春茹 交東社區黨委書記
臘月二十九當晚,我在街道開完會,就在微信群裡號召社區樓門長、黨員參與第二天的下戶排查工作。大年三十兒一早就來了80多個人,我當時又意外又高興。
楊春茹檢查小區卡口人員登記情況
交東社區共有15棟居民樓、6個平房院、2588戶居民,80多名志願者經過六輪地毯式、全方位的摸排,統計出轄區共有950戶家中沒人。
交東社區疫情防控會
為了織密「社區防控網」,疫情防控期間,交東社區還實行了「三個第一」,第一個實行封閉管理,第一個禁止快遞、外賣員進入,第一個憑證進入小區,做到精準施策、主動作為、爭分奪秒、迅速應對。
交東社區疫情防控崗
疫情防控期間,居民跟我提得最多的就是口罩難買。為了解決居民的訴求,我和多點超市經理、美團點評安全事務部多次溝通,共找來900個口罩,平價賣給有需要的居民。
交東社區疫情防控崗
之後,社工們也紛紛在每棟樓的微信群裡轉發購買口罩接龍消息。為避免扎堆,購買當日,居民憑身份證按照樓門、單元分時段到社區購買。社工從超市買來保鮮袋分裝口罩,5個一包,每戶限購一包,保證大家都有。
交東社區疫情防控崗
從大年三十兒到現在,我們社區工作者就一直奔波在社區的大街小巷中,經常是早出晚歸,總是舍小家,為大家。我認為,作為一名社工,就是為居民辦實事。如今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仍不能鬆勁,要用智慧和行動牢牢地為社區居民守住基層抗疫一線的陣地。
「我們也是最美逆行者」
——劉鴻豔 清水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見你一面太難了。」這是我今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疫情發生後,我們社區工作者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全體停休,了解防控知識,並在第一時間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清水苑社區疫情防控崗
首先,我們做好宣傳工作,讓居民正確認識疫情。我們嚴把社區大門關,加強卡口管理,輪流在社區大門口值守。作為社工黨員,我主動申請晚間值班,「三九」天的晚上,確實考驗了我的意志。
清水苑社區疫情防控崗
為了減少外來人員進入社區,我們在社區大門口支起快遞和外賣接收點。為了保障居家觀察人員的正常生活,我也擔起了「快遞員」的工作,為他們送快遞和送餐,大家都開玩笑稱我為「快遞小公主」。
清水苑社區防疫消殺工作
我的包片管段中老年人居多,網上購物對老人來講還是較難的領域,買口罩也成了大難題。我到藥店排隊,幫老人買好口罩和醫用酒精並送到家中,還教老人如何網上購物。一位老人說:「雖然不能出門,可我什麼東西都不愁,還學會了新本事。這,都因為有你。」聽到老人這麼說,我心裡也是暖的。
專業人員在清水苑社區指導防疫消殺工作
疫情防控讓我們有了多重身份,社工、宣傳員、消毒員、護理員、初級醫務員、快遞員、送餐員等等。我常說,我們就是全能社工,我們也是最美逆行者。
「大家的自主防範意識增強了」
——劉丹 花市棗苑社區居委會主任
「我真希望您能早點兒回來,家裡就我和媽媽兩個人……我希望中國人早點打贏這場戰鬥,讓爸爸早點回家!」這是閨女妞妞寫給我的一封信,有空的時候我就拿出來看看。
劉丹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從年初到現在,每天我都是在孩子還沒醒來的時候便出門了,常常是孩子睡覺之後才能回家,甚至連續幾天在單位值班不能回家。於是,妞妞就動筆給我寫了這封信,雖然字跡歪歪扭扭,甚至還有些錯別字,但每當我疲憊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劉丹慰問社區疫情防控人員
昨天還有社區居民給我打電話,問現在如果從上海回來要不要到社區登記。這說明什麼?大家的自主防範意識增強了。現在已經進入了疫情常態化管理,我們經常通過社區微信群、LED電子屏、宣傳欄、智慧雲梯、社區活動、「兩委一站」工作例會、黨員大會、居民代表會、社區物管會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開展防疫宣傳,居民自我防護能力顯著提高,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已成習慣,「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END
文字 | 李冬梅 王慧雯 劉旭陽
攝影 | 李冬梅 劉旭陽 等
部分圖片由相關街道提供
編輯 | 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