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一項針對新生兒疾病病種的較大規模調查指出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病率約為5%,病死率在發展中國家為30%~50%,而發達國家發病率約為2%,死亡率在10%~20%。隨著早產兒存活率的提高,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趨勢有所上升,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社會需要時刻關注新生兒的身體健康,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01你了解新生兒敗血症?孩子天生是無辜的,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
1、什麼是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患兒血液循環,並於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等有害物質,從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是新生兒發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自身基礎情況差,各臟器功能發育不完善,免疫系統不成熟,抵抗力差,住院時間相對較長,佔敗血症發病人群多數。
2、新生兒敗血症的診斷
傳統診斷敗血症是通過從無菌的血液中分離出病原體來診斷的,為了更準確地診斷,對於血培養來說,至少應獲得0.5-1ml的血液,最好從兩個不同的靜脈穿刺處獲得,真正的病原體更可能存在於兩種培養標本中。理想情況下,如果中心靜脈導管與外周抽血培養同時進行,這樣就可以鑑別周圍菌血症與導管相關感染,並對臨床管理有意義。
有些敗血症只在腦脊液中檢測陽性而血液中培養陰性,因此在有症狀的新生兒中應行腰椎穿刺。新技術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法可以從血培養中對病原體進行識別,雖在一定程度上使診斷時間延長,但能保證在短短幾分鐘內,直接從培養板上生長的菌落當中對細菌進行鑑定,使診斷過程縮短,但因技術不夠成熟目前仍未在臨床廣泛使用。
3、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病機制
早髮型敗血症主要由於女性的產道被需氧和厭氧菌佔據,新生兒在通過產道的過程中接觸到可能致病的細菌、病毒或真菌時也有受到感染的風險。絨毛膜羊膜炎是由羊水中的微生物入侵引起的,通常是由於胎膜早破引起的。絨毛膜羊膜炎的存在增加了早期新生兒感染的可能性,繼而引起了敗血症。
對於晚髮型敗血症來說,引起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早產。早產兒的免疫功能障礙和經胎盤獲得的IgG抗體的缺乏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住院期間通常需要長時間的補液、氣管內插管或其他侵入性操作,這些操作破壞了保護屏障和清除機制,增加了在醫院感染的風險。延長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也是易感原因之一。
02新生兒敗血症會出現哪些症狀?不同時期症狀存在差異,分清最重要
1、早期症狀
新生兒敗血症早期症狀、體徵不典型,無特異性。早髮型新生兒敗血症:生後7天內起病,感染因素一般與圍生期有關,感染多發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時,由母體垂直傳播,死亡率高。晚髮型新生兒敗血症:出生7天後起病,多見於社區獲得性感染或醫源性感染;另有患兒存在臍炎、皮膚破潰等局部感染灶,死亡率較低。
2、全身表現
體溫改變:足月兒常發熱,早產兒及體弱患兒常為體溫不升。隨病情的加重可出現不吃、不哭、不動、面色差、精神萎靡、嗜睡。休克表現:休克常常是敗血症發展到全身炎症反應或多系統器官衰竭的表現。患兒常常面色不佳,感到手腳冰涼,脈搏跳動較為微弱。
3、各系統表現
皮膚、黏膜:硬腫症,皮下壞疽,甲床感染,膿皰瘡,皮膚黏膜損傷,臍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損傷,口腔黏膜割傷等。呼吸系統:呼吸急促、口周及顏面發紺、呼吸節律不規則或呼吸暫停。患兒可能感覺疲勞,喜歡睡覺,易受到驚嚇。血液系統:可合併血小板減少、出血傾向,可有瘀點、瘀斑,貧血迅速加重提示存在溶血或出血。
03面對新生兒敗血症該怎麼辦?從預防到治療,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
1、新生兒敗血症的預防
因早髮型敗血症多與母親孕期有關,因此做好圍產期管理至關重要。對所有孕婦在35周至37周行鏈球菌的普遍篩查;所有鏈球菌定植的孕婦在分娩期間及胎膜早破時、在懷孕期間尿培養中發現鏈球菌的孕婦、對鏈球菌感染的患兒都應接受預防性治療。孕婦在孕期應避免食用不新鮮的食物,可大大減少李斯特菌感染的概率。
對於預防晚髮型敗血症來說,洗手是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因為微生物由手攜帶,嚴格做到手衛生、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可明顯降低晚髮型敗血症的發生。營養性腸內餵養可預防晚髮型敗血症的發生,早期腸內營養可以刺激胃腸道促進了腸道的成熟,防止絨毛萎縮,極大減少了腸道黏膜細菌的移位和侵襲。
2、抗生素治療
對於免疫力低下,病死風險高的新生兒而言,雖然根據培養選擇抗菌藥物是最好的方式,但因病情重、培養時間長,往往需要根據經驗性早髮型敗血症及晚髮型敗血症和當地新生兒流行病學病原菌的分布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待培養結果出來後再進行調整。如果一旦確定了病原菌及感染部位,就可以選擇最適當的抗菌劑量和藥物劑量。
對於早髮型敗血症來說,得到血培養結果前通常選用氨苄西林聯合慶大黴素預防治療,但因為慶大黴素有耳毒性及腎毒性,需完善耳聾基因相關檢查並且檢測藥物濃度,在我國被禁止使用,我國多採用青黴素聯合第三代頭孢。晚髮型敗血症通常選擇萬古黴素或者苯唑西林聯合第三代頭孢菌素。
3、警惕新生兒敗血症併發症
敗血症患兒住院期間常並發各種疾病,併發症常見有輕有重,常見的為貧血、肺炎、高膽紅素血症,重症的有呼吸衰竭、休克、化膿性腦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晚髮型敗血症的發生率要高於早髮型敗血症。
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不成熟,敗血症患兒極易並發化膿性腦膜炎,敗血症患兒併發症越多、越重,治療會越棘手,住院時間越長,預後越差,越容易導致死亡。所以,應做到儘早發現,及早治療,嚴密監測病情變化,減少併發症產生,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結語: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兒最為常見的病種,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師對感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防禦措施的改善,更先進、更有效的消毒製劑及抗菌藥物的出現,發病率有逐年減少趨勢,新生兒敗血症作為重症感染,仍是導致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當患兒早期出現相關臨床症狀時,不管輕重與否,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而不能等病情進展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