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上幼兒園的孩子,究竟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的孩子更多?

2020-09-05 右右細毛和爸媽

一位全職媽媽說:我家孩子說「我不要去幼兒園」,「我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小朋友」,「不要和小朋友交朋友」,「我只喜歡我的媽媽」。

她婆婆說:別人的孫怎麼每天去幼兒園那麼開心。

她回懟:我家的天天我一個人帶,別人家的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帶的少,肯定願意去幼兒園啊。

另一位職場媽媽也在媽媽群中吐槽:開學第二周了,我家仍然每天起床說:「幼兒園不好玩」,有沒有同款娃呀?

其實孩子是否願意上幼兒園,有哪些誤區?


1

孩子是否願意上幼兒園,有哪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孩子上幼兒園,今天不哭,明天不哭,就沒事了?

錯,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症會持續1-3個月,期間會有反覆。

也就是說今天不哭,明天不哭,後天,或者一周後,或者1個月後,突然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人待在幼兒園一整天啦,就各種哭鬧不去幼兒園。

還可能開始幾天哭,然後慢慢好了,但過幾天又開始哭的。

大多數幼兒園是8月底、9月初開園,可能孩子剛適應了,又面臨十一的長假,10月又得重新適應一次。

第二個誤區,全職媽媽親帶的孩子,更難適應幼兒園生活?
不一定哦,我就是全職媽媽,但我家雙胞胎目前入園2天,還是每晚非常期待第2天去幼兒園的,當然,我也要隨時留意情緒的變化,搞不好哪天就一起鬧了。

雙胞胎1歲9個月開始,我辭職全職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日夜陪伴。只是午睡和夜裡睡覺,右右我管,細毛我媽帶。去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那天,反而是我媽(外婆)帶著睡的細毛更靦腆(平時在家相較更活潑),我帶著睡的右右反而各種嗨。

恰恰與開篇全職媽媽的假設相反,奶奶、外婆帶的適應環境慢,全職媽媽親帶的反而更快適應環境。就看媽媽怎麼引導了!我家是每天早上,我會在孩子手心親一下,告訴他:「媽媽送你一個吻,想媽媽時,媽媽是與你在一塊的,對嗎?」

孩子上幼兒園,總是需要一個適應期的,而最先需要適應的,其實是家長。

2

孩子入園哭鬧,是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

很多人對我說:「你家是雙胞胎,孩子入園自然會適應。」我只是笑笑沒反駁。有一位從雙胞胎兄弟出生就全職陪伴的媽媽,最近在煩惱:「第二周上幼兒園了,哥哥依然抱著我的大腿哭著不肯離開。」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1960)將孩子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分離焦慮爆發);

第二階段:失望——斷斷續續,仍在哭,但大吵大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對悲傷的哀悼);

第三階段:超脫釋然——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媽媽又會表現出悲傷(孩兒見到娘,有事沒事哭一場)。

他同時認為,孩子如果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只有順利度過了這三個階段,才能釋然。

昨天天我是第二天送孩子入園,遇到一位媽媽,她很奇怪:「第一天孩子外婆送還好好的,今天我也來了,反而哭得不行,是不是我不來送更好呀?最後還是老師強行推進去了。」

這位媽媽一直在門口等著,老師轟了幾次,讓家長送完就走,不要在門口停留,避免孩子看到又情緒激動,但是她還是捨不得離開。她不明白她在這裡,孩子的焦慮源就一直存在,就更不願意跟著老師往教室走。

還有甚者,一直在門口親親抱抱一再寵溺,孩子不斷回到第一階段的焦慮爆發階段,我同情那個哄孩子的媽媽,更同情那個無法自控情緒了的孩子,他始終無法進入第二、第三階段,哭鬧時間持續了10分鐘,直到我離開,家長還沒絲毫往門口送的意思。

只要孩子安全感這種本能需求沒被滿足,或者沒在幼兒園重新建立好,孩子的哭鬧是不會休止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因此,開始那位雙胞胎媽媽的最終做法也是正確的:正式告別後,果斷離開,絕不拖泥帶水。

其實第二天、第三天我牽著兩個排隊入園,內心一直在打鼓,很怕突然有一個或者兩個一起情緒不對,慶幸暫時還是懵逼狀態。我想即使哪天回過神,哭鬧「我要媽媽,不想去幼兒園」,我也會狠心走的。

3

孩子入園,切忌反覆叮囑

幼兒園門口,千叮嚀萬囑咐的家長,其實不少:

「想尿尿拉粑粑,自己去廁所。做遊戲、吃飯時候,想尿了也可以告訴老師去。尿溼了要老師幫忙換衣服。」

「吃完了還想吃,找老師要就是。老師問怎麼吃這麼多,就說媽媽交了錢的。」

「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要霸佔,就說是大家的玩具。別人打你不要哭,先打回去,再告訴老師,回家告訴媽媽,我會找那個小朋友媽媽批評他的。」

其實這些叮囑,有些想法會有些過激。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把這個叮囑時間放在頭一天晚上,而不是送孩子入園的這短短10分鐘裡。

家長表面上是不信任孩子,實則是不信任老師——「老師不見得能照顧好我的孩子」。

孩子聽了這些,不緊張不害怕不哭鬧會撒手才怪呢!

3歲孩子,都很會察言觀色。他也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但絕對可以觀察到別人情緒。有媽媽說過,她送閨女去幼兒園,她閨女問她:「媽媽,你不是不想離開呀?」

家長的焦慮,只會更加重孩子焦慮。

我們需要微笑地看著孩子,告訴他:「幼兒園老師都很棒」,然後揮揮手說再見,堅定離開。

當我們做到這些時,是在幫助孩子建立他與老師之間的信任關係,他與幼兒園這個環境之間的信任關係,以及媽媽對他的一種信任:相信孩子可以有能力獨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4

孩子入園,切忌悄悄溜走

有些家長選擇偷溜,一是無法面對哭天搶地的孩子;二是認為這樣孩子更容易「認命」,「媽都不見了,不進幼兒園,還能怎麼著?」

等孩子緩過神,即使沒哭鬧了,對內心的傷害卻是一萬點,更沒安全感了。

短暫的告別儀式還是需要的,一個大大的愛的抱抱——媽媽很愛你,一個吻留在手心——想媽媽了可以張開手心,一個揮手——瀟灑說再見。

做完這三項,請扭頭離開,不要躲在角落,以為孩子看不到。你看得到孩子,孩子也可能看得見你哦!

心中可以默念給自己打氣:老師比我更專業!娃適應性很強!

5

孩子入園,切忌哄騙利誘

上幼兒園,實際上在擴大孩子信任圈的範圍,由家人過渡到老師、同學、朋友。

而此時的欺騙,無疑破壞孩子對社交的第一次「試探」。

「今天上完,明天就不上了。」孩子是有記憶的,他明日問你今天怎麼還要去幼兒園,你怎麼回答呢?

「媽媽去買點蛋糕給你,就回來。」孩子沒有等到媽媽,只有對媽媽也缺乏信任了。

「幼兒園超好玩,小朋友都很開心。」孩子到了幼兒園發現這個哭,那個鬧,心想哪裡都開心呀,心理落差讓他對其他事情也會打問號。

同時,也不要用零食、玩具試圖誘惑孩子,一時的甜頭,無疑飲鴆止渴,不可能天天有新玩具激勵孩子的。

而職場媽媽送孩子入園,可能愛說這一句話:「媽媽也不想上班呀,但得上班才能賺錢,才能給你買零食買玩具呀!」這傳導給孩子的信息是:你不想上幼兒園也得去。

我們其實可以換個說法,給孩子傳達的就完全是另一種感覺:「媽媽會想你的!也一直是愛你的呀!媽媽需要上班,因為媽媽喜歡自己的事業,你去上幼兒園,也是一樣的,也很有趣,相信你也會喜歡的。」

6

接園同樣有技巧

第一,一定要準時接孩子。

開頭說過一位外婆送不哭,媽媽送就哭的孩子,如果外婆可以送,媽媽確實可以只來接,準時來接孩子,給孩子以期待。

第二,「今天哭了嗎」這個問題不要問。

昨天我去接孩子,出門遇到一位爺爺在問孫子:「今天哭臉沒?」孩子回答:「沒有。」爺爺說:「真棒。」

這種畫面看著很和諧,但是如果孩子的回答直接是大哭,覺得今天我哭了,是不是表現就不好了,或者今天我哭了,在幼兒園太不好玩,太委屈,太生氣啦。這時候,我相信爺爺就會手足無措了。

我們不要急著問孩子:

「今天哭了嗎?」

「今天吃飽了沒?」

「有沒有小朋友打你?」

「老師有沒有兇你們?」

可以這樣問孩子:

「今天玩了什麼有趣的玩具呀?媽媽看老師發的相片、視頻,你玩的那個積木很好玩的樣子,能給媽媽說說嗎?」

「今天吃了幾碗飯呀?是吃的什麼菜?加湯沒?哇撒,這麼多好吃的呀!」

「那個一起玩積木的小朋友叫什麼名字,你有和他主動介紹自己嗎?那下次可以跟他介紹自己,好嗎?」

「哪個老師給你們上的課呀?昨天有讀故事書,今天讀了嗎?那明天肯定又會讀了,沒關係哦!」

這樣問孩子,自然引導出孩子說出比較真實的在幼兒園的情況,不會那麼容易添油加醋幻想、現實分不清楚,或者被情緒左右,對幼兒園產生反感心理。

第三,小老師的遊戲可以玩起來。

3歲孩子是很喜歡職業扮演遊戲的,而家長演學生,讓孩子演老師,可以真實還原幼兒園的情況,也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

第四,家長親親抱抱多陪玩。

孩子1歲半左右經歷的「黏媽媽」期,是害怕媽媽離開;現在3歲入園,除了害怕媽媽離開,還會面臨一個陌生環境,陌生的人群。

晚上親親抱抱孩子,一起玩玩遊戲,讓孩子釋放釋放壓力。

家長放下焦慮,慢慢平復孩子的情緒,面對人生第一次大的分離,一同邁過去,一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右右細毛和爸媽

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

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啥不同?幼兒園老師總結一針見血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啥不同?幼兒園老師總結一針見血 資深的幼兒園老師表示:新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到一天就能看出孩子的媽媽,是全職還是職場。 一、在性格上 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非常有安全感,喜歡和他人交流,愛探索,更開朗一些。職場媽媽家的孩子,大多會很任性,還不太會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開始上幼兒園時,更喜歡一個人。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娃,差距一目了然
    每當媽媽早上出門上班時,孩子總是表現出依依不捨的表情,甚至抱著不讓走,這時常會讓媽媽們比較糾結,是否要全職帶娃。對於是否要全職帶娃,家長們不妨聽聽幼兒園老師的建議。甜甜媽媽是一個在家帶孩子三年的全職媽媽,孩子現在四歲了。剛開始甜甜媽也是產後儘快投入到工作的,由於經常上完班很晚回家,孩子見到她像看陌生人一樣,哇哇大哭。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帶的孩子,和上班媽媽帶的孩子,差別很明顯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選擇作為一名全職媽媽,她們想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想要和男人在社會上有同等的地位。一個家庭中有些女性想要和自己的丈夫一樣可以掙錢養家,為自己的子女和父母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很多的媽媽在孩子不到一周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斷奶,然後走出家門,投身於職場。
  • 「職場媽媽」瞧不起「全職媽媽」,老師:孩子一上學,她們都辭職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結婚開始做起了全職媽媽,有人說是為了不工作,在家歇著帶孩子也累不到。有不少職場媽媽認為,家庭和工作兼備才是正確的選擇,她們會歧視全職媽媽這類人。但老師卻說:別慌,孩子上了學,她們都會辭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你咋還不去上班?全職媽媽重返職場沒那麼簡單
    孩子現在不就是我在帶著嗎?今天是工作日,我要上班,還能帶著孩子出來玩嗎?孩子如果上幼兒園了,我能在該上學的時間,帶著她出來玩嗎? 但是,人家畢竟只是「問一下」,又沒有說什麼「過頭話」,我只好依然笑著說:「孩子還不到3歲,還沒上幼兒園呢。我一直在帶她,也沒法上班。」
  • 孩子成長不想錯過,「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你怎麼選?
    媽媽們都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那麼,「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你會怎麼選?小歐有了寶寶以後,她覺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爸爸沒辦法在家全職照顧孩子,但她可以。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也就是4歲之前,這段期間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地陪伴在孩子身邊,這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只有父母給予了足夠的陪伴和愛,並且給予孩子正面的教育,才能讓孩子變得有安全感,富有教養,並且身心更加健康。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娃有啥不同?等上幼兒園後,差距明顯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幼兒園老師眼中的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小楊已經從事幼兒教育三年了,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清楚了解到全職和職場媽媽給孩子帶來的不同的影響,這兩位媽媽則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對比——▲媛媛媽媽
  •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還在做「全職媽媽」?過來人:別無選擇
    朋友小張在懷孕之後因為胎位不穩就選擇了辭職安心養胎,而在生完寶寶之後,小張是想要重返職場的,但是發現婆婆在帶孩子方面和自己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小張就選擇了自己全職帶孩子,這一帶就是3年的時間,轉眼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小張原本興致很高地想要送孩子,去了幼兒園之後就重返職場,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還是磨磨蹭蹭的沒有去找工作。
  • 「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說這話的全職媽媽,「打臉」了嗎
    所以不少女性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等孩子大了就要重新回到職場中去,可是說這種話的全職媽媽們,多年後真的如願了嗎?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我問她:「孩子上幼兒園了,你現在如願以償重新上班了嗎?」,可是孩子上幼兒園了我也沒空啊,只能在家做全職媽媽了。」
  • 孩子2歲,只有1年上幼兒園:我卻辭職了|選職場,還是全職呢?
    我曾是職場「白骨精」,也是朝九晚五,也是打卡下班。家裡雙胞胎孩子快2歲時,我卻主動辭去了幹了10年的工作,做起了全職媽媽。我的故事,或許可以給你在糾結的選擇,一點小幫助。職場媽媽真想放鬆,可以找的由頭太多了,不會被困死在帶孩子上。職場媽媽,大家都會覺得又要帶娃又要上班很辛苦,要放鬆娛樂,大家會給予更多支持。職場媽媽的世界更大更廣闊。
  • 職場媽媽鄙視全職媽媽?有一類職場媽媽,連全職媽媽也看不上她!
    作為一名3歲孩子的媽媽,曾經的職業女性,現在的全職媽媽,我想說:對於家有未入學(幼兒園或者託兒所)兒童的寶媽來說,不論是堅守職場,還是回歸家庭,都一定是綜合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對整個家庭最有利的選擇。
  • 「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說這話的全職媽媽,都上班了嗎
    不少媽媽為了孩子都辭職當了全職媽媽,這種中國式家庭育兒分工方式非常普遍。誰都有自己的追求,沒有幾個女人願意守著孩子一直當全職媽媽,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所以,就有很多媽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信誓旦旦地立願「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可是後來這些媽媽們真就都能如願去上班了嗎?
  • 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去上班,全職媽媽被現實打臉:是我想太多
    其動力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丈夫。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全職媽媽們也撐起了整個家。帶娃可不比上班輕鬆,要操心的事情多又雜。全職媽媽的苦與累,心酸與無奈,我想只有同為全職媽媽的女人能懂。因此不少全職媽媽內心還是有一個單純的想法,就是在孩子大點了之後,就重回職場重新工作。而認為這個絕佳的時間點,則是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的孩子有啥區別?東莞老師:一眼看出來
    孩子出生後,很多媽媽就是否要重返職場糾結不已,孩子還小的時候離不開媽媽,也就會有很多母親選擇了寶寶,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做一位全職媽媽。但是也有的母親孩子出生後,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選擇了跟爸爸一樣,投身職場。那麼這兩個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會有什麼不同嗎?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有啥區別?老師一眼就能看出
    孩子出生後,很多媽媽就是否要重返職場糾結不已,孩子還小的時候離不開媽媽,也就會有很多母親選擇了寶寶,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做一位全職媽媽。但是也有的母親才孩子出生活,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選擇了跟爸爸一樣,投身職場。那麼這兩個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會有什麼不同嗎?
  • 「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說這話的全職媽媽,都上班了嗎
    不少媽媽為了孩子都辭職當了全職媽媽,這種中國式家庭育兒分工方式非常普遍。誰都有自己的追求,沒有幾個女人願意守著孩子一直當全職媽媽,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可是後來這些媽媽們真就都能如願去上班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全職媽媽怎麼說吧!  1、我沒婆沒媽了,生了大寶就自己帶的,他上幼兒園第二天我就上班了!星期天就他一個人在家,我和他爸天天回家看幾次,我們住公司宿舍裡,大人小孩都很苦,可沒辦法得賺錢啊!
  • 孩子上了幼兒園,我卻找不到工作了!3位全職媽媽心酸的求職經歷
    現如今,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從我們刻板印象中的無能力、無學歷的全職媽媽到清北、海歸、世界500強的高管全職媽媽,全職媽媽的人群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但是有一點始終困擾媽媽們,那就是如何重返職場?對於全職媽媽而言,找工作有多難呢?3位不同學歷,不同家境的全職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 孩子都上學了,為什麼有些全職媽媽還是不願意去工作?
    孩子上學了,全職媽媽還不想去工作怎麼辦?說實話大多數的男士可能都會有這種疑問,包括老一輩,可能也會覺得孩子上了幼兒園媽媽們就該去工作了?可是很少有人去想孩子上學後媽媽們有沒有條件工作?作為老公,是否真的在精神上和行動上支持自己的妻子呢?
  • 等孩子上幼兒園就可以上班?過來人表示:全職媽媽不要想太多
    說起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娶妻生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生孩子受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媽媽們;從十月懷胎開始到孩子上學,這個階段,媽媽們需要承受的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方面的折磨。而其中有很多媽媽們為了寶寶,都甘心辭掉了自己的工作,選擇暫時做一位全職媽媽;這樣也是為了孩子和家庭著想;很多全職媽媽表示,在最初做決定的時候都是認為,等孩子長大了一點之後,就可以去繼續上班了。
  • 幼兒園老師:「全職媽媽」還是「上班族媽媽」,對孩子影響很大
    果果媽媽剛開始做全職媽媽時其實並不是自願的,而是沒有人能幫助照顧孩子,將孩子直接交給保姆又不放心,所以只能全職帶娃。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果果媽媽發現了自己帶寶寶的好處,孩子跟她非常親密,親子感情特別好。上幼兒園以後老師也經常跟她說孩子非常活潑開朗,性格陽光、樂於幫助別人,是個溫暖的小太陽,這與媽媽的陪伴、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