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寒風凜冽。2021年1月8日,淮河北岸正陽縣大林鎮卻是一派繁忙景象。筆者隨鎮政府工作人員到轄區合作社、種養殖場和蘑菇大棚基地。親身感受到國家惠農政策,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喜樂心情。村民與鎮政府工作人員交談中,暖意融融。直言誇獎:老百姓就喜歡這樣的「親民書記」。
當天上午,正陽縣桑田家庭農場,來了幾位特殊「客人」。農場經理塗桑田老遠看到鎮黨委書記朱超賢,連忙上前握著書記的手說,這麼冷的天,你還牽掛著場的事,來看望,真的很感謝!朱書記說,不! 應該感謝的是你。你為附近村民謀福利,把廢棄的窯場變成了「聚寶盆」。
2018年以來,塗桑田承包窯場+流轉土地300多畝。每年給村民支付承包費和勞工費30多萬元。其中,帶貧戶13戶。塗桑田領著「客人」邊看邊介紹:這個魚塘裡放養的是鯉魚、鰱魚和鯽魚,已經打撈上市;那個坑塘裡養的是龍蝦,兩個月前已售完,效益很好。現在裡邊養的是蝦苗。北邊地裡種的是雪裡紅青菜。通過縣鹽業局已購回90噸無碘鹽。準備春節後醃製雪裡紅扣菜。朱書記追問扣菜銷路時,塗桑田說:「去年已打開銷路。今年湖南那邊協議已籤, 押金100萬已到帳」。說到下步家庭農場規劃時,朱書記建議他,請農業局的專家來指導,要高起點規劃。
在大林鎮孫志強蘑菇大棚種植基地。「客人」掀開棚「門」,看到大棚內碼放整齊的蘑菇袋,橫成行,豎成排。兩個忙碌的身影,伴隨著機器運轉聲,宛如柔情的交響曲。吸引「客人」上前詢問,共建多少個大棚?每棚造價多少?年收入多少?大棚主人難掩內心的喜悅,高興地說,他和愛人種蘑菇幾年了。採收的蘑菇不光供應正陽的超市,羅山、息縣的也來定購。基地蘑菇兌價七塊錢一斤,超市他們賣十塊。一個大棚年利潤2萬多元。受疫情影響,今年收入沒有去年高。除了費用和支付幫工錢,14個大棚今年收入20多萬元。不過,他利用「熟人」關係,今年幫其他種植戶賣了不少。朱書記聽後笑著說,好樣的! 怪不得村民羨慕你,這些蘑菇大棚就是「小銀行」。
在去塗店村易明強種養殖合作社的路上,朱書記透露說,他今年第五次來這裡,這個合作社的易明強,人聰明腦子活,敢想敢幹。他聯合四戶農民,承包村裡流轉土地300多畝。大膽嘗試農業立體種養殖開發,在稻田裡養蝦。打破多年來傳統種植習慣,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家庭教育上,村民更是把他家作為榜樣教育孩子。他兒子大學畢業,現在派駐巴基斯坦任中核某項目部負責人;閨女是上海某大學研究生。
正在分享易明強的「故事」時,車已走進「大林鎮高效農田項目基地」。正好遇見易明強穿著連體防水衣、開著廂貨三輪車賣魚回來。看到「常客」朱書記下車走過來時,易明強激動地說,幾天前他領回水稻種植補貼款。感謝縣農業局和鎮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稻田裡養蝦有項目補助,種植水稻國家又有補貼,好事好政策都讓大林人趕上了!
村民累,有事幹,腰包有錢就喜歡。農民富,中國富。農村需要一大批有思想、肯吃苦、敢創業的引路人。當天的巡訪,只是朱超賢2017調任大林鎮鎮長,2019年接任黨委書記四年來的一個縮影。他記不清去了多少村莊農戶 ,但他知道帶領村民致富的路還長,肩上的擔子很重。位於淮河北岸的大林鎮 ,下轄17個村,4,5萬人口。13.8萬多畝耕地,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其中,水庫、坑塘堰壩22座,水稻種植面積12.8萬多畝。振興鄉村經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中之重。他希望更多的高效農田項目根植大林,為村民帶來福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