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聖勳&吳佳真雙個展 | 抒·法——博士研究生教學觀摩系列展(第十回)

2021-02-11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

2018年9月10日至9月25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博士研究生教學觀摩系列展(第十回)在博雅展廳展出。並將於展覽期間舉辦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


展覽名稱:抒·法——博士研究生教學觀摩系列展(第十回)

展覽時間:2018.9.10 - 2018.9.25

主辦方: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

藝術總監:蘇新平

總策劃:陳琦

學術支持:馬路、尹吉男、宋協偉、呂品晶

策劃:葛玉君

項目執行:曹娜、周家麗、李軍

策展助理:胡禕祺

參展博士生:徐聖勳、吳佳真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廳(14號樓出電梯左拐)

支持單位:北京正和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展覽序言 |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為特徵的高層次專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以不斷湧現的研究成果、持續培養的創新型人才,對中國的學術研究與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因此,作為關係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研究生教育與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一直都備受關注。而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一直明確著自身的責任與定位,在積極摸索高等美術院校學術科研和創作活動的特徵與規律、不斷推出具有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的創作和科研成果的同時,逐步建立並完善著研究生教育教育機制。近年來,隨著文化、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研究生隊伍加速壯大,研究生教育在中央美術學院迎來了大發展期。2016年研究生院掛牌成立,使中央美術學院成為了國內首家成立研究生院的美術院校。

作為一直引領全國美術研究生教學發展的學院,研究生院的發展與教學探索的每一步都會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在此情形下,如何培養高端藝術人才,進一步提升研究生教學水平逐漸成為焦點。當下的研究生教育更為注重的是實踐精神和獨特創造力的培養,博士研究生作為一批已經具有成熟專業人文素養的藝術人才,如何在學院教育中擴展更多的實踐能力,置身於當代語境中進行學習和思考;學院如何在對傳統技藝和人文精神傳承的同時,營造一個開放、活躍的學術氛圍,達到實踐性與學術性相結合,都是我們所要面臨的問題。是以,為了加強內涵建設,以創新機制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平臺建設,博士研究生教學展正處於一個合適的契機中。

本次展覽為2016級博士研究生教學觀摩系列展,學院希望通過「雙個展」的形式,作為博士研究生專業學習的一次中期檢查,進一步建構一個交流與互動的展示平臺,同時也成為學校了解學生在校學習狀態的一個方式。期望在讀博士生通過此次參展經驗的積累,在進一步學習實踐的同時也能為畢業展覽做前期試驗性準備。展覽旨在作為一個窗口,以窺見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在藝術求索過程中對藝術語言、形式張力的感知與思考,以及對自我的挖掘與塑造,在與時代的交流中書寫個人語言、展示集體風貌。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陳琦

2017年10月

 

| 關於藝術家 |


徐聖勳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導師:王鏞教授

學習經歷:

1984年 生於臺灣臺中

2012年 畢業於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2015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學位

2016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

展覽經歷:

2007年 「築墨拓石——徐勝勳創作展」,臺中師範學院藝術中心,臺中

2008年 「臺中文化中心邀請展」,臺中市政府,臺中

2013、2014年 「港澳臺學生邀請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2015年 「共振——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2016年 「酒鄉·墨香——忘詩樓秋之約書畫藝術展」

2016年 「照見——茶畫繪扇面創作邀請展」

2017年 「校園本色巡迴展」

2018年 「寸耕堂師生書法展」

參展作品:

《唐.馬虞臣 楚江懷古其三之一》180×90cm

宣紙  2018

《宋.王十朋 題湖邊莊》45×90cm

宣紙  2018

《金.耶律楚材句聯》30×180cm×2

宣紙  2018

「書法早已不再是實用技術。在我的理念中,當今書法是視覺造型藝術,線條是輔助造型的媒介。這次展覽作品,包括書法、篆刻和刻壺。在紙、石、陶不同的材質上,專注於造型,儘可能多地嘗試結字方法,同時求取作品整體的風格平衡。此次刻壺作品為廣西坭興陶,透過柴燒使之有些微火紋落灰的變化。美中不足的是,燒制過程中,溫度極不好控制,導致部分茶壺有坍塌的瑕疵。」

——徐聖勳


吳佳真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導師:馬璐教授

學習經歷:

1985年 生於臺灣臺南

1999年 畢業於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2002年 畢業於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

2007年 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系塑形組

2010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2016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7年 正式加入高雄市雕塑協會

參展作品:

《童年》88×80cm

 油畫  2018

《他的家鄉》80×60cm

油畫  2018

《觀落陰》88×80cm

 油畫、炭筆  2018

「生活環境的改變對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由於視覺經驗的不習慣,我反映在畫題上更偏向屬於我的風景,也就是我曾經身處其中的、或是我期待能再度身處其中的、令我有歸屬感的場所。對於目前資訊發達、食衣住行樣樣方便的年代,我仍然隱隱感到腳下的此地讓我產生一種時代的不安定感。處於這種狀態的當下,更有利於我探索心中所期待的是什麼,近期以來這都是我畫題的中心主軸。以2018年的作品來看,我偏重在"印象中的"那些缺場,被記住的與被遺忘的,時間真是很奇妙的東西啊!如果發生過的人事物,卻沒留下痕跡,遺忘後是不是等同於不存在了,想到這裡,那些被時間帶走的人事物,即使無痕,我也不曾遺忘。」    

「Something stay in the same only by change.」

——吳佳真

圖文編輯:胡禕祺

相關焦點

  • 油滴天目 大開眼界|三摩地十周年系列活動 四月八日王多智創作個展
    若以放大鏡觀看油滴作品,可看到浮斑構成片狀,片片之間界線分明,真有如油滴浮於水面,且在片狀浮斑中,還可觀察到釉中產生的各種礦物結晶,有如宇宙星空閃耀。他以繁複且精確的方式操控窯火,藉著窯內氧化與還原氣氛交替,燒出這些具有特殊釉面的作品;此外,他更研究出經特殊燒程將油滴斑轉燒成表面布滿銀色結晶的金絲銀帶系列作品。也由於鐵結晶的作用,作品具有特殊能量,有助茶水口感的改善。
  • 閎約深美·第二屆中國南京國際書法研究生教育論壇書法研究生作品邀請展圖集
    書法研究生作品邀請展Calligraphy Graduate Work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2018 Calligraphy Education Forum For Graduate Students Nanjing,China展 覽
  • 湯國&金亞楠雙個展亮相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外景圖2020年11月17日,由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主辦的「湯國:大江東去」和「金亞楠:流動的間隔」兩個個展將同時拉開帷幕。「湯國:大江東去」由胡斌擔任學術主持,鄭聞擔綱策展,呈現湯國最新創作的一系列大尺幅天然紙漿纖維作品。「金亞楠:流動的間隔」由冀然擔綱策展,展出金亞楠六組裝置雕塑作品。
  • 破秩序 in dis-order 方圓、黃幾雙個展
    破秩序 in dis-order - 方圓、黃幾雙個展 本次雙個展的藝術家方圓、黃幾,出生於同一世代(80末90初),有著共通的成長背景和藝術文脈,對傳統文化深耕細研而又對當代藝術有著實驗衝動。他們在教育經驗和生活中感受過整齊劃一的被規範化的秩序感,而又有衝破秩序,尋求序列以外的出離感。
  • 及物展訊 | 美麗新世界:龐蕾個展
    2009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海報展「蓮花大獎」個展2013  為設計而生——龐蕾個展,南京藝術學院,南京,中國展覽2017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中國Illustrating Life——當代國際插畫藝術展,北京恭王府,中國北京國際設計周——國際視覺賽事中國設計師優秀作品展
  • 流光——多維的溢彩,吳少英個展舉行
    其影像作品《無界》入選日本第十屆新媒體藝術節評審委員會推薦作品,影像作品《輪迴》入選義大利第十屆V-art 國際錄影藝術節,繪畫作品獲得香港夏利豪基金會藝術比賽繪畫季軍。  2015年 「似近-似遠吳少英個展」 東方基金會博物館, 裡斯本  2015年 「水墨散步吳少英個展」,表畫廊,北京  2015年 「墨延吳少英個展」,方由美術,香港  2014 年 吳少英作品個展,澳門教科文中心展覽廳
  • 西安政治學院代表隊參加第十屆「國際軍事院校武裝衝突法競賽...
    西安政治學院代表隊參加第十屆「國際軍事院校武裝衝突法競賽」載譽而歸     受總政委派,2011年3月28日至4月1日,學院組成參賽隊代表中國軍校,應邀出席在義大利聖雷莫國際人道法學院舉行的第十屆 「國際軍事院校武裝衝突法競賽」。
  • 軍隊院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學觀摩活動結束
    教學觀摩活動持續近八個月,全軍共評出十個精品示範課、二十個優質課本報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蔡鵬程報導:由總政組織的軍隊院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學觀摩評選結果近日在京揭曉,共評出10個精品示範課、20個優質課。
  • 書房硯語——全國隸書十家學術提名展(三)——左學元
    系列網絡展第四輪推出隸書「十家」展,十分感謝中國書協副主席張建會先生為展覽題籤,也感謝「十家」共襄此展。                                   竹音閣主人:王亞洲                              二○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 東暘美術館2018學院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圓滿結束
    》山水畫入選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主題展(嶺南畫派紀念館)2006年《赤壁賦》書法作品入選廣東省高校學生書法優秀作品展(廣州)2008年《扇面組畫》參加心繫汶川作品特別展(廣州)2008年《四季山水》入選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展(嶺南畫派紀念館)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2015 殘疾人非殘疾人文化藝術場-Dameugi2015展,光州雙年展館,光州,韓國   2015 北區廳畫廊女藝術家邀請展,北區廳畫廊,光州,韓國   2015 藝術光州,金大中會展中心,光州,韓國   2015 嶺?
  • 2017·藝術季 | 西安美術學院第七屆研究生學術月
    2014年榮獲歐洲文化藝術大獎《2014第十四屆歐洲TREBBIA文化藝術貢獻獎》並由捷克總統親自頒獎。在布拉格、北京、科隆等地舉辦20餘場個人展覽,參加《第五屆北京雙年展》、《布拉格行動》、《第四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第三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等聯展。在北京、布拉格、克隆等地實施多次現場繪畫。
  • 「念昔依如故」張慧個展在廈門壹壹·時代生活美學館展出
    展覽及收藏   個展   2016年念昔依如故—張慧個展 廈門壹壹時代生活美學館   2016年一夢十年—張慧個展 北京798時代空間   2015年「笨小孩」張慧個展 北京798晨畫廊   2014年即便又如初·張慧個展 大藝網
  • 2020天府藝術季開幕:看完老藝術家戴澤的個展,再看青年藝術家們的...
    本屆藝術季的特點是「老+少」和「個展+群展」的共同呈現——今年98歲的老藝術家戴澤的精品系列觀摩展,以及42位青年藝術家的群展,一同為本屆藝術季帶來諸多驚喜之作。 「歸來——戴澤先生精品系列觀摩展」無疑是此次藝術季的最大亮點。出生於1922年的戴澤先生,是新中國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動者之一,也是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
  • 「木鐸金聲 以文化人」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教學成果文獻展暨「頡籀書蹤」陳建勝作品展
    6年來書法篆刻專業學生在全國以及省、市級各類書法篆刻專業展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包括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八屆全國篆刻展,第三屆全國冊頁書法展,全國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上海第九、十屆、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全國大學生書法篆刻展,全國書學之路高等書法教學成果展,西泠印社評展等國家、省部級專業展覽。
  • 藝術真妙呀!亞歷克斯·卡茨大師國內首次個展來了!
    5月29日,由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20世紀美國藝術大師亞歷克斯·卡茨個展盛大開啟。此次個展展出了藝術大師亞歷克斯·卡茨一生中創作的涵蓋繪畫、雕塑和剪貼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該展會將這位藝術大師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執著不懈探索的成果展現在公眾面前,一經開展就獲得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強烈關注。
  •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研究生——張燕超
    張燕超,2010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書法篆刻專業、2014年免試保送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天雍教授、2019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導師韓天雍教授。曾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學生代表、系學生會主席、系研究生會主席。
  • 小小的五彩「十」字「米」字裡藏著大神奇!當代抽象藝術家丁乙個展...
    「十」字、「米」字變成了星空、銀河,變成了你腦海中突然蹦出的一種美好……9月18日下午,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丁乙的大型個展「丁乙:十字體」就帶著這樣的神奇,在龍美術館(重慶館)正式揭幕。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代表人物之一,「十」字以及變體的「X」是他主要的視覺符號。
  • 書法教學南北論壇暨顧琴書法篆刻展在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舉行
    她說,這是自己人生第二次個展,今天這個展覽所呈現的是她近七年左右各個系列的一部分作品,之所以選擇在北師大展覽是因為二十多年前的情結,那時曾經在北京求學。自己的家鄉在江南的無錫,而目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這次就想帶著近作,懷揣著敬畏、學習的心情向北方的老師、同道們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