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潘子璇 編輯:沈佳靈 2017-10-30 12:20
圖說:每組圖片中的排列(從左到右)分別為:測試樣品、未染色的發束、一次染後的發束、染後清洗十次後的發束。
【新民晚報·新民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選擇安全、染髮護理效果好、性價比高的染髮產品成為消費者關注熱點。染髮產品的質量和效果是否真的如宣傳所說的那樣?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20款染髮產品開展了比較試驗,委託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針對樣品中的染髮劑成分、重金屬和酸鹼度以及染髮效果進行了測試和比較。測試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未檢出鄰苯二胺、鄰氨基苯酚、氫醌三種禁用成分,但多數染髮產品均檢出含有化學染髮劑成分,國產產品從質量、染髮效果和價格方面與進口產品無明顯差異。
安全上可放心
染髮產品中,有些染髮劑成分如果長期接觸會對身體健康存在安全隱患。因為染髮劑成分潛在的安全風險,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明確規定了化妝品中允許使用的染髮劑種類、最大允許使用濃度等限制條件。據了解,此次中消協選購的染髮劑樣品多為目前在我國市場佔據份額較大、知名度較高的品牌產品,有17款為氧化型染髮產品,3款為非氧化型產品,單價從每盒29.3元到295元不等。
檢測結果發現,20款樣品中均未檢出鄰苯二胺、鄰氨基苯酚、氫醌三種禁用成分。17款氧化型樣品均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限用染髮劑成分,其含量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3款非氧化型染髮樣品未檢測出限用染髮劑成分。在重金屬和PH值方面,20款樣品均符合規定標準,但其中2款國產樣品檢出微量(符合安全限量)的重金屬成分。
宣傳標語要警惕
染髮產品的標籤反映了產品的特性和功效,是傳遞產品信息的有效途徑,染髮產品中的某些染髮劑成分是過敏源,部分消費者使用後會導致皮膚過敏或刺激,引起不適等症狀。因此,如實、正確標識染髮劑的成分對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尤其重要。
中消協發現,為了迎合消費者關注健康、鍾愛綠色產品的心理,許多染髮產品都宣稱植物、生態、綠色的概念。比較試驗的20款樣品中也不乏這類宣稱用語,讓消費者誤認為產品中不含化學染髮劑成分,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但通過檢測,大部分樣品標籤顯示均含有化學染髮劑成分。其中有一款樣品標識「萬方植物生態,不沾頭皮,不傷發」,但檢驗結果卻顯示其中含有「對苯二胺、間苯二酚、間氨基苯酚」等化學成分。
效果上差別大
染髮產品使用後,是否對頭髮造成損傷、是否易於梳理、染色是否均勻、顏色是否持久等,這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比較試驗利用中國人自然發束(含50%白髮),通過儀器對頭髮拉伸強度、幹發梳理性、染色均勻度和色牢度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樣品染髮後,對發質的影響差別不大,但染後頭髮的可梳理性、染髮均勻度和持久性差別比較明顯。總體上看,氧化型產品染後頭髮顏色均勻度和持久性要好於非氧化型產品。比如在染髮均勻度上,3款非氧化型樣品染髮的色差較大,17款氧化型樣品染髮後色差較小,顏色相對比較均勻。
對此,中消協建議消費者染後應進行頭髮護理,以修復發質、維持頭髮色澤,尤其是發質較差或損傷已經很嚴重的頭髮。建議使用優質的護髮素或專業頭髮護理產品對染後頭髮進行護理,產品中的脂肪醇及胺基酸等成分會在頭髮表面形成保護膜,使頭髮免受進一步損傷;護髮成分會深入到頭髮內部,對頭髮起到保溼和修復的作用;固色成分能夠提高頭髮色彩的穩定性,延緩褪色。同時注意防曬,避免長時間暴曬加重頭髮損傷,影響顏色持久性。(新民晚報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