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準90後」走向學術前臺,長江特聘教授:好現象

2020-12-11 澎湃新聞
陸盈盈

從兩年前引發輿論熱議的學霸博導陸盈盈,到最近被媒體關注的鄧忠奇、宮勇吉、楊樹、劉明偵。越來越多的「90後」和「準90後」開始躍上學術舞臺。

教授、博導、研究員,雖然他們的身份各有不同,但相比較同齡人,這些中國學術界的新生力量無疑已經快人一步。

對於上述幾位「90後」和「準90後」學霸來說,未滿30歲就已經有了超過絕大多數同齡人的學術成就,稱得上是年輕有為。同時,與地位、榮耀一同到來的還有社會的關注和期待。

浙江大學「90後」博導楊樹的本科導師劉冉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就表示,越來越多的「90後」走向學術前臺是一個好現象,社會各界應該要鼓勵支持。

劉冉認為:「美國的體系讀完博士就可以當助理教授、帶博士,中國是歐洲系統,中國正教授才能當博導,進行獨立研究。學者的學術創新能力在他們30至40歲時期最強,從這個角度,美國體制雖然是個壓力,但是很鍛鍊人。」

楊樹

楊樹:「90後」女學霸已成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電氣學院官網發布的簡歷顯示,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楊樹已經成為博士生導師。出生於1990年的楊樹就此成為目前國內少有的「90後」博導。

16歲時,楊樹就考入復旦大學微電子專業,201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電子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隨後,楊樹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在英國劍橋大學做博士後。

2016年回國後,楊樹進入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擔任「百人計劃」研究員。今年年僅27歲的她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

楊樹的研究領域是GaN半導體器件的核心技術及物理機理。GaN,即氮化鎵,屬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她鑽研的這項技術,可以極大提高電能轉換效率,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是目前先進國家及企業重點投入的半導體關鍵技術。

此外,楊樹作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著名學者,以及Infineon、TSMC、NXP、IMEC等國際領先半導體公司多次引用和正面評價,多次被Compound Semiconductor和Semiconductor Today產業雜誌專題報導。

不僅如此,在香港求學期間,楊樹還成為了首批Hong Kong PhD Fellowship獲獎者之一;2015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PhD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每年僅三位獲獎者)。

8月23日下午,楊樹本科畢業設計導師、長江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劉冉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談到了自己對楊樹的印象。

劉冉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楊樹平時與老師們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學術領域,在印象裡楊樹是一個很積極的學生,自己交給她的任務都能非常獨立的完成,對於楊樹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並不意外。

劉冉認為,她在博士期間的學術表現很亮眼,「發表的文章檔次、水平都很高。」

陳敬教授是楊樹在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他此前接受杭州媒體《錢江晚報》採訪時對這個得意門生的評價是,「極為謙虛及易於合作的學者」。「(楊樹)具有極為出色的理解能力和物理直覺,思維縝密,基礎紮實。在導師及博士後的指導下非常快速地找到問題的核心。」

其實,兩年前浙大的另一名「學霸」就已經成為了博士生導師。

當年,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將回母校浙江大學全職任教。根據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成為浙大「最年輕的教授」。

不過浙江大學隨後緊急發表致歉聲明稱,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並澄清「先前網頁內容有誤」。

此外,還有另一名美女學霸。

劉明偵

劉明偵,1990年5月17日出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英國布裡斯託大學,2012年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2015年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2013年9月,劉明偵博士在《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當時年僅23歲,是在Nature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女學者。劉明偵現為位於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通過半年時間準備籌謀,劉明偵於2016年7月牽頭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研究中心。這一中心成為連接電子科技大學化學相關的優勢團隊與學科的紐帶,使化學與材料、能源、電子等熱點方向強強聯合,助推電子科技大學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

今年5月3日,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個人和集體名單出爐,劉明偵教授獲此殊榮。

鄧忠奇。中國人民大學 圖

鄧忠奇、宮勇吉:「準90後」男學霸希望安心學術

除了上述幾位「90後」或者「準90後」女學霸之外,男學霸所取得的成績也一點不差。

例如,今年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準90後」副研究員鄧忠奇已經被聘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副高7級)。

出生於1989年11月的鄧忠奇讀博期間師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陳甬軍教授。讀博期間,他綜合排名全系第一,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擔任多份核心期刊的匿名審稿人。此外,鄧忠奇還連續三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2016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17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根據人大商學院研究生會的微信公眾號「RBS研會」介紹,讀博期間,鄧忠奇還潛心鑽研外文期刊,發表英文論文4篇,並與國外教授合作多篇高質量的工作論文。

鄧忠奇在學術領域的成果和知名度為他的求職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應聘四川大學職位時,面試考官亦曾讀過他發表在《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因此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鄧忠奇8月23日下午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覺得自己沒有過硬的研究成果,更加沒有代表作,目前能勉強算作貢獻之處的只有兩點,一是定義了一個新概念,二是提出了一個新公式,但是這兩篇文章都尚未見刊。」

鄧忠奇對澎湃新聞記者解釋:「我其實不想當網紅,只想安心做學術,但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能有好文章發表,不負大家。」

另一名出生於1989年的男學霸,也在今年走上了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崗位。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出生於1989年的宮勇吉目前已經擔任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宮勇吉

公開簡歷顯示,宮勇吉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本科學士學位,後前往美國萊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Ajaya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

2016年3月至今年5月間,宮勇吉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的性質調控以及新能源材料等。

最近5年,宮勇吉在材料學相關領域以第一作者、並列一作或通訊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20篇,還以共同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共60篇左右。此外,宮勇吉還申請美國專利2項。

宮勇吉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透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了引進他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可以直接做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

對於接下來的科研規劃,宮勇吉表示,只是想把自己手裡面的事情做好,沒有想太多,在新的領域踏踏實實做吧,儘量出一些好的成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90後美女博士任大學特聘教授
    近日,湖南中南大學90後特聘教授劉惠穎引發關注。
  • 「27歲研究員,28歲教授」:「90後」們正走向中國學術舞臺的中心
    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而就在不久前的9月和10月,出生於1991年的北京大學博士李琳(28歲),出任南方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樣出生於1991年的劉惠穎(28歲),擔任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 90後女博士獲聘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青年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官網近期更新了教師名錄,其中,1991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的女博士劉惠穎擔任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和中南大學社會調查與民意研究中心秘書長,入職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
  • 28歲長沙妹子任中南大學特聘教授!湖南「90後」教授天團了解一下?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官網介紹稱,劉惠穎近5年來在高質量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九篇。關於中國老人家庭照護和慢病發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專欄(紐約)進行專題報導。2018年代表香港大學獲得美國富布萊特學者榮譽並接受多家香港媒體採訪報導。湘伴君了解到,特聘教授是指特別聘任的教授。
  • 90後美女學神被聘為浙大博導,電子科大也有90後美女教授
    近日,浙江大學美女教授楊樹的圖片刷屏。是的,90後博導來啦!在學術界,90後們也開始走到前臺…  浙大首位90後美女博導:號稱學神  近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浙江大學90後美女教授楊樹的傳奇故事刷屏了。
  • 「90後」女博士劉惠穎獲聘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90後」女博士劉惠穎獲聘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11-01 06:35 來源:澎湃新聞
  • 湖南90後女生任中南大學特聘教授引爭議!校方:她並非個例
    近日,90後博士劉惠穎獲聘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的消息引發輿論熱議。
  • 28歲女博士獲聘大學教授博導 了不起的90後女孩李琳年紀輕輕已有所...
    28歲女博士獲聘大學教授博導 了不起的90後女孩李琳年紀輕輕已有所成就時間:2019-09-23 10:06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8歲女博士獲聘大學教授博導 了不起的90後女孩李琳年紀輕輕已有所成就 近年來,一批90後青年學者不斷走向學術前臺,同時他們也受到外界輿論高度關注
  • 90後女博士任985高校特聘教授,這次有點不一樣
    文/ 澎湃新聞「 ID:thepapernews」又一名90後教授引發關注。
  • 人才濟濟的湖南高校 90後教授「後浪」緣何脫穎而出?
    湖南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80後海歸教授告訴記者,年齡最大的90後今年正好30歲,成為副教授並不罕見,尤其對工科背景的高校教師而言,在獲得學術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要晉升為教授,必須取得較高的學術造詣,在研究領域有一定的貢獻力和影響力,評定條件嚴苛。
  • 90後女博士任985高校特聘教授,這次還有點不一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又一名90後教授引發關注。不過,與以往不同,這次受到關注的「90後」教授來自人文社科領域。10月31日,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官網近期更新了教師名錄。其中,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學者劉惠穎已經擔任了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入職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圖片來源:中南大學官網劉惠穎的教育背景顯示,她2010年入讀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本科,隨後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系獲碩士、博士學位。
  • 視點|90後女博士畢業就獲聘副教授,揭秘湖南90後教授天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今天湖湘君就帶大家看看湖南「90後」教授天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 90後女博士獲聘大學副教授!湖南「90後」教授天團了解一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湖南「90後」教授天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 90後女博士獲聘大學副教授!湖南「90後」教授天團了解一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湖南「90後」教授天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 華東交大首位90後教授胡劍亮相該校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胡劍博士發言 黃曉鶴 圖近日,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江西一高校也有類似案例,這位「90後」青年學者不僅獲聘任教授、碩導,還被推薦申報「長江學者」。
  • 第一批90後已經當大學教授了
    近日,又有一名「90後」學霸教授、博導引發輿論關注,同樣是二十幾歲,看看人家在做什麼……  湖南日報「湘伴」微信公號5月19日消息,出生於1990年、2018年剛從同濟大學物理學專業博士畢業的李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正高)、博士生導師:
  • 又見90後教授!華東交大29歲教授胡劍稱不是學霸只是勤奮一點
    繼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一事引起關注後,今年29歲的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胡劍日前也進入公眾視野,他是該校首位「90後」教授。據悉,胡劍2018年28歲時已成為省聘教授。
  • 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及享受待遇一覽
    特聘教授應聘條件  1. 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自然科學類原則上45周歲以下,人文社會科學類原則上50周歲以下,特別突出和緊缺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2.國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助理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相應職位。
  • 觀點||「90後」特聘教授引發的思考——重視年輕人才,但也不能盲目
    只要對學術稍有了解,都不得不說,這多少有點違背常識。然而,常識歸常識,只要指標體系不變,就總有學校或學者急功近利去完成「指標」,到頭來,不僅有製造學術垃圾、耗費國家公共財政嫌疑,更壞的是,敗壞了學術風氣,汙染了學術環境,且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
  • 90後的女學者被特聘為教授,顏值和才華並存,因過於年輕引起議論
    特別是中南大學在人才的重視和提拔上,完全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固有思維,大量啟用年輕學者,相當部分的青年學者成為了該校的特聘教授。 比如,年僅22歲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因為攻克了困擾國際數學界20餘年的「西塔潘」猜想。就被母校特聘為教授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