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問題,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在一開始,也許我會毫不猶豫選南方科大;現在可能會是猶豫中選南方科大;以後是不是選南方科大,也許還要再看看南方科大的發展。
這兩所學校我都去過,相熟的老師也有一些。最近,我一位非常優秀的師弟也準備加盟南方科大,他在美國名校讀了博士。他告訴我,直接進入一個院士的團隊,研究組的工作很讓人滿意。相比較而言,華南理工就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學校,對我在清華園裡的人來說,沒有太多特色。不是說華南理工的科研做得不好,而是不論科研,還是教學,跟清華沒有太多區別。
但南方科大不一樣。南方科大還沒有建,就非常高調,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當時,南方科大的校長是原中科大的校長朱清時院士,朱清時高調宣布要「教授治校」、「去行政化」、南科大的學生不參加高考,這些口號和行動得到了知識界的熱烈歡迎,考生和家長們也非常擁護,很多高分考生紛紛進入了南科大。
我幾年前去過南科大,覺得很震撼。一是學生風貌非常好,聰明外露,意氣風發。因為清華園裡的學生沒有這種意氣風發的樣子,都比較內斂。老師辦公室和學生實驗室挨得很近,房間都是半透明的,門都是敞開,學生可以憑興趣到實驗室去搞研究,有問題可以隨時找老師。在一般傳統的大學裡,老師辦公室沒這麼好的親和力,大門一關,頗有這威嚴感,不像在南科大,老師跟學生可以打成一片。
南科大的老師國際背景非常強,都是國際頂級名校畢業,或者本來就是歐美大學的教授,所以,在南科大的授課是英文,據說,有時也有粵語,對內地學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學生之間互相比拼,據說,很多學生的課選得滿滿的,連老師都看不過去,覺得太累了。在南科大讀書,據南科大的老師說,比高中要累多了。
南科大的老師非常年輕,除了大佬,都是剛從名校畢業的博士。我覺得這點非常好,年輕的老師,是科研第一線的主力,思維活躍,用的教材都是國外著名教材。當時,民國時期的西南聯大和交通大學,為什麼在沒有儀器設備,沒法科研的條件下,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來?交大的錢學森到了國外,看著國外的教材說,這些他都學過了。原因是,一批國外名校的博士生用了國外的經典教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水平是跟國外一流大學的學生水平是差不多的。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不過呢,南方科大的負面消息也慢慢出來了。第一,當時叫得很歡的去行政化,其實有些做法不妥,因為南方科大是公辦學校,拿著教育部和深圳政府的錢,又不讓政府管,根本行不通,反而給自己平添了很多麻煩。雖然吸引了一些眼球,但對長遠反而不好。大家評論不應該在輿論上高調,而是在行動上更堅決一些。第二,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方科大一點聲音都沒有,是不自信還是其他原因?第三,賀建奎事件,讓我覺得南方科大是不是太急於想證明自己?招的老師這種人是不是太多,太過於急功近利?有時候道德看著迂腐,但是能保證長遠、穩定,做人底線和科研底線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隨著熱鬧褪去,也許才能看出真正的水平來。南方科大一開始大家寄予厚望,現在很多事情有些讓人失望。這也許符合客觀規律,畢竟大學的建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在正確的軌道上,最終一定會成功。南方科大在深圳,中國最具有活力的城市,這是個先天優勢。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幾所偉大的大學來匹配,有了這個平臺,還需要看南方科大的表現。不過現在還看不出來,至少我看不出來。
但對於讀書,我覺得也許可以去,在校園裡,活躍的思維才是無價之寶,拋去那些喧囂,這些也許更為本質。當然,在南方科大讀書,一是要選好專業,有些材料、生物之類的,我不推薦;二是,出國留學比在國內讀研和讀博要容易,因為南方科大的推研比例不如華南理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