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共享不了生命,孩子使用要謹慎

2020-08-26 新會三三

大街小巷裡到處都停放著共享單車,使用它根本沒什麼高要求,只要用手機下載了微信或者支付寶,就可以掃碼輕鬆開啟任何一輛單車。

家長會說這還不簡單,不給孩子手機不就沒事了?

答案還真是「未必」。不知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總能看見好多車沒上鎖,就那樣擺在路上。多乖的小孩只要會一點騎車技術的,大都會牽來遛幾個彎兒。

平時注意觀察一下,一到休息日,街道裡,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八九歲光景的小孩踩著單車招遙過市,有的單車籃子裡還要搭上一個,他們本來也踩得搖搖晃晃,搭上一個就踩得更加不規則了,而且還跑得飛快。任誰看了都揪心的慌,不知孩子個人家父母見了作何感想?

這種情況的出現,有的是家長根本不在意,認為小孩就該折騰著長大,反正也沒出過什麼事,就懶得管。有的是家長沒時間管,也沒條件管,天天要上班,早出晚歸,遲到早退一次都叫違反了別人的規則,扣獎金甚至扣工資也說不一定。為了生計也沒辦法顧得上孩子,他們也顯得很無奈。

但無論出於哪種情況,都叫監管孩子不到位,也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國家明文規定: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不允許踩單車上路。十來歲的孩子,正值半懂不懂事的狀態?他們能解釋出危險的字面意思,但他們分辨不出自己做的就是危險事,只要興致來了,想到什麼幹什麼。

這時的孩子正需要我們監管的時期,無論什麼理由都比不上自己活潑可愛的孩子重要。假期每年都會如期而至,做家長的早該為迎接它而有個合理的安排。別什麼事都抱著僥倖心理「反正也沒什麼事」。真到出事就完了,生命只有一次,誰也不能像共享單車一樣與人共享?

家長真正做到了對孩子監護到位,公路上就少了那群「兒童單車俠」了。這樣車主們開車都不用提著膽子行駛了,生怕哪個轉彎處巷子口「忽的」衝出一個踩車的孩子?那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呀,常常搞得兩敗俱傷,因為這樣的情況出安全事故的也不是少數了。

朋友們,生命無價,安全第一,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安全關係到千萬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前程。讓我們都能做到:「我的孩子,我負責」,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家長對孩子的那份愛,滋潤他們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在她居住小區附近的公交站旁邊,就有兩列滴滴青桔電單車,一列5輛,早上晚出門半個小時,10輛車就基本都被騎走了。青桔等頭部品牌的共享電單車都是免押金的。「騎15公裡3元錢,感覺還是有些貴。」李青說。李青在北京市內工作,平時上下班靠公交車往來,但是最近在早晚接送孩子上學的高峰期,她開始選擇了騎共享電單車出行,因為比公交車方便,速度也快。
  • 再這樣做,將無法使用共享單車!
    我臺報導的 《多部門聯合整治共享單車亂象》後 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 近日,市交警一中隊針對共享單車載人
  • 共享單車:要同享不要「童」享
    然而,這些迫不及待加入共享單車的孩子們,卻是徵得了家長「授權」的。試想,沒有家長手機授權的APP,共享單車又怎會成為這些孩子冒險的工具?   誠然,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車技不錯,又或者覺得孩子經過的路段不算擁擠,又或距離不是太遠,才有此僥倖思想。
  • 12歲以下孩子騎共享單車?不,違法啦!
    目擊者稱,事發當天下午1點多,小男孩10歲左右,騎著ofo小黃車,出事時人與車都被壓在大客車下面,被消防員拖出來時,自行車前輪已經沒了,小男孩也不動了,隨後被送往醫院搶救。  據悉,該事故為上海首例不滿12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事件。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夢想從一開始就分了岔夢想從一開始就分了岔共享單車從被普羅大眾認識的第一天就是個假孩子。「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共享電單車VS共享單車,兩輪共享出行賽道有了哪些進步
    需求還是那個需求,單車早已不是那個單車  作者|小姿  共享出行,近幾年火遍了大江南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眼裡的共享單車還停留在摩拜、ofo這種人力共享單車時代嗎?  自2016年,共享電單車開始興起,並在眾多一二線城市開始投放運營。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
    在過去的短短半年多時間,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先後出現了黃色的ofo、橙色的摩拜、紅色的優拜以及藍色的小鳴單車和Bluegogo
  • 三亞街頭再現共享電動單車 交通局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
    三亞街頭可以租賃的電動單車。記者 張宏波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7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共享電動單車曾在三亞興起一時,但因為三亞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之後便被執法部門強制進行了清理。對方告訴記者,使用這些電動單車前要支付500元的押金,而收費標準為每天50—80元。如果用戶使用過程中出現亂停車或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需自行承擔處罰責任。記者發現,這些電動單車均無牌照,車身上也沒有註明運營商家,只在車身上貼有「掃碼租車」的字樣。「很多都是一些專做遊客生意的小店老闆自己買的一些電動車,然後弄的電動車租賃業務。」
  • 共享單車裝兒童座椅?別拿孩子的安全做賭注
    新華網 白羽共享單車火了,但是隨之而來的違規載人現象時有發生。起初,家長把孩子放在共享單車的車筐裡,晃晃悠悠騎上馬路。隨後,有的網上店鋪開始售賣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從交易記錄可以看到一些座椅的銷量已經十分可觀。共享單車是否可以安裝兒童座椅?安全嗎?
  • 卡卡共享單車的猜想:當地鐵卡遇上共享單車…
    朋友是共享單車的老司機了,有這樣的感慨,應該不是偶然,雖然筆者還未嘗試過任何一種共享單車,但從日常的觀察來看,確實發現在共享單車使用的過程中,這幾個還是比較讓人發毛的: 對於用戶: 二維碼找到了,天已經黑了,打開閃光燈,晃悠半天,識別不了。 二維碼找到了,已被破壞,掃不了。
  • 廣州部分共享單車成"缺陷單車" 郊區單車數量驟減
    【共享單車之困】記者走訪發現,廣州街頭相當一部分共享單車成了「缺陷單車」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區內多個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點發現,「缺陷單車」的存在成為一個常見現象。腳踏板鬆動歪曲、車把套鬆動、轉向性能不完整、座椅縱向固定不牢固等現象較為多見。
  • 支付寶共享單車暢騎月卡是什麼 共享單車暢騎月卡怎麼買?
    如今共享單車成為了現在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成為了一座城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就包括小編自己本人也註冊了好幾個共享單車帳戶,平時出門也喜歡騎單車出去兜風。
  • 別讓12歲以下孩子騎共享單車!出事監護人要擔責
    搜索、掃碼、解鎖,幾個簡單的操作後,就可騎車上路了,共享單車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出行工具。但最近一段時間,記者無意中發現,共享單車的使用群體裡出現了一些小學生的身影,他們甚至騎行在馬路上追逐嬉戲,讓人心驚膽戰。
  • 別讓12周歲以下孩子騎共享單車!出事監護人要擔責
    倆孩子騎車你追我趕5月4日中午,正是小學放學的時間。記者在定海檀楓新苑門口看到,兩個孩子騎著自行車互相追趕著,其中一男孩身高大約在一米二三,騎的就是共享單車,另一個小一點的女孩則騎的是兒童自行車。男孩的駕駛技術顯然並不熟練,遇到擦肩而過的車輛,男孩嚇得車身左右晃動。
  • 中消協共享單車安全消費提示:綠色出行安全共享
    近期,共享單車被大規模投放於各地城市,在市民暢享單車在「解決城市最後一公裡」所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催生出諸多安全隱患,小到財產受損,大到傷人傷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 共享單車加裝兒童座椅 公司:共享單車不能載人
    泉州市區街頭,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給小夥伴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近期,多名市民向記者反映,曾在路上看到有家長在共享單車前加裝兒童座椅,只可惜匆匆錯過,未能拍下照片。現在,單車「周邊」產品「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已悄然在購物網站上出現,仿佛給有娃一族帶來了「福音」,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淮北共享電單車加盟代理推薦
    淮北共享電單車加盟代理推薦道你是要加盟哪家共享2113電品牌呢?5261不過一般來講大部分共享4102電單車加盟流程都差不1653多,就拿出行來說吧喵走出行共享電單車喵走出行共享電單車加盟流程1、諮詢城市合伙人/區域代理事項,做好投資金額預估與籌備。2、與公司招商部人員進行溝通並獲取相關項目資料。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隱患多
    專家網售座椅多難滿足安全座椅標準賣家聲稱的「安全座椅」是否能保障孩子的安全?通過網店內的買家留言,北青報記者聯繫到一位購買過該產品的年輕母親,她告訴記者,座椅在騎行途中會頻繁搖晃,自己現在已經不敢讓孩子坐了。
  •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更好滿足公共運輸需求、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同時,也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構建了城市的綠色出行系統。而且,從共享單車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車的過程看,共享電單車替代普通電單車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將個人購買使用行為,轉換租賃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