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森林幼兒園集群正在消失

2020-12-25 騰訊網

四月初,北京的春天正是最好時候。

多知網到達昌平區沙河鎮的七裡渠農場時,恰好趕上幼兒園在戶外活動:孩子的嬉笑聲和著春風蕩開,落在玉蘭樹上的喜鵲也叫得歡喜……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看著身邊的孩子們,盈盈笑著的格瑞森林早教園負責人張園長,心情卻複雜無比。

2018年11月中旬,七裡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們突然接到通知被要求必須儘快騰退或搬離,其中五家幼兒園一夜間人去樓空——從巔峰時期的十二家園所、千餘名孩子到僅剩下暫時未搬走的兩家園所與寥寥學生,一切的發生也不過五個月而已。

七裡渠農場裡的森林幼兒園、也可以說是北京森林早期教育的最大「集群」,正在消失。

一年之間:七裡渠森林教育冰火兩重天

去年的春夏之間,可以算是七裡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與森林教育在中國的「高光時刻」。

一大部分回龍觀、天通苑附近的家長慕名而來,還有家長只為讓下一代多感受下自然,刻意擯棄「三公裡」定式,堅持每天從朝陽把孩子送到昌平……

北京市城郊經濟研究會公眾號「北京農村經濟」在《鄉村振興||七裡渠農場產業融合打造教育農園》中曾專門提到,自2011年紫水晶蒙養園成功入駐七裡渠農場後,農場在育林和管護方面每年的投入都在70萬元以上。

截至2018年11月,已有1250名兒童從七裡渠農場的自然教育基地畢業。

只是誰也沒想到,屬於七裡渠幼兒園們的燦爛時光太過短暫——2018年11月15日,七裡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們突然接到通知被要求必須儘快騰退。

七裡渠農場屬於林業用地,森林幼兒園不具備合法的民辦教育辦學資質,是十餘家幼兒園集體搬走的根本原因,有園所的負責人在當天凌晨三點趕回農場開始搬離,五家幼兒園一夜間人去樓空。

2018年11月15日,恰好也是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當天。

這個被稱為幼兒園市場「無人入眠」的日子,其影響與政策收緊力度顯然快速波及到了森林幼兒園體系,或許,這也是七裡渠農場經營者突然強制其園所搬離的最主要考量。

雖然理解個中原委,但仍有一部分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搬離表示遺憾。

在人民日報開闢的網上幹群互動平臺《地方領導留言板》中,某家長對七裡渠農場中紫水晶蒙養園將搬離導致孩子們面臨無學可上的情況進行反應。

官方給出的回覆中提到,該園屬於昌平區教委安全定級為B級的無證幼兒園,對於B級幼兒園的管理,沙河鎮一直規範其辦園行為,但是由於土地性質等原因一直沒有取得民辦教育資質。

(官方反饋)

據了解,已經離開的十所幼兒園中,一部分已經併入到自身品牌的平行其他園所中;一部分園所與新的幼兒園合作,將孩子進行轉移;還有一部分幼兒園則將學費退還,由家長自行選擇新的幼兒園進行繼續學習。

紫水晶蒙養園與格瑞森林早教園成為了七裡渠農場中最後的兩家幼兒園。

張園長坦言,上學期格瑞還有在冊學生80餘人,在聽說農場的幼兒園要陸續拆遷後,有些本打算入園的家長直接選擇了離開。

「不敢再招新學員,怕突然要搬了,家長們不好安排;但更擔心突然換了環境,沒那麼多植物了,孩子們不適應。」

森林教育:國內市場尚在萌芽

「七裡渠這邊的幼兒園拿不到辦學資質,即使老師對孩子很好,園所風格很突出,我們還是會擔心幼兒園會不會隨時被取締。」某家長表示。

有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森林幼兒園的緩慢發展除了資質認定外,還在於家長對自然環境下孩子的安全擔憂以及森林學習形態能否滿足未來進入小學的能力需求。

「主要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很不放心這類幼兒園,」一位家長表示,「爺爺奶奶就覺得讓孩子那樣隨便跑來跑去爬來爬去的,都不太安全,基本上我們也就不敢報這類了。」

「有家長來了之後問我們,別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琴棋書畫,你們的孩子天天挖挖洞,看花看蝴蝶,會不會太不務正業?」張園長坦言,的確有一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故而不願意選擇森林幼兒園。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也有家長表示,雖然森林幼兒園主題特色突出,但並不是唯一的自然體驗渠道,「我可能更願意給孩子報國際幼兒園,系統地在室內適應上課的環境,等到了寒暑假再給孩子報各種自然的營地研學活動就好。」

除了社會認知層面的困難,森林公園從經營層面也並非順風順水。

張園長介紹,此前七裡渠農場的幼兒園每月學費均價在4000元-6000元之間,雖然七裡渠農場位置較為偏僻,但租金與回龍觀附近的商用場地價格並無太大差異。

據她估算,七裡渠這邊的幼兒園普遍要經營兩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在資質認證困境下,大多數幼兒園還沒開始做到兩年,就已經離開了。」

無獨有偶,2017年年底,廣東獅子公學教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獅子公學」)發布公告,稱公司開辦以來連年巨額虧損、嚴重資不抵債,股東內部增資、借款或對外融資均無法實現,從2017年12月27日起正式停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此前,獅子公學因其無邊界森林幼兒園推出一年19萬8的學費,曾被冠以「國內最貴早教」「天價幼兒園」的稱號,其總裁田欣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私家早教課程一年學費約33萬元。

「從教育創業的角度來說,獅子公學的產品其實沒問題。但是創業者不僅要懂產品,也要懂商業。」威創股份董秘、副總經理李亦爭曾對媒體分析以獅子公學為代表的森林幼兒園在國內的困境。

「這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消防部門對公司二沙島園區的消防審核申報不予批覆。為什麼不批覆?在國內,國家統一標準下規劃的幼兒園,就是有圍牆的封閉環境。」

「這說明獅子公學在前期論證的時候,沒有對於該隱患因素找出應對策略,沒有在符合中國政策法規的情況之下進行創新。」李亦爭曾對媒體分析。

外來的特色園,成功「嫁接」是否可期?

據了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兒園在20世紀50年始發於丹麥,而後森林幼兒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和發展,其中德國發展最為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德國森林幼兒園已有千餘所。

在許多國家,森林教育的發展模式已較為成熟。

蘇格蘭某幼兒園創始人曾對環境做出了這樣的描述:「在那裡,孩子們看見了原木,學習如何在寒冷的時候生活取暖,還觀察了各種真菌,」她說,孩子們從樹上掉下來是常有的事,不過,「不允許他們爬到6英尺以上的地方——那是我為孩子們購買的保險單上規定的最高的高度。」

橫向比較來說,森林幼兒園在國內發展顯然相對較慢,而對於森林特色園能否在國內繼續發展的討論一直就在。

張園長也表示,在每節戶外課程上,教師會提前對要去的場地進行問題排查,以保證兒童的安全。「老師比家長還要關心外部環境,這也是我們這些園所都會做的很基本的工作。」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另據了解,目前僅存的紫水晶蒙養園和格瑞均設有幼小銜接類型的課程,在生活習慣和基本知識上開始靠近小學的內容。

「其實這些課程也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才增加的,從我們的本意來說,還是希望孩子們更多地從自然中增長自己的學習能力。」

張園長表示,作為森林幼兒園,的確很難再在北京找到比七裡渠的環境和場地更適合的地方。

紫水晶蒙養園的大海園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未來搬離後的園所如果與現階段的狀態存在較大差異,只能主動尋找類似場景的體驗機會,「但是偶爾的體驗與完整生活在其中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想要森林特色,地段選擇目前很難滿足幼兒園辦學資質;如果滿足幼兒園選址要求,必然要在自然森林的環境上大打折扣……

取捨之間,這些堅持森林教育的園長們,尚未尋到可以兼得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北京幼師實驗幼兒園高遠森林城園開園典禮隆重舉行隆重舉行
    2020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幼師實驗幼兒園高遠森林城園開園典禮傾城舉辦。來自北幼師集團領導、河北省教育部門領導、高遠集團各主要領導均蒞臨現場,與廣大老師、家長代表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同時部分業主嘉賓、媒體朋友亦出席了本次活動儀式現場。
  • 世界原始森林消失速度加快
    本報訊 據哥斯大黎加新聞網站最近發布的消息,2014年-2016年,全球原始森林面積每年減少9萬平方公裡,幾乎為哥斯大黎加領土的兩倍。一些專家警告,自21世紀以來,世界原始森林的消失速度正在加快。
  • 「森林幼兒園」有望在中國落地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記者陳剛)「在森林幼兒園,孩子們每天在森林裡爬樹、趟水坑、自由奔跑、跳躍、翻滾、唱歌、嬉戲,收集動植物、探索自然、製作工具,甚至玩火。」    7月23日、24日兩天,首屆中國幼兒自然與森林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教育專家、學者就國外流行的幼兒自然和森林教育以及在中國的推廣進行了研討。    德國自然與森林幼兒園聯合會主席團主席烏特·舒爾茨奧斯特曼女士介紹了德國和世界自然和森林教育的發展和「森林幼兒園」的創建要求,並向大家展示了她發起創立的自然遊戲教學法。
  • 北京樂蓓兒長沙開福區森林海幼兒園用廢舊物品建童話世界
    (原標題:北京樂蓓兒長沙開福區森林海幼兒園用廢舊物品建童話世界)
  • 韓國人把幼兒園開到森林裡,中國照做:學費19.8萬
    比如在北京的七裡渠農場,曾經開過一所森林幼兒園,2018年11月中旬,這所森林幼兒園被要求儘快騰退或搬離。目前整個中國僅剩的幾家森林幼兒園,一方面因為招生人數較多,另一方面也是有家長的反覆訴求,這才保留至今,但說不定到什麼時候,也要面臨被搬離或者消失的命運……
  • 長辛店將被列入八個教育集群之一
    同時,豐臺區還將通過創新「集團+集群」發展模式,建成方莊、南站、盧溝橋等8個教育集群,形成集群一體化育人模式;建成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豐臺二中、北京十中、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豐臺一小、豐臺五小、豐臺一幼、豐臺職成教育集團等17個教育集團。
  • 北京:文化園區託起高質量產業集群
    在本屆服貿會上,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辦的文化產業園區展區首次亮相,展覽以「培育文化產業集群 建設高質量園區」為主題,內容涵蓋文化貿易、文化科技融合、老舊廠房改造和文化消費等領域,展區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北京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成就、特色亮點。
  • 投資規模最大班級設置最全 北京建城堡式幼兒園
    中新網8月12日電 全國投資規模最大、班級設置最全的幼兒園——國際幼教城,日前竣工。北京住總一公司透露,這是北京首例以房地產項目增加教育投入的嘗試。  據介紹,此次開發區嘗試了一種新的方式,即開發商將配套建築的建設資金上交,不足部分由企業補足,開發區監督項目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因此,才能集中財力,建設這座規模最大的幼兒園」。
  • 北京最大國家森林公園京西林場預計10年基本建成
    5月23日,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消息,總面積達17.46萬畝的原京煤林場現已移交市園林綠化局,這也標誌著北京市最大的國有林場正式掛牌成立。未來,市園林綠化局將通過森林多功能開發利用等措施,爭取用5到10年的時間,把林場建設成市民喜愛的森林公園。
  • 突然「消失」的北京國際幼兒園警醒家長,辦學資質不得不查!
    坦途網為大家帶來最新資訊,北京凱斯國際幼兒園雙知酒仙橋園近日被曝「一夜消失」,在停課兩周後突然換成另一家幼兒園,導致二十多位孩子輟學在家,家長上百萬學費、員工兩個月約四十萬薪資無處可討。此事一經報導,讓人詫異。
  • 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森林幼兒園
    一起來看看我們真實世界中的森林幼兒園:1什麼是森林幼兒園?所謂森林幼兒園,顧名思義,就是在森林中開辦的幼兒園。在森林幼兒園裡,一切取之於自然。森林幼兒園一般都沒有圍牆和屋頂,日常教學活動脫離鋼筋水泥的建築物和橡膠操場的約束,屬於敞開式教學。但是,在部分國家的森林幼兒園裡,並非所有教學活動都在戶外森林裡進行,比如進餐、閱讀等還是保留在室內開展。
  • 北京雨燕瀕臨消失:廟宇古塔建築所剩無幾 巢址消失
    北京雨燕為何瀕臨消失  【呵護首都的生態符號】  從老北京口中的「樓燕兒」,到奧運會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作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北京雨燕,已經成為這座古老城市一道特別的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景觀,一個特殊的生態符號。
  • [北京優秀健身步道推薦]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健走步道
    公園(景區)簡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部,佔地680公頃,當時是北京規劃建設的最大的城市公園,作為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端終點,森林公園提出「通向自然的軸線」的概念,軸線逐漸融入自然,並消失在森林中。
  • 百餘種北京野生植物正在消失
    原標題:植物專家稱「現在的園林管理理念得更新了」 百餘種北京野生植物正在消失   「這叫小葉樸,原本在北京廣泛分布。有多廣泛?我舉個例子,周口店北京猿人遺蹟發掘的時候,柴火堆裡就有小葉樸的種子。可是現在,北京城裡幾乎找不到了。
  • 呼聲越來越高的森林系幼兒園,你看上哪所了?
    翻開一塊石頭,一隻蟋蟀從眼前蹦躂而逃;池塘裡的荷葉下面,有兩隻青蛙正在歌唱大自然的模樣...孩子,自然是極其美的。我希望你的世界如同大自然一樣雖未經修飾卻別有一番美的景象。讓孩子接觸自然,成長於自然之中,這種教育理念物化為教育配套便是——森林幼兒園。森林幼兒園起源於歐洲的丹麥。其來源也頗為巧合。據說,一名叫做艾拉·法拉陶的專職媽媽習慣於每天帶著自己的兩個學齡前孩子去森林裡玩耍散步,偶爾還有鄰居的兒童一起同行。
  • 德國的森林幼兒園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洛爾鎮的森林幼兒園,孩子們在開心地玩耍。在森林中玩耍也有一定的規則,接觸這些樹木是森林保護規則所允許的。這所由德國政府資助的官方幼兒園成立於1997年,目前共有3名教師、18名孩子。幼兒園位於洛爾的自然森林保護區內,實行完全戶外的「自然教育法」,每天4個小時的「課程」中沒有指定的教材和玩具,森林是孩子們的課堂,樹枝、泥土是孩子們的玩具。
  • 北京城南行動實施184個項目,樂高主題樂園正在落地房山
    隨著新一輪城南行動實施,樂高主題樂園、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等一批亮點項目正在豐臺、房山、大興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地。南苑森林溼地公園開建按照規劃,南苑—大紅門地區要建設成為融行政辦公、科技文化、商務金融等功能於一體的首都商務新區和多元化城市綜合區。
  • 2019德國聯邦自然與森林幼兒園協會 第二屆認證導師招募
    近兩年,源於歐洲的自然與森林教育不僅在日本、韓國等迅速發展,在中國也受到了高度的認可,各種各樣的森林教育形態不斷湧現:森林幼兒園、自然與森林教育基地、自然學校、自然教育營地等。為了給學前教育介各位同仁提供強有力的教育理念及技術支撐,使得自然與森林教育這棵小樹在中國落地生根茁壯成長,ICEE特向德國聯邦自然與森林幼兒園聯合會及德國基爾應用技術大學申請並獲批2019年德國自然與森林教育高階培訓及認證加盟授權。一.什麼是森林教育自然與森林教育無處不在。
  • 北京雨燕為何瀕臨消失
    徐永春攝/光明圖片  中國觀鳥會的志願者正在給北京雨燕安裝光敏定位器1966年,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趙欣如還在西四北四條讀小學,他清楚地記得,校舍周圍生活著數百隻雨燕,不時就會錯飛進教室。在老北京的記憶中,從天壇到太廟,從故宮到雍和宮,從北京的城樓、箭樓到頤和園的八方亭、東宮門,雨燕成群結隊圍繞著建築飛翔,形成鮮活的古都風貌。  「與能在地面啄食的家燕相比,北京雨燕屬於天空。」
  • 山火再起 世界最大沙島或將「消失」
    這場叢林大火從10月中旬開始燃燒,已燒毀了至少80000公頃森林,佔弗雷澤島森林面積的50%。 澳洲山火又燒了倆月了 本次發生山火的弗雷澤島是全世界最大的純沙島,被譽為「澳大利亞獨有的生態系統」。島上有綿延的沙丘,還擁有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中的茂盛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