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也叫奶蘚,多發於新生兒和小月齡嬰兒身上,冬季寒冷乾燥,是溼疹高發的季節。
編輯:邱寫寫
每當寶寶皮膚出現了小紅疹、小斑點,媽媽們很容易聯想到溼疹,於是擔心是不是房間內太過潮溼,這樣想可就恰恰相反了。
寶寶出現奶蘚,並不是因為潮溼,而恰恰是因為空氣過於乾燥了,冬季本就天氣寒冷乾燥,加上室內用暖氣或空調製熱,屋裡就更加乾燥了。
寶寶皮膚缺水嚴重,又不具備大人這麼強的油脂分泌速度,皮膚自然就會出現不適反應。
為啥嬰兒是奶蘚「重災區」
溼疹被稱為奶蘚,也足以看出其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程度,為什麼寶寶們這麼容易出現奶蘚呢?
① 遺傳因素:爸媽存在過敏性的皮膚問題,寶寶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往往會更容易出現奶蘚。
② 生理原因:新生兒角質層厚度僅為成人的1/3,皮膚水油分泌不均,在乾燥的冬季,皮膚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容易因為水分流失而出現奶蘚。
③ 過敏導致:小月齡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經常出現花粉、食物等過敏,也是引起奶蘚的原因之一。
寶寶出現奶蘚,爸媽看著焦心,娃也確實渾身難受,怎樣護理才能充分緩解呢?應對冬季奶蘚,這三個方法馬虎不得。
應對第一步:清潔與保溼
奶蘚主要出現於寶寶的面部、額頭、頭皮等區域,嚴重的情況下,身體和四肢可能也會出現。
作為皮膚問題,應對奶蘚的第一步,就是給娃做好清潔和保溼。
新生兒建議每天或隔天洗澡,出生28天以上的嬰兒,在寒冷的冬季可以減少洗澡次數,每周洗澡2~3次就可以了。嬰兒皮膚嬌嫩,洗澡水的溫度控制在32℃~40℃是比較適合的,使用弱酸性的低敏沐浴產品。新生兒的洗澡時間在5分鐘即可,小嬰兒的洗澡時間可以延長到10~15分鐘。洗澡之後,媽媽們儘快用大浴巾包裹寶寶,吸乾寶寶全身的水分,並注意腋下、脖頸等皮膚褶皺部位,擦乾後塗抹厚厚的潤膚霜。
潤膚霜建議每日塗抹1~2次,不洗澡的時候也要記得給娃多塗抹哦。
▼ 需要注意:
很多寶媽會發現娃抗拒洗澡,真相或許並不是寶寶調皮,而是洗澡水的溫度太高了,小傢伙皮膚嬌嫩,我們大人很享受的熱水澡,對寶寶而言真的太燙了。
潤膚產品的選擇,冬季建議以質地厚重的保溼霜為主,而保溼乳、保溼露等質地比較輕薄,夏季更為適合。
應對第二步:日常護理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6月齡以前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的方式。
純母乳餵養,可以避免寶寶對奶粉中的某些成分產生過敏,勤哺餵還可以促進寶寶的新陳代謝,母乳中的免疫因子對寶寶免疫系統的構建也非常有幫助。
另外,給寶寶穿著純棉質地的衣服,被單、床單等貼身的衣物都選擇柔軟親膚的純棉材質,且需要經常換洗。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奶蘚,就不建議在此時增添寵物了,寵物毛髮可能會成為一個潛在的誘因。家裡原本養寵物的情況,可以定期給寵物洗澡、整理毛髮。
應對第三步:飲食注意
已經引入輔食的寶寶,在出現奶蘚後,建議儘量清淡飲食,且避免添加新的輔食種類。
飲食上注意規避容易致敏的食物,比如有刺激氣味的蔬菜,以及容易致敏的水果,包括菠蘿、桃子、芒果等。
▼ 小tips:
媽媽們還可以製作輔食食譜、記錄輔食日記,以便當寶寶出現過敏的時候,可以迅速排查食物因素。
這本《兒童長高食譜》,由《健康大講堂》編委會聯合編著,內含38種常見的長高食材、193種補鈣優質食譜,在助力寶寶身體發育的同時,提升免疫力,讓寶寶遠離各種小毛病。
原價42元的長高食譜,現在只需要29.8元包郵到家,給孩子製作健康安心的飯菜,幫助寶寶渡過冬日的難關。
小島今日話題:你家娃冬天出現奶蘚了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