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張城、趙秀琳 通訊員 陽升)1991年,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武黃高速建成通車,荊楚大地上宛如擁有了一條騰飛的巨龍。截至2019年8月,湖北高速公路總裡程已達到6137公裡,實際建成和開通運營了146對服務(停車)區。
近年來,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對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行升級改造,運用智能化管理體系提升服務質量,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更探索出了一條轉型升級新路徑。近日,記者走進多個高速公路服務區,體驗了服務區的新功能。
武麻高速中館驛服務區的服務驛站。記者 張城 攝
創新運營管理模式 改造升級服務品質
高速服務區是「人流+車流」的交匯點,湖北以多個服務區升級改造為試點,實現了商業運營和智能管理兩大模式創新。
「這是服務區嗎?看上去感覺像商場。」9月28日,站在武麻高速中館驛服務區的停車場,記者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這是湖北交投實業公司投資2200萬元打造的全省第一個「商業綜合體」服務區,「波浪式」的現代設計風格,看上去頗有檔次。 「商場」裡面設有服務臺、美食區、商業區、超市、司機之家、旅遊接待區、五星級廁所、汽車展示等多個功能區。新設的服務臺不僅有專職人員提供諮詢,還擺放著醫藥箱、工具箱、輪椅、雨傘,供旅客應急使用;美食區各類食品、菜品數量超百種。
廁所直接體現著服務區的管理水平。省高管局在推動「廁所革命」的同時,還著重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廁所進行改造。在中館驛服務區,廁所內部都有液晶屏顯示著「廁位智能引導系統」,哪個廁位有沒有人,在液晶顯示屏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還設置有家庭衛生間、休息區、母嬰室、第三衛生間等。
像這樣的「硬投入」,在我省的服務區還有不少。省高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全省服務區投入7000多萬元,對99座廁所進行了改造升級。改造後全省服務區(停車區)具備母嬰室的有75對,具備第三衛生間功能的有99對。此外,還有74對服務區提供汽車修理服務,81對服務區設置161座充電站。「各類服務設施的投入使用,使服務區真正成為『駕駛者的驛站、旅行者的家園』。」省高管局調研員朱書文說。
武麻高速中館驛服務區的司機之家。記者 張城 攝
堅持問題導向 全力提升品牌形象
我省服務區「巨變」的背後,離不開規範有序的管理和監督。多年來,省高管局針對服務區長期以來存在的重租賃輕管理、重收費輕服務、重收益輕投入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考核標準為標尺,對存在問題的服務區,採取媒體曝光、約談等方式,督促服務區經營管理單位積極投身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公益服務、延伸服務內涵等提升服務品質行動中,推進服務區基礎設施從「滿足基本需求」向「提供更好服務」轉變。
以「廁所革命」為例,2018年以來,僅專項檢查就邀請媒體記者參加了5次,每次檢查的情況及時通報,每年匯總全年檢查結果進行排名,並向全系統和媒體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並先後對5對服務區(停車區)實行了關閉整改,極大地震懾了管理鬆散的單位。
此外,省高管局還結合服務要求和地域特色,成功舉辦了多屆「荊楚行·湖北情」系列競賽活動,促進了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和服務區服務品牌的提升。在2017年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質量等級評定中,天門、潛江和恩施等3對服務區榮獲全國示範服務區、14對服務區榮獲優秀服務區。在2018年全國首屆高速公路服務區「920美食品鑑會」上,服務區2道菜品雙雙獲獎。
目前,省內服務區已經逐步形成了三國、武當道家、編鐘古樂、陸羽茶聖、茶馬古道、土家巴人等服務區文化品牌,在引入「潛江大蝦」「銀通」等品牌的同時,也形成了「楚天舒」「荊品惠」等自有品牌,全省服務區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省高管局調研員朱書文與網友現場交流。記者 張城 攝
智能化+服務區前景可期
隨著高速公路通車裡程不斷增加,車流量不斷增大,人們對於出行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服務區的服務水平也應不斷提高。
朱書文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省內已有40%的服務區按照標準服務區進行完善或改造。根據規劃,未來全省將有20%的服務區要建成全國優秀示範服務區,這些服務區主要以國家主幹線為主,例如京珠、漢十、漢宜等高速沿線;50%的服務區是標準型服務區,類似於三四星級酒店;30%服務區將建成功能性服務區,主要是車流量小的服務區,以停車功能為主。
「目前第三代服務區除了停車、休息、上廁所這些基本的便民功能,正向綜合性服務區轉變,除了有體驗性服務,還引進了當地的特產和特色文化元素。下一步,將向第四代服務區轉型升級,上升到更智能化的綜合商業體服務區。」朱書文表示,下一個五年,湖北的服務區將呈現出新面貌,服務區+文化,服務區+旅遊,服務區+特產,服務區+科技等,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