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治"心病"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領先技術落地鷺島

2020-12-22 廈門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左)在廈手術。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執行主任、上海常駐專家夏利民教授正在為患者檢查。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洪於蕙 樊文岑 圖/通訊員 陳嘉俊)83歲的徐老伯一走路就喘個不停,有時感覺頭暈乏力、胸痛,到醫院檢查,發現二尖瓣反流,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心臟3根冠狀動脈都堵了百分之八九十。高齡,且罹患多種心血管疾病,徐老伯四處求醫,均被告知「年紀大了別做手術了」。最近,他慕名找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上海常駐專家、心外科執行主任夏利民教授帶領團隊迎難而上,一臺手術下來,換了2個瓣膜,搭了3根橋,還修復了二尖瓣,一次性解決三大頑疾。徐老伯感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醫生真了不起!」

  據悉,作為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重點學科——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同質化」管理的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把「創新·關愛——家門口的上海醫院」品牌建設融入日常診療工作當中,源源不斷地將上海總部領先的心外科技術和理念落地廈門。目前,廈門醫院心外科圍繞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完成三四級高難手術佔比高達95%,同時將微創手術常規化,以最小創傷為許多疑難雜症患者解除病痛。特別是知名心外科專家王春生名醫工作室成立以來,各類心外科新技術新項目在滬廈兩院同步開展,創下了廈門、福建乃至全國多個「首例」,百姓不用輾轉奔波,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治好病。

  福建首例

  微創夾閉左心耳,治房顫防卒中

  82歲的張老伯近兩年時常頭暈,曾多次腦梗,被診斷為「持續性房顫」,需長期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去年下半年,張老伯病情逐漸加重,總覺得心慌,渾身沒勁兒,於是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求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為張老伯詳細檢查、綜合評估後,考慮其高齡、長期持續性房顫且曾多次腦梗、肺功能極差,建議患者採用單純微創左心耳夾閉術。該手術操作時間短、創傷小、安全性高,還能大大減少患者發生血栓的機率和卒中的風險。

  「心臟左心房上有個像耳朵的彎曲,在房顫狀態下血液經過這裡很容易形成漩渦,造成血栓。」王春生教授表示,如果血栓順著血液進入腦部,就會導致腦梗,也就是中風。因此許多房顫患者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防止血栓;但是抗凝藥物副作用較大,會增加消化道及腦出血風險。通過左心耳夾閉術對左心耳進行截斷,防止血栓形成或血栓脫落,可幫助房顫患者將中風發生率降至0.2%,且術後不用抗凝。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王春生教授帶領團隊,通過左側肋間2cm-3cm的小切口,成功為張老伯實施了福建首例單純微創左心耳夾閉術。手術僅耗時20分鐘,關鍵操作僅5分鐘。術後第1天,張老伯即脫離呼吸機,術後第2天轉回普通病房,恢復順利。

  超微創

  肋骨間巧妙穿刺,悄無痕跡治先心

  在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歷史中,傳統手術曾是核心,但手術風險高、創傷大,可能會對患兒生理和心理產生較大影響。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先心病的介入及微創手術已逐漸普及。

  8歲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且缺損長達8mm,平時只要手掌貼近胸口,就會有明顯的震顫感。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夏利民專家團隊採用超微創手術,「悄無聲息」地將女童心臟內的「洞」給封堵上了。夏利民教授介紹,手術全程使用超聲引導,無輻射、無造影劑,安全可靠,避免了開胸手術及體外循環,手術切口穿刺點不到3毫米,乍一看幾乎看不出任何術後痕跡,避免了女孩長大後因胸口手術疤痕留下心理陰影。術後第4天,患兒就順利出院了。

  據了解,這是福建省首例經胸穿刺室間隔缺損封堵術,也標誌著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先心病診治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先心病治療進入「超微創時代」。

  精益求精

  心臟上繡花,精準搭橋治療冠心

  除了在廈門、福建開創性引入新技術新理念,做到「人無我有」,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還致力於將已經普遍開展的手術做得更加精細,做到「人有我精」,讓百姓獲益更多,以實際行動關愛患者。

  陳老伯患冠心病多年,幾根冠狀動脈都堵了,已不適合放支架,只能選擇搭橋手術。人體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旦堵了就可能發生危險。「搭橋」就是繞開堵塞的管子,另闢蹊徑開渠引流。經過全面仔細的評估和充分的術前準備,夏利民教授帶領團隊為陳老伯成功實施了心臟搭橋手術,一次性搭了5根橋。

  搭橋手術很多醫院都能做,但是橋搭得通不通、好不好,很考驗醫生的技術。搭橋就像在心臟上繡花,是個細緻活兒:首先要在哪根血管上搭橋、在這根血管的什麼位置搭橋,都十分講究;選準了位置,接著要將新「水管」的兩端分別縫在原來的「水管」上當作橋梁,吻合口的縫合更是容不得半點差池,稍不留神,就可能功虧於潰。最近,陳老伯手術滿一年,再次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複查,顯示5根橋暢通無阻,狀況良好。

  據介紹,陳老伯的5根橋,均取自自身的血管,有靜脈也有動脈。和靜脈相比,動脈取材難、管徑細、更嬌嫩,因此手術縫合難度更大,但它更耐用,維持橋的功能長達20年以上。雖然動脈搭橋比靜脈搭橋更難,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外科仍積極開展動脈搭橋手術,力求讓患者獲益更大。

  【記者手記】

  打造區域心外疑難重症診療中心

  從承載各方殷殷期望開業運營,到紮根百姓心中成為備受讚譽的「家門口的上海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只用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和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的公立三級綜合醫院,由醫療「國家隊」、醫改「排頭兵」——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面運營、「同質化」管理,致力為廈門及周邊地區百姓帶來領先技術、暖心服務。在這次採訪中,記者深刻體會到,歷經3年打磨,這家旨在打造福建醫療高地的現代化醫院,在區域輻射和引領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顯。

  作為由上海總部優勢學科心外科「同質化」管理的廈門醫院心外科,在王春生教授、夏利民教授及名醫工作室專家成員的帶領和助力下,陸續開展了三百多例高難度心臟外科手術,其中多個廈門、福建乃至全國「首例」得以成功實施,切實提升了廈門、福建心外科疑難重症診治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廈門醫院心外科在打造區域心外疑難重症診療中心的進程中穩健前行,越來越多的廈門及周邊百姓無需再遠赴異地求醫,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水平的診療。

相關焦點

  • 補醫療短板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獲人民日報點讚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洪於蕙) 6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報導《在廈門生活,就是一種幸福》,將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作為「補齊醫療短板」的典型進行宣傳報導。文中72歲的市民蔡先生在該院完成高難度巨大腹主動脈瘤的腔內微創治療,道出許多廈門人的心聲,「以前碰上難度大的手術,總想著去北上廣的大醫院。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接受上海頂級專家的治療。」
  • 海滄區與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籤約 家門口享受上海醫療專家服務
    (海滄區衛健局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岑 通訊員 孫越 熊東帆)22日,海滄區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籤署醫療技術協作協議,海滄區委主要領導出席籤約儀式。此次合作通過將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向海滄基層輸送,讓海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此舉也意味著,繼長庚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以後,海滄又增加了一家三甲級別醫院資源。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再傳好消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來廈坐診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尖精的醫療技術真造福了全體廈門及周邊地區的人民群眾呀>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迎來她一周年的生日!!!肝癌診療技術水平近幾年明顯提高。樊院士說:「原來手術出血很多,現在90%以上不需要輸血,術後併發症明顯下降,手術死亡率也明顯降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已做了2萬多例肝癌手術,我們的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甚至是國際領先水準。」從最近10年的數據來看,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了10%,這說明肝癌的綜合手術治療有了顯著的提升。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
    3月2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學雷鋒」健康諮詢大型公益活動,來自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多個學科的30餘位專家,為患者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權威解答和專業的建議。
  • 全國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復旦中山廈門醫院!
    輸出醫院真心幹創新「同質化」管理 堅守「復旦中山標準」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創新「同質化」管理,向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全方位輸出人才、技術、管理等,形成獨具特色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山廈門模式。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今日全面開診 百餘上海專家長期駐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醫院)行政副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執行院長顧建英所說的「同質化」,也是廈門老百姓最期盼的答案。  近年來,隨著各種醫院排名的興起,復旦中山醫院「穩居我國醫療第一方陣」的形象越來越深刻地烙在全國百姓的心中。對廈門人來說,「同質化」意味著疑難重症不用輾轉奔波求醫,在廈門就能得到全國一流的診療服務。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於8月21日開診
    廈門市民就醫又迎來一大福音。經過700餘個日夜的建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於8月20日開業,21日正式對外開診。12日上午,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醫院門診樓舉辦開業前免費義診活動,提前為市民獻上一份健康大禮。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樣板
    醫院由廈門市政府全額投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下稱中山醫院)全面運營管理。中山醫院副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顧建英,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了醫院的籌建。「廈門經濟發展不錯,但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稀缺,中山醫院被委以重任,接手這項工作,形成輻射效應。」顧建英回憶。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創新護理技術 家人般關愛患者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危急重症科護理人員約70%是本科,學習能力強、成長速度快,幹起事業特別有拼勁。科室依託總部,加入復旦中山醫聯體重症護理聯盟。聯盟定期組織學術沙龍,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經典案例分析討論。科室還每月參與總部遠程培訓,探討疑難病例護理,不斷提升危急重症專科的護理水平。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以最小創傷解決婦科疑難雜症
    「作為上海總部派駐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醫生,希望能將總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到廈門來,尤其是把成熟的婦科微創技術逐步平移,讓婦科疾病患者以『最小創傷』解除病痛。」採訪中,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婦科執行主任屠蕊沁教授數次提到「微創化」。「我們希望通過個體化、人性化的治療,使女性患者術中、術後的創傷降至最低,更好地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
  • 在家門口就能找名醫,這樣的海滄style火了!
    籤約之後海民在家門口就能找上海名醫看病這樣的「海滄 style」怎麼樣一起來看看!海滄引入上海「三甲」資源11月22日,海滄區與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籤約,開展醫療技術協作。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被搬到了海民的家門口,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與上海專家連線看診。1家門口的專家診療第一時間從「今日海滄」得知籤約消息後,家住嵩嶼街道的林先生趕緊聯繫了家庭籤約醫生,預約遠程診療服務。根據林先生的病情,家籤醫生為林先生預約了復旦中山醫院心血管專家坐診。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擬20日舉辦開業典禮 21日對外開診
    原標題:復旦中山廈門醫院 21日正式對外開診16年前,世民宋先生遠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看病,今早他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下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門診一樓,接受醫生診治。接診的醫生還是16年前為其診治過的樊冰醫生。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21日開診 資深醫療專家領銜各科室
    經過700餘個日夜的建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於8月20日開業,21日正式對外開診。昨日上午,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醫院門診樓舉辦開業前免費義診活動,提前為市民獻上一份健康大禮。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21日正式開診
    )經過將近2年的建設和籌備,20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門診樓大廳舉行了開業典禮儀式。21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正式對外開診。福建省副省長楊賢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廈門市市長莊稼漢等領導參加了開業典禮,上海市衛計委、福建省衛計委、廈門市政府及其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協作單位、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下稱復旦中山醫院)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及專家出席了儀式。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明日正式開診
    ­  廈門兒童醫院貼心的服務讓孩子看病不害怕­  海西晨報訊(記者蔡櫻柳)今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揚起風帆,啟航在即,又一個「復旦牌」在廈門開花結果。­  復旦,這兩個字所代表的高等學府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在廈門開業已3年有餘。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的開業,廈門市民對「復旦」這兩個字又多了一份情緣。據了解,復旦大學和廈門在醫療領域的合作頻頻結出碩果。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柔性引才提升醫療水平
    昨日,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家住廈門的王先生(化名)來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遠程視頻門診。「今天幫我看病的可是國際知名肝外科專家樊嘉院士。」王先生告訴記者。由上海總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面運營的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積極響應國家「網際網路++醫療」的號召,藉助信息化建設,打通滬廈兩院信息平臺。今年以來,上海總部20餘位各學科主任、專家增設遠程視頻門診,樊嘉院士更是每周四上午常態化在廈開診。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床位擴至500張 住院手術不再難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洪於蕙 樊文岑 圖/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提供)7月27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與廈門市第三醫院聯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健康諮詢活動。兩院近120名黨員幹部在高山黨校聽取專題黨課,重溫入黨誓詞,並重走了習總書記當年在同安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訪貧問苦走過的路。
  • 胡昌升會見樊嘉院士 就辦好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深入交流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昨日上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昌升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一行,並就進一步辦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深入交流。胡昌升說,3年多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發展迅速,成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有效提升了廈門醫療服務水平。
  • 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
    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 通訊員 陳嘉俊)22日上午,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儀式在廈舉行,這也是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儀式 去年年底,國家確定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第一批試點項目,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位列其中,並作為先行先試的代表,吸引了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帶隊相關部委及 八省市近20家知名醫院前來考察觀摩。 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協議,提出進一步落實國家戰略、深化合作。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今日舉行開業典禮 明日正式開診
    原標題:廈門與復旦又多了一份情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今日舉行開業典禮,明日正式開診今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揚起風帆,啟航在即,又一個「復旦牌」在廈門開花結果。復旦,這兩個字所代表的高等學府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