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報告最初在江蘇省委研究室內刊《動態研究與決策建議》上刊發
作為古代著名鹽場、中國十大海港之一的港口城市江蘇連雲港,擁有港、城、山、海多重優勢,又有「東方橋頭堡」、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等諸多美譽加身,為何其發展水平和城鄉面貌不僅不如其他兄弟港口城市,甚至落後於蘇北一些縣市?
近日,一篇試圖破解「連雲港為何發展不起來」這一堪稱「百年謎團」的萬字長文,在江蘇智庫「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刊發後,迅速引來廣泛熱議。三位署名作者(申斯春、蔡懷平、呂永剛)所在機構「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戰略研究小組」的特殊身份,更是引人遐想。
5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該萬字宏文的第一作者、江蘇省委研究室社會處調研員申斯春,解開了這一「刷屏文」幕後的諸多故事。
「實際上,這個課題是去年(2017年)8月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布置的任務,他讓我們研究一下連雲港問題。」申斯春告訴澎湃新聞,今年3月,他們的研究報告在江蘇省委研究室內刊《動態研究與決策建議》上刊發。該內刊抄送江蘇省委常委、省人大黨組成員、各市委書記、市長等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份內參材料長達近1萬字,材料翔實、視野開闊,既有橫向比較,又有歷史縱深剖析,文章的標題則較後來公開發表的題目更為犀利、醒目——主標題為《「百年謎團」待破解》,副標題是「怎麼才能把連雲港搞上去的調查與思考」。
連雲港市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確認,今年3月份,連雲港市委書記項雪龍看到該文後號召市領導班子學習參閱,同時將文章部分內容作為會議材料,融入了今年4月召開的連雲港市「高質發展、後發先至」動員大會的相關會議材料中。
當時,剛履新連雲港市委書記不到兩個月的項雪龍,在這次大會上發表講話稱,連雲港「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動於衷,甚至麻木不仁!」「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連雲港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加快發展、奮起直追是連雲港唯一的出路,要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儘快改變被動的發展局面。
不過,對於文章的後續影響,申斯春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我們不是開藥方,只是給一種啟發。(城市發展與突圍的)路徑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是靠一線幹工作幹出來的。現在外界都關注連雲港,這對連雲港其實是一件好事。」
2018年3月24日,連雲港市連雲區雲山街道李莊村掩映在杏花的海洋中。 視覺中國 圖
對話申斯春
澎湃新聞
:「怎樣把連雲港搞上去」,這一課題的研究背景是什麼?
申斯春
:去年8月份,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給江蘇省委研究室主任布置任務,原話是「連雲港的發展問題我還沒想好,你們好好研究一下。」當時我們研究室有一個戰略研究小組,讓我牽頭做。小組做的第一個任務是2016年去浙江調研,研究李強書記執政理念,寫了三個報告,康旭平主任批給全室學習。所以,康主任仍把連雲港這個課題交給了我們。
連雲港報告出來後,李強書記已調到上海,他沒有看。今年3月,我們想,畢竟是老書記布置的,所以就請示相關領導後,在研究室的內刊上發布。內刊分送省委常委、各市委書記、市長等人員,以及一些老領導看。
然後是今年5月,江蘇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向我們約稿,我們就放在微信發布了。
澎湃新聞
:這個報告發布後,各方有什麼反饋嗎?
申斯春
:老書記羅志軍讓秘書給我們秘書給我們打電話說「稿子寫得好」,以前這位官員也很關注連雲港的發展。連雲港自身也很重視,內刊寄給他們以後,項雪龍書記做了批示,讓四套班子學習參閱。
澎湃新聞:
做這個課題花了多長時間,去了哪些地方?
申斯春:
花了三個多月。去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南京大學、連雲港市和省有關部門座談,到過青島、日照、寧波、舟山及欽州等港口城市考察。
這個題目(「百年謎團」待破解)就是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某位所長起的,他去過連雲港很多次,對連雲港比我們更內行、更專業、更熟悉,讓我們大吃一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是國家發改委委屬單位。
連雲港歷史上以來一直對國家戰略非常重要,被稱作「東方大港」。從秦始皇追溯,他每次東巡必到連雲港,曾去過三次。
但近年來連雲港發展不好,也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就江蘇地方來說,由於歷史因素和資源稟賦多方面影響,我們的重心在蘇南。江蘇經濟雖說是沿海經濟,但實質是沿江經濟。不像沿海其他省份,發展外向型經濟是主要戰略。
連雲港腹地也不行,1953年由山東劃歸江蘇,當時僅有8個公社,後經過兩次區劃調整,才把東海、贛榆、灌雲、灌南劃入,但這4個縣都是貧困縣。目前蘇北5市中,連雲港陸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
交通區位上,連雲港又處在江蘇「神經末梢」。江蘇的公路幹線都是國家幹線,比如京滬高速公路、京滬鐵路,都是在省界邊際地區,不穿蘇北腹地。連雲港和淮安就相當於「腹無寸鐵(路)」,即使有也是斷頭路,等級也低。
澎湃新聞
:聽說你們還拜訪了中石化?
申斯春
:是的。因為連雲港一直夢想做石化基地,之前還被國家批為七大石化基地之一,但是一直沒有項目。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巨頭都沒來,是內陸的一些民營企業過去。
我文章裡面提到,用中國宏觀院汪所長的話來說,過去連雲港的思維是「成也港口,敗也港口」,所有資本砸在港口裡面,把很多鹽田、漁場填起來,砸到裡邊一時半會見不到效果,是沉沒資本,等砸下去了行情又變了。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大概是在2000年以後,重化工突飛猛進,幹化工廠、建材、鋼鐵什麼的都賺錢。等到2012年就變了,用電量開始往下掉。所以有的同志說,連雲港最好的機會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澎湃新聞
:為什麼會錯過當時的機遇?
申斯春
:有種種原因。當時很現實的還是蘇南鄉鎮企業,作為決策者來說,就一把米,分給誰?蘇南地區80年代有句話,叫「不調棉花掉烏紗」,當時蘇北棉花蠶絲都要支持蘇南,往蘇南調撥,因為蘇南工業當時行情好。
此一時彼一時,任何經濟決策都是優先顧兩頭的。一頭是能賺錢的,保證你餵飽有開支,一頭是貧困地區,不要讓你餓死了,中間的東西很難顧得上。
澎湃新聞
:所以您在文章裡的有關連雲港今後發展的建議裡,有大一部分是要省級層面來推動實施?
申斯春
:當然省裡也在想很多辦法。但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單純靠上頭支持。比如鹽城,歷史上,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不比連雲港,但它有時思維比較超前。還沒有高速公路的時候,鹽城就說要建機場,好招商引資。他們領導當時跟省裡領導爭取說,你北京來人都要往我鹽城拉,克服困難也要拉過來。
講到超前決策,還想起一件事。滬寧高速公路當時國家規劃只修到常州,不到鎮江和南京,當時的省領導就考慮到這樣鎮江和南京會沒有車流量,所以領導就拍板自費掏錢修,借錢也要修。修好後怕沒人坐,領導又親自帶班子坐,親自繳費高速公路。
這就好像雞跟蛋的問題,你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以我為主,不能等。
你看現在徐州高鐵都修了十年了,連雲港還沒有,就相當於落後一個時代。現在上面要給連雲港修高鐵了,但200公裡的時速,相對於人家的300多公裡,又有點落後了。
我認為1990年代張家港市委書記秦振華提出的幾句話到今天還可以用: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建超崑山,各項工作爭第一;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記者註:在秦振華的領導下,張家港當時迅速成為蘇州縣域經濟的「攪局者」,締造了當時蘇州「六虎」爭雄的局面,形成了轟動一時的「張家港精神」。)
到今天我們講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那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了。思想解放就在能與不能、會與不會之間解放,你都能了就不用解放了。
澎湃新聞
:招商引資講主動性、講爭取能理解,但有些問題的確需要上級部門的資源配給不是嗎?比如交通。
申斯春
:重點在一個城市自己要規劃好。比如江蘇就有一個地級市主動向省裡提出高鐵時速不要250公裡,要350公裡。
現在鐵路沿線拆遷不容易,如果等將來有條件了再搞第二條,那時候拆遷成本也高了,徵地也不容易了。所以要預留,要超前,一規劃一引領,事情慢慢就好了。
還有一點,老百姓講「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自己是否爭取也很重要。上面可能有規劃,但可能要三年五年後,你主動爭取了,可能就不一樣了。
澎湃新聞
:有時候地方上沒錢也確實是個問題。
申斯春
:我以前在宿遷市做過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服務過三任市委書記。地方決策關鍵是解決人往哪裡去(怎麼就業)和錢從哪裡來(怎麼投資)的問題。錢從哪裡來?招商引資、聚沙成塔。
我舉個例子,當時的宿遷主政官一天跑場子,一天跑20多場,提倡一線工作法,要求下屬不能天天坐辦公室,要出去跑,就是為了招商引資。
我有個印象,連雲港因為靠山東很近,空氣也好,環境不錯,有小部分官員感覺很知足,認為「雖然(我們連雲港)在江蘇不行,但工資比山東高多了「,當時山東相鄰的一些地方,有些都想考幹部,就考連雲港來。
澎湃新聞
:您之前說,連雲港最好的機會在八九十年代。現在是否有新的機遇呢?
申斯春
:我認為機遇無時不在。比如連雲港名人很多,近代實業救國代表沈雲霈、許鼎,最早幫助連雲港勘測港口的專家荷蘭人格日勒、範格普魯爾,都是很好的對外開放的資源。把鄉賢這個資源利用好,就像之前江蘇開的江蘇發展大會,這都是政治智慧。
還比如,連雲港條件再不好也有一個大港口,有花果山,有東海溫泉水晶,可以把旅遊做主要產業搞。連雲港可對外講述的故事很多,多辦活動,幹任何事情要有熱場子,才有人來,才能聊出事來。
過去為什麼宿遷招商引資成功,因為連警察都招商引資,某老闆找不到路,沒導航,警察就說我帶路,開車帶他去賓館。這就讓人感動,人家從細枝末節感受到你一個城市的軟環境。軟環境是具體的一件小事,讓人感覺到方便,感覺到賓至如歸。
投資效率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城市營商環境讓人感覺到不方便、不熟悉、不人性化,那就算交通便捷也打折扣。比如我在你這投五個億,投下去遇到一兩個釘子戶,半年一拖就死了。
清晨的連雲港碼頭 東方IC 資料圖
澎湃新聞
:現在城市在招商引資上的競爭的確很激烈。
申斯春
:所以連雲港可以瞄準特定區域,一方面面向大海,另一方面要面向中原,我們對於中西部地區來說是好地方。
澎湃新聞
:此外,您對連雲港的發展還有什麼建議嗎?
申斯春:
一二三產業都要搞,要多主體、多層次。
另外,可以考慮跟周邊地區連上,比如徐州,連雲港市向西要人氣,向西要腹地。徐州戰略地位的提升必將帶來產業、人員、物流等方面更加有力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同樣,連雲港的港口、海洋經濟以及開放優勢,也將對徐州的發展起顯著主推作用。
還可以實行城市葡萄串似組團發展, 這比攤大餅更能使城市得到合理運用。比如東海有個組團,跟盱眙對接,贛榆有個組團,新浦有個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通過現代化手段聯接。
澎湃新聞
:接下來有關連雲港還會有新的研究成果嗎?
申斯春
:我們接下來馬上要轉到下一個課題了,可能是長江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