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哲學專業?
一時間,還沉浸在在高考結束的喜悅裡,
一不留神,便不知道你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對於不小心選擇了哲學專業,即將進入大學的小萌新們,
是不是想來一句,哲學 ~什麼鬼?
不錯,哲學是個什麼鬼,哲學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竟.......
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想必大家都對這本書非常熟悉↓↓
沒錯就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想必作為文科生的小萌新們還能脫口而出「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關係」、「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而作為理科生的小萌新們卻是一臉蒙蒙看著,想到每次上政治課的時候都昏昏欲睡的樣子,便不由得害怕。其實不然,高中所學的哲學和大學所學之哲學又非完全相同。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
一個神秘而又熟悉的詞語,19世紀70年代,日本啟蒙思想家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愛智慧」就是「哲學」一詞的原意,哲學不是智慧本身而是愛智慧;之後經過一系列的下定義,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哲學,思考、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哲學的本質。說了這麼多,原來「哲學」一詞只是是我們對希臘語、英文「愛智慧」的翻譯。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翻譯只是個所謂的叫法,而真正的「哲學」本身確是伴隨在我們日日常生活中的,只是我們沒有刻意去探討,當我們以專業化的角度去探討它,這就成為了所謂的「哲學專業」。探討就是思考的結果、是思想的凝聚也是智慧的結晶,因此哲學是一種思想活動,按照愛智慧的說法,便是一種向著智慧的活動。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下面就跟著小編去感受一下哲學的眾多定義↓↓
第一種:
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第二種:
哲學是對宇宙(世界)整體研究的科學,是探究宇宙的本質或本原及其存在和發展的狀態和最一般規律的科學。
第三種: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人們對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概括和總結。哲學對人們的社會實踐和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起著指導作用,為各門具體科學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四種: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羅素認為)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第五種:
柏拉圖指出:「thauma」(驚奇)是哲學家的標誌,它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滿蘊深意地說:「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驚奇)之女,並無誤溯其血統。「iris」(彩虹)向人傳達神的旨意與福音,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由此,它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第六種:
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於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的變化,關於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於萬物的生成。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
第七種: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對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
第八種: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第九種: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短命天才諾瓦利斯(1771—1801)關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原就是精神還鄉,凡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皆可稱之為哲學。
第十種: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問。
第十一種:
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看到這些,大家是不是已經感到暈頭轉向了呢?
其實要繼續舉例下去還有很多,關於「哲學是什麼」的問題是每一學習哲學的人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卻又是繁瑣難以回答的,它既引人入勝又令人困惑,是古往今來哲學家們最感興趣又最頭疼的問題,哲學存在於人類一切活動領域,不同時代哲學家對哲學的理解又不同的解釋。著名哲學教授孫正聿說過:「哲學不是宗教,它卻給予人以信仰;哲學不是藝術,它卻給予人以美感;哲學不是科學,它卻給予人以真理;哲學不是道德,它卻勸人向善。」哲學究竟是什麼,答案只有在我們對哲學以及哲學史的學習中才能找到答案。
學習哲學,和我們的老本行是分不開的(既然來到哲學專業,咱們就不是業餘的),哲學專業就是帶領我們走向哲學的深淵。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哲學專業對當代學習的本科生有哪些目標和要求吧↓↓
一、培養目標
哲學是人類認識史上最古老的學問,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作為基礎性學科,哲學對國民素質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和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創新,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本的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辯證思雄能力、戰略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自覺反省能力、公務寫作能力、協合作能力,能夠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城市社區等組織,從事實際工作特別是公務寫作工作,和有能力進一步深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接受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在知識、素質和能力培養中,旨在使學生能夠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畢業生在知識、素質和能力方面應達到以下要求:
1. 較系統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知識;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3.掌握相關的社會實踐知;
4.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戰略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自覺反省能力、公務寫作能力、協同合作能力;
5.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數據收集、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6.較強的公務寫作能力和社會協同合作能力,能將所學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實際工作之中,具有一定地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7.具備較高的哲學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和嚴謹的邏輯分析思維的素質;8.具備健全的德性和入格素養;9.具備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的素質。
看到了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大家是不是好奇我們哲學專業所開設的課業,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梧州學院哲學專業有哪些專業課和實踐教學:
主要課程簡介
本專業為達到基本規格要求,具有決定意義的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幹課、選修課,一般不少於10門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簡介
軍事訓練、社會實習(見習考察、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創新創業、科研和論文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科研實踐等)、社會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等。
怎麼樣,看了哲學的介紹以及專業課程,是不是心動了呢!每一個學科的設立,每一個專業的設立,都會有它的作用,「術業有專攻」真正有用的不是專業本身,而是學習專業的人······哲學看似無用的東西,其實有大用。哲學被譽為「眾學之母」,這個學科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如若能一兩句把哲學介紹完全,那是極不可能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幾個問題,大家好好思考一番······
(1)有沒有某種你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
(2)如果你只有幾分鐘(幾天、二十年)可以活,那麼你將怎樣利用這段時間?
(3)你相信殺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嗎?
(4)下面哪種東西最「真實」 ——是你所坐的椅子,構成這張 椅子的分子,還是當你坐在上面時的感覺印象?
(5)假如你覺得這樣一種想法是可能的或至少是可以設想的:你此刻仍然還在床上睡覺,只不過是夢見自己在玩手機看微信公眾號。你該怎樣向你證明這不是真的,你其實正醒著?
(6)如果一艘木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7)小城的理髮師放出豪言:「我只幫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麼問題來了,理髮師給自己刮臉麼?
(8)上帝是萬能的,但他能不能創造出他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好了,本期關於「哲學是什麼」的問題咱們就探討到這裡吧!
下期咱們再來揭曉這些問題的解釋。
本文來源於「梧院哲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