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擴大開放100條:首家外資法人銀行正式開業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2個月前,上海下發了「擴大開放100條」。今天,新一輪對外開放下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正式開業,在滬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增至21家,在全國佔比超過一半。
陸家嘴匯亞大廈的25樓,花團錦簇,開業志禧。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下,落戶上海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原先,這裡僅僅是一家分行,最主要的業務是對公業務,居民業務只限於100萬以上的個人定期存款。升格成為法人銀行之後,將享有國民待遇,可以發展財務管理、消費金融等零售業務,積極拓展人民幣相關的新業務。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告訴記者:「原先是以公司客戶為主,升格為法人銀行之後,將來的業務會比較多元化,除了公司業務之外,還可以做零售業務。」
2個月前,上海發布「擴大開放100條」,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大幅放寬銀行業外資市場準入。歡迎外資進入的同時,政府部門的各項審批時間也在加速。比如國泰世華銀行的開業,審批時間從以往的半年到一年,縮短為一二個月。「這一次金融開放,國泰世華銀行轉製成法人銀行是一個受惠者,因為我們轉制的速度非常快,這裡也要感謝中方地方所有政府各相關單位的支持。同時在一個開放的政策下,我們相信將來業務拓展一定會更加迅速。」李偉正表示。
目前,國泰世華銀行在大陸地區一共有3家分行,分別位於上海、深圳和青島。今天,上海分行升格成為法人銀行後,上海也將成為國泰世華銀行在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的總部所在地。至此,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增至21家,在全國佔比超過一半,總資產佔比更是超過2/3,絕大部分外資銀行,把在華資產包括存款和貸款都放在了上海。摩洛哥外貿銀行、約旦阿拉伯銀行等多家外資銀行,也已經獲批在上海開業或籌建。
上海銀監局巡視員張光平表示:「大多外資銀行已經跟地區總部在溝通,外資銀行、外資機構的數量多、資產量大、資產佔比高、交易量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才能顯現出來。」
目前,上海外資銀行佔上海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為10.2%,自2017年10月以來持續保持佔比10%以上,遠高於在華外資銀行佔全國銀行業資產不到2%的佔比,體現出外資銀行在上海銀行業中的重要地位,也對全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有著先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