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梅姨」,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這是一個正在被通緝的人販子,百度百科上有她的部分資料。
去年11月,一篇名為「梅姨案找回兒童父親已自殺」的新聞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被找回的兩名被拐兒童中,其中一名孩子的父親,因接受不了孩子被拐的痛苦和煎熬,跳火車自殺,孩子的母親改嫁。不過,孩子最終已和母親相認,但原本幸福的生活已經再也沒有了。
雖然很多家長或者老師經常會跟孩子講「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但很少有人會跟孩子講解「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陌生人」。
某幼兒園對班裡29名幼兒園做過這樣一個測試:
在老師對29名孩子反覆講述「不要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後,藉故離開。然後在視頻上觀察孩子們的舉動,大多數家長自信地表示,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跟陌生人走,理由是他們在家裡也經常這樣教育孩子。
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兩名「陌生人」輕而易舉的帶走了所有的孩子。在經歷過被老師批評後,第二次,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被陌生人帶走了。
事實上,孩子們對「陌生人」的認知很模糊,他們的理解和我們成年人並不一致。
國內公安部門對幼兒園孩子做的「防拐教育」節目中,在特定的情境下,幼兒的防誘騙、防拐知識和實際行為並不匹配。成年人只需要稍微動動心思,就能很大程度弱化幼兒園的安全防範意識,讓幼兒無法判斷重點。
結果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幼兒是騙不走的。
我不止一次在寶媽群裡提及,為了保護自家孩子的隱私,不要在朋友圈發布孩子的正臉照片,不要經常透露孩子的日常行程。為此,經常有寶媽說我有「被害妄想症」,對此我不想多解釋什麼,但我依然提醒大家:人販子或許就隱蔽在我們周圍。
雖然被拐兒童的數據,歷年來在逐漸減少,但如果孩子真的丟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有孩子的家庭,請做好這些防範工作
1、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防範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天晚上,護士都會囑咐家人一句:「晚上要看好自己家寶寶。」是的,就算是省三甲醫院,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剛出生的嬰兒被拐走,這樣的新聞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醫院畢竟是公共場所,人販子想混進來,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作為家人一定要認識自己的主管醫生、主觀護士。如果需要帶孩子去做檢查,正常情況下護士都會要求一名家屬陪同,不會無緣無故獨自把孩子抱走。
包括月子會所,如果真的有工作人員想販賣嬰兒,她們是很容易得手的。除非是孩子需要進重症監護室、或者是手術室,否則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2、帶孩子出門要有安全措施
寶寶大一點後,家長肯定會推著小車,帶寶寶出門遛彎。此時,為了孩子的安全,應該給孩子繫上安全帶。一是為了防止寶寶摔下來,二是為了防止寶寶被搶奪。
《今日說法》裡有一期節目,說是奶奶把幾個月大的寶寶,放在嬰兒車裡,然後自己上樓拿東西。沒想到,短短的幾分鐘,寶寶就被人販子抱走了。這位奶奶並非粗心大意,而是太過自信了,以為自家樓下很安全,忽略了潛在的危險。
還有一些家長,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已經走得很遠了,她卻站在那裡跟別人聊得熱火朝天,完全忘記了自己帶出來的孩子。另外,還有的家長,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只見過幾面的「熟人」,雖然這個世上好人多、壞人少,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3、不對外公布過多寶寶的隱私信息
有一期法制節目,裡面就提到了別有用心的人販子,會通過朋友圈或其它社交平臺,收集想要拐走孩子的生活中和私人信息,包括孩子的出生日期、出生時的體重。在販賣兒童時,以此來證明孩子不是拐來的,而是孩子的父母自願把孩子送人的。
另外,也有人販子會拿孩子平常的生活照,在幼兒園的照片,以表示自己並非陌生人,從而降低幼兒的警惕性。
這些細思極恐的細節,很多家長根本意識不到,依然每天在朋友圈發布數條孩子的信息。甚至有家長在朋友圈曬孩子的出生證明,一點安全意識都沒有。
我建議,家長們應該多在家裡看看法制節目,尤其是關於拐賣兒童的。因為節目裡會講到一些人販子的慣用伎倆,學習新的對應方式。就算我們學不會,只要類似的節目看多了,自己的安全意識也會增長。
人販子的目標,永遠是那些沒有安全意識的人,只要大家人人都有防範意識,不給人販子可乘之機,他們就會慢慢「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