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至於應當確立怎樣的價值目標,卻在它的視野和職能範圍之外。在當今的時代,科技發展如坐上雲霄飛車,讓人眼花繚亂。然而,許多浮於雲端的黑科技,如果無法落入凡間,終究只能稱作華麗,卻讓普羅大眾成為看客。
莫說現實殘酷、世人苛責。君不見艾倫·圖靈之死,這位現代計算機之父,縱使以「圖靈機」破解密碼、降服納粹,拯救千萬民眾於二戰,最終卻被人性的目光殺死。一個眼中有著0和1的天才,與世人相脫節,偉大卻不持久,含著毒蘋果鬱鬱而終;相反,賈伯斯卻在科技創新中融入了人性的思索,創造了偉大的產品,更帶來生活方式的變革,開創了億萬人追捧的「蘋果」。同為蘋果,卻有不同的意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科技公司,持續的創新和「黑科技」固然重要,更需要炫技之外的人性哲思。
世界需要創造「黑科技」的天才和公司
21世紀以來,世界加速進入信息革命的狂潮,科技創新展現高科技含量、高精尖領域、高信息速度等特點。無論是賈伯斯和iPhone的問世、扎克伯格帶來的Facebook社交王國、還是現今快速發展的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等科技力量,為人們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嘆號。世界需要創造「黑科技」的天才和公司,科技的跨越式發展,正推動著時代的變革。
賈伯斯和他的「蘋果」一度用「黑科技」震驚了世界,而在中國,雷軍和小米也一直行走在探索黑科技的道路上,自從2015年1月發布第一代經典設計小米Note、在全球首次探索3D曲面玻璃開始,小米的科技創新與設計贏得了諸多讚譽。
在剛剛過去的10月25日,小米發布了其史上首款雙曲面商務旗艦手機小米Note 2,首次採用OLED柔性屏,汲取曲線設計的靈感賦予正面屏幕3D弧形,加上3D背部曲面工藝,兩條柔美的曲線完美結合在7系航空鋁的機身中框;同期,小米還發布了全球首款全陶瓷機身的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由世界設計大師菲利普·斯塔克親自設計,定製了圓角切割的屏幕,為了配合這種「三面無邊框」的設計,手機引進名為「懸臂壓電陶瓷導聲」的技術,內置了壓電陶瓷,可以驅動單元將電信號轉化為機械能,然後與手機框架共振而發出聲音。
除了手機,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也是不遺餘力。在雙十一之際,小米智能家庭品牌「米家」連發數款新品,包括 「蒸煮一體」、可用APP調節的的米家IH電飯煲,配備了全新 OLED 顯示屏幕的米家空氣淨化器Pro,內置高精度雷射傳感器米家PH2.5檢測儀,以及米家積木機器人、小米運動藍牙耳機等產品,每一款都帶來了新鮮的科技亮點。成立6年多來,小米公司的專利數已經超過7000件,其中92.55%是發明專利。雷軍口中那個「很酷的小米」,都是建立在紮實的科技實力之上。
比黑科技更偉大的是人情味
然而,過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產品,或許已經讓許多人疲勞,甚至產生逆反的心態。各類批評報導正鋪天蓋地而來——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了便捷和舒適,卻往往淡化了人際關係,忽略了人們的情感需求。的確,人們期待科技繼續進步,但是,人們也渴望返璞歸真,拋棄多餘的一切,去收穫最初的感動,我們依然需要情懷。比黑科技更偉大的是人情味,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接地氣」。
而小米,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最近,小米生態鏈企業小尋科技推出了一款「米兔定位電話」,堪稱一款很有人情味的產品。米兔定位精度可達5米,待機可達10天,與手機APP連接後有遠程監聽、安全區域設置、歷史軌跡等功能,可以防止老年、兒童走失,也能防止行李等貴重物品丟失。
10月9日,《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平均每天竟有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防止老年人走失,在全社會形成走失老人救助機制,已經刻不容緩。一旦發現老人走失,必須爭分奪秒地尋人,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每拉長一點,老人遭遇不幸的機率就大了一分。而老人佩戴米兔之後萬一走失,馬上可以通過定位,精確地將老人所在之處鎖定在5~10米的距離之內,幫助家人輕鬆找回。如果老人迷路,通過「一鍵撥號」功能,第一時間就能和家人取得聯繫。
田先生給我們講述了一次驚心動魄的遭遇。他的外公外婆最近被保健品傳銷人員盯上了,經常去參加一些神秘的「活動」、「大會」。田先生購買了一隻米兔,悄悄放在他們的包裡。有一次,兩位老人又一次「失蹤」了。「好在這次有了準備,通過米兔的定位功能,我和警察順藤摸瓜,不僅找到了老人,還將這些傳銷人員『一網打盡』,米兔立功了!」
(米兔定位電話用戶在論壇分享的真實案例)
讓科技閃耀出人性之光
當前,許多新上市的智能硬體、科技產品在比拼參數、性能和其他技術亮點,強調「炫技」。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面前,人們的個性容易被忽略和遮蔽,陷入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單向度發展目標的誤區。當發展著的物質科技生產力忽略、脫離開民眾的精神力的時候,就會喪失受人控制並為人服務的本質,而變成與人對立的人的異化力量。
在米兔購買評論頁中,呈現出許多不同風格的評價,不只是對產品某個具體功能的褒獎,更是對產品人性化設計的支持。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科技需要走人性化道路,閃爍人性之光。科技的本質旨在為人類服務。是人類進步發展的工具,需要拉近科技與人們的距離。科技不是科學家的專屬名詞,而是「第三種文化」。讓科技與人性相互交融、互相促進、互相發展,這樣才能真正讓科技與人類共譜「發展進步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