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7月29日電 (記者 曹玲娟)為傳播年鑑知識,助力「四史」教育,培養青少年熱愛家鄉的淳樸感情,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辦,上海市年鑑學會承辦,上海市年鑑學會指導的「尋初心,伴成長——小小年鑑記錄者採風活動暨上海通志館接受捐贈儀式」今天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舉行。
上海的紅色資源俯仰皆是,上海的紅色故事可歌可泣。這些感人而珍貴的歷史記憶,除凝固在古蹟舊址外,都被記錄在上海地方志書中,載錄於百科全書式的《上海年鑑》裡。小小年鑑記錄者採風活動旨在充分利用好地方志系統的平臺優勢與資源優勢,立足自身親歷親見與親聞,「講活紅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更好地把青少年的培養戰略融入到身邊的「四史教育」之中。
活動邀請100位青少年參加,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在校學生。主辦方將為孩子們提供「四史」基礎知識、年鑑市情介紹,現實生動案例等學習內容,孩子們將在百科全書式的年鑑文化中尋找各自的關注點與興趣點;同時還提供系統了解上海紅色文化資源、深度解讀上海紅色旅遊景點的地情導覽資料,讓孩子們在史料中真實走進歷史,在實地考察中發現歷史,在具體情境中感悟歷史。
具體來看,活動採取徵文的形式,記錄中小學生眼中的「印象四史」,尤其是上海改革開放後的巨大變化,從他們的視角和體察去發現,憑自己的文字去記錄,做上海城市發展的小見證者,城市變遷的小記錄者。在年鑑學會老師的指導下,成果將以《上海年鑑》增刊的形式匯集出版,並將亮相今年11月份的第三屆中國(上海)進口博覽會。
啟動儀式現場,名家捐贈儀式同時舉辦。主辦方邀請到相關嘉賓來到現場,為青少年講述捐贈禮物背後的感人故事。如《歷史的見證》第四章「八百孤軍」手稿。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後八百士兵留守租界,被稱為「孤軍營」。因為偶然的機緣,作者葉君琰深入孤軍營內部,加入由孤軍營將士和抗日民眾組成的孤軍劇團,與謝晉元領導下的孤軍營有了兩年時間的近距離接觸。這是一本極為珍貴的文物,是反映「孤軍營」留守租界的第一手資料。
國家一級畫師、解放軍東海艦隊宣傳部幹部周補田將軍捐贈的是一副《和平之樹》繪畫作品。現場,老將軍與孩子們分享:「潛艇兵們長年累月在黑暗的水下執勤,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因為身處海底的獨特環境,從自然環境上和機艦的環境上,都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潛艇遠航前,大家把要說的話,要交代的事都寫好,放在一個盒子裡鎖起來。大部分官兵都不留頭髮,理成光頭,因為出海後淡水資源緊張,沒有那麼多的淡水可以用來洗頭。」
《1946-1947年年鑑廣告》則是中國年鑑界一份極為特殊的文物,也是迄今為止所能夠發現的民國時期的一份宣傳年鑑文化的商業廣告。
來源:人民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