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一批次錄取今天就全部結束了,而明天晚上本二批次錄取就開始了!
這段時間對於沒有考上自己理想院校和專業的考生來說,最糾結的事情就是:到底要不要復讀?
我們都知道今年是江蘇舊高考的最後一年,而明年江蘇就將正式實施新高考方案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1+2」模式,總分由480分變成了750分。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復讀嗎?潘老師收集了來自各方的意見,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給還在猶豫的考生一個參考。
新高考,會影響復讀嗎?
大家最擔心的是明年新高考,這一屆考生無法復讀。
這一點其實並不用擔心。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考生感覺考得不理想,要復讀,政策上是沒有問題的,高考改革不影響復讀,但是復讀還得謹慎,機遇和風險同在。在新舊轉換的過程中,課程教材、教學組織、考試科目,包括招錄方式都有變化,要慎重選擇。
南京市正則復讀學校校長張愛軍介紹,2021年將啟用新高考方案,對於復讀的考生是機遇也是挑戰。08高考方案是3+2,語數外加兩門選測科目,如果是藝術、體育考生只需要語數外成績。新高考方案則是3+1+2,所有考生都需要參加語數外考試,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並再選兩門。不僅科目增加,難易也會調整。
張愛軍表示,下一年高考,可謂叫新高考老教材,教材還是蘇教版的教材,只是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增減。特別是語數英三個學科採用全國卷,選測還是江蘇自主命題,差異不太大。
「所以對於這一屆的學生來說,在語數英上面相比較而言還是有優勢的,在選測方面則存在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在過去的兩門基礎上面要增加一門,藝術生則由過去的三門變成六門,可爭取拿分的地方也多了,這是一件好事。」讀還是不讀,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今年甚至有高考考分達到372分的同學,也選擇了復讀。考到370多分的考生和本二「踩線」的考生,都有復讀的意向,這樣的現象應該如何看待?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朱苓表示,考生的復讀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分段考生如果希望通過復讀的方式自我提升,相對會更加輕鬆一些。因為他們的學習基礎比較好,自我要求和自我期待相對較高。」
朱苓分析,從現行方案過渡到新高考方案,物理或歷史不再是等級,而是按照實際考分來計入總成績。另外兩門選修也是按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分,六門學科均計入總分。這一變化對於在2020高考中考出相對較高分數的考生來說,影響不會特別大。
「他們的政治、生物等科目,目前雖然是等第,然而即便是改為賦分的方式,也能得到相應的高分。『3+2』變為『3+1+2』,對於高分復讀考生來說,新增加的一門科目也不是完全的從零開始。小高考階段他們也有一定的基礎。經過一年的複習,相信會有所提高。」
但朱苓表示,今年高考中排名位次相對靠後的考生,復讀並不是最佳選擇。「同學們還是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好評估。」
什麼樣的考生適合復讀?
1.有強烈復讀欲望的考生
這類考生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今年的高考成績不符合預期。考生對結果心存不甘,很想通過一年的努力拼搏,爭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學。
2.高考發揮失常的考生
這類學生高三平時基礎紮實,成績優異,綜合水平頗受認可。一般來說只要他們通過一年的復讀,並加以適當的考試心理調節,第二年高考成績基本都能有顯著提高。
3.有學習潛力的考生
這類學生腦子很聰明,學習能力也不差,只是在高中階段,沒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在經歷過這次高考失利的打擊之後幡然醒悟,決心要好好為了自己的前途,再全身心投入地拼搏一次。
什麼樣的考生不適合復讀?
1.分數過低
每年報考復讀學校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在高三階段的大小考試中分數幾乎都低於省控線或專科分數線,這樣學生想通過高三僅有的幾個月時間提高明顯的分數難度很大,即便復讀也難有大幅提高,莫不如學習某種適合自己的技能,以便尋找工作。
2.遇到大考容易緊張
選擇復讀需要具備更加優秀的心理素質。復讀的人經歷了一次重要失敗,一般更加容易悲觀,對於考試更加容易緊張和焦慮。從考生個性看,許多考試失敗的考生就是一個愛緊張的人,今年的失敗經驗會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個復讀像一個夢魘,失敗的情緒伴隨著他們的讀書。有的復讀生說,想到我的同學正在大學幸福地讀書,想到再次考試失敗,就難以集中精力學習。因此,對於某些易焦慮和緊張的人,最需要的是先上一所普通的大學,先有一點點成功體驗和激勵,重新調整和定位,將考大學的遺憾化作前進的動力。將來還能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呢——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3.自制力太差
自制力太差的人通常在高中三年裡就有體現了,不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機,上課複習不能專心~通常需要遇到很大的刺激,才能改變自己的心態,如果可以提高自制力,可以考慮復讀,努力一年;但是如果不能,那再復讀一年可以也是會重蹈覆轍。
是否復讀你真的要考慮清楚,因為高四真的會比高三更辛苦~那種辛苦更加體現在你的心態上。除此之外就是,復讀是真的貴!所以,還要好好考慮家裡的經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