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多數人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學生在家學習,老師變身「主播」網上授課,成了這個時期的「特殊風景」。
面對網上授課,老師、學生、家長各有各的體會。他們都在努力跟上節奏,適應網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
學生:結束學校網課再上收費網課
6時30分,初三學生小程被鬧鐘叫醒。
起床、洗漱、吃早餐後,小程將電腦打開。他先進入了「樂教樂學」軟體,打開老師提前錄製好的課件,開始進行50分鐘的早自習。
早自習結束後,他又觀看了老師上傳至平臺的另一個課件。8時50分,小程打開了「釘釘」軟體,開始等待老師直播授課。
8時55分,直播開始了。老師給大家講解了作業中出現的易錯題後,她將手機鏡頭對準了講義資料,用紙張充當黑板,在紙上書寫。小程說,這種感覺和在課堂上很像,只是地點換了。直播課上,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與老師「連麥」,進行提問、發言。
一天中,小程平均要上4節直播網課。課後他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在上完學校的網課後,小程又打開了微信,聯繫校外補習班的老師。
校外補習班老師通過微信與小程視頻,進行一對一課後輔導。針對小程白天上課學習的內容,補習班老師為他答疑解惑。小程說,微信上的視頻授課是收費的,1個小時100元。「現在初三了,我得抓緊時間多學習一些知識。」小程說。
老師:無法看到學生真實反應成教學難點
柳溪是滄州市中宇小學四年級的一名數學老師。疫情防控期間,她在家給學生進行網上授課。
上課之前,柳溪需要錄製視頻。每次她都會把視頻中要說的話寫在紙上。有時,她會寫滿五六頁紙。每一句話都要仔細推敲、反覆琢磨。「老師們備課時所用的講義,難度不在知識點的羅列,而是怎麼生動有趣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線上授課和課堂教學不同,學生在屏幕後面,一旦覺得內容枯燥,就會走神。」
「有些課件需要錄五六遍才能完成。」柳溪說,她也時常找有經驗的老師取經。柳溪笑稱,每次備課時間長,在講課時用到課件的時間卻很短。
這段時間,每天進行網上直播授課,柳溪已經漸漸習慣,也找到了節奏。「我用直播穿插錄播的方式。對於必講的知識點,可以提前錄好視頻在直播時進行穿插播放,而對於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講解。」柳溪說,她儘量將課程講得生動。
然而,網上授課也有它的弊端。在課堂上,柳溪講到重難點時,可以通過觀察,快速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隔著屏幕在網上授課,柳溪無法第一時間看到學生的真實反應,這成了她的教學難點。「有些學生課後作業也會有一些水分,這樣我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柳溪說。
家長:擔心孩子成績下滑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楊女士每天在家陪女兒一起上網課。楊女士擔心女兒上課時不專心,幾乎全程陪同。網上直播課開始了,因為老師看不到學生學習的畫面,楊女士的女兒注意力有些打折扣。一次,趁楊女士離開的間隙,女兒將直播畫面最小化,開始瀏覽其他網頁。
曾經,楊女士家是禁止女兒玩電子產品的。如今網課的到來,楊女士不得不讓女兒接觸電腦和手機。「面對電腦和手機,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會忍不住想玩。」楊女士無奈地說。女兒上網課的效果不是很好,常常分神。楊女士擔心女兒學習成績下滑。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學校恢復正常課堂教學。目前,家長需要多多督促孩子學習。」楊女士說。
(文章來源:滄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