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則消息,讓身為母親的我,汗毛直立,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母親?內容是說一名2歲的華裔女童在自己家的浴缸中離奇死亡,她身上滿布傷痕及淤青,但最後沒想到的是,殺害她的居然是小女孩的親生母親。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至於對自己的孩子下此毒手呢?
根據《紐約郵報》、CNN等媒體報導,美國華裔女子李林(音譯)因為自己兩歲女兒鄭琳芯(音譯)尿床,一怒之下,竟將其頭部按進浴缸,導致女兒溺斃。這件事發生在2016年,直到去年6月誤殺罪名成立,今年2月26日被判入獄18年。她在宣判後表示,「我將永遠活在悔恨之中」。
剛看完這則消息,我的內心是非常難受的,默默流下了眼淚。李林的老公說,李林是養父母撿來的,她的養父母對她很不好。所以,她是在童年埋下了心理陰影,才對孩子做出了這樣的舉動。
但不管怎麼說,我都無法理解,自己的親生母親,把孩子給殺了的事實。2歲的孩子尿床很常見,大寶現在5歲了,有時候還會尿床,這並不是疾病,而是孩子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排尿系統而造成的。
孩子為什麼會尿床?
《兒童行為學》一書指出,大多數孩子尿床,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機能性的問題。一般在3歲左右,會養成排尿習慣,能控制自己的小便,但仍然有些孩子,會不斷有尿床現象。
身邊的媽媽們也表示,自己的孩子在7歲以後,才很少尿床了。在此之前,偶爾都會有尿床的表現。
1、大腦皮層發育延遲。幼兒的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全,且大腦不能很好地控制排尿行為。所以,年紀小的孩子,會有尿床的現象,這是正常的。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身體各器官逐漸完善,尿床的現象,也就消失了。
2、遺傳因素。有些孩子尿床,和遺傳有一定關係。父母如果小時候習慣尿床,其養育的子女,愛尿床的概率會達到77%。
3、晚上睡覺比較沉。孩子在睡覺時,會有淺睡眠和深度睡眠兩種狀態。當進入深度睡眠時,膀胱膨脹卻沒有立即醒來,就會出現尿床的現象。
4、心理因素。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關照,性格、心理上都會有變化。有些孩子比較孤僻、不合群、膽小,這些負面因素,也是孩子尿床的誘因。
5、未得到及時的照料。父母或主要照料者,沒有及時給孩子進行排尿訓練,或晚上沒有給孩子把尿的習慣。導致他對排尿沒有及時的反應。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孩子的內褲過緊、睡覺前喝太多水、氣候忽然變冷等,都是孩子容易尿床的原因。
如何改善孩子尿床的現象?
國際衛生組織跟蹤調查指出,尿床會嚴重危害兒童的健康成長。
不管是哪種因素引起的孩子尿床,我們都不該採取像文章開頭那位媽媽,那樣極端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而應正面引導,儘量幫孩子擺脫尿床的困境。
首先,睡覺前做好預防。
不得不說,有些孩子晚上尿床,和睡覺前大量喝水有關。所以,睡覺前儘量不大量喝水,避免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甚至可能出現尿床的情況。
晚餐也儘量安排在睡覺前2~3小時,並且在睡覺前,提醒孩子排尿,減少晚上泌尿系統的任務量。我們家晚上一般是6點鐘左右吃飯,吃過飯孩子們玩耍一會兒,然後安排點輕運動,就準備上床了。
其次,養成排尿的習慣。
一般在孩子一歲左右,有尿意後就會想要排尿了。這時候可以加強訓練,養成孩子排尿的習慣,比如2小時喊孩子上一次廁所,並且給他吹口哨等,這樣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晚上還是要使用尿不溼。一般孩子5歲左右,他白天能自主排尿,晚上還是不能完全控制的。
最後,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尿床後孩子自身也是不舒服的,家長更不必因為床被尿溼了,而去過分指責孩子,以免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更容易尿床。
要知道,尿床是「身不由己」的事情,孩子自己也不希望這樣的,我們小時候不也尿過床嗎?所以,儘量以溫和的態度跟孩子安慰和鼓勵,幫他們樹立解決掉尿床問題的信心才對。
枕邊育兒寄語:
總之,對於孩子尿床的事情,過於激動的情緒不要有,更不該做出出格的舉動,比如上文中的那位媽媽,她要一輩子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而孩子卻再也回不來了。只有家長學會用寬容、輕鬆的態度對待,孩子尿床次數才會逐漸減少,直到完全不尿床。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5歲孩子經常尿床,再長大點就好了嗎?寶爸寶媽應重視起來!
3歲孩子還在穿尿不溼?給娃把尿的最佳期,家長別錯過了
孩子晚上尿床是常事?錯!或許和這些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