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抗凝劑的鹽不能再吃了!對腎不好!」
「聽說國內鹽也不安全了,快來找我買美國海鹽吧。」
鹽慌」
多家自媒體的文章標題驚悚
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食鹽
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中國的鹽真的不能吃了嗎?
目前超市售有包括竹鹽、巖鹽、自然海鹽等13種食鹽,還有竹鹽、日曬海鹽以及雪花鹽等不含抗凝劑的食鹽,也是熱銷款。
據觀察,朋友圈不乏關於鹽的「新聞」,其中一篇由公眾號「海那邊原創集結號」發布的網文,有一個勁爆的標題——《中國賣鹽的是畜生》,和題目相比,其內容更是驚悚。
文中一位自稱「中央黨校的餘教授」,公開了自己食用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之後,腎臟受損的經歷。餘教授稱,自己幾年前有段時間總是感覺到胃口不好、發悶,不想吃東西,「一位中醫說我中焦不通。另一位老中醫摸著我的脈說,你怎麼胃火這麼大呢?」
餘教授還去醫院化驗發現,發現自己轉氨酶升高——總膽紅素升高——肌酐升高。「最嚴重時感覺腎臟明顯不對勁了,並且尿尿呈現醬油色。我親屬中有位協和畢業的博士,他認為我這些症狀是某種化學物質導致的。排查我的食品,最後我終於發現了鹽裡面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馬上改用了不含抗結劑的鹽,不久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化驗單恢復正常,但是此後肌酐這項一直是正常值內的高數值,也就是說我的腎臟受到了嚴重傷害。」
同時,他給出了辨別食鹽好壞的方法:無添加純鹽「最好」;加碘食鹽「湊合能吃」;添加抗凝劑食鹽「建議不要吃」。
文章末尾,餘教授還強調,含抗結劑的食鹽建議不要吃,「如果你家有小孩、孕婦,都要引起注意」。
這篇文章迅速成為「十萬+」爆文,但在8月27日上午10時左右,這篇文章被發布者刪除,與此同時,微信公開將其評估為不實信息。
先看看餘教授說的亞鐵氰化鉀
這個生僻的化學名詞究竟是什麼鬼?
亞鐵氰化鉀,俗稱黃血鹽鉀、黃血鹽、黃鉀,為淺黃色單斜體結晶或粉末,無臭,略有鹹味。常溫下穩定,加熱至70℃開始失去結晶水,100℃時完全失去結晶水而變為具有吸溼性的白色粉末。高溫下發生分解,放出氮氣,生成氰化鉀和碳化鐵,確實作為抗結劑加入了部分食鹽中。
但即便《賣鹽》被核實為不實信息
很多人依舊無法迅速冷靜下來
食鹽真的有毒?
老梗了好不好?
趕緊歇了吧!
我吃過的鹽比你走的路多!
請出真正的專家來解釋吧!
點擊播放 GIF 0.8M
1
「食用鹽抗凝劑遇高溫會分解出鉀劇毒物質氰化」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務委員、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食用鹽中的抗凝劑很難達到致毒效果。
鍾凱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數據,亞鐵氰化鉀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負面效應,至少成年人每天攝入1.5毫克。」
針對網上傳言亞鐵氰化鉀遇高溫會分解出劇毒物質氰化鉀,鍾凱強調,亞鐵氰化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會釋放有毒氰化物。如果要分解,需要在400攝氏度下完成。而平時我們做飯,到200攝氏度的時候,菜就已經要燒焦了。
萬一亞鐵氰化鉀在400度高溫下真的分解出劇毒物質,那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公斤的鹽,才會中毒……
為什麼食鹽要加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食鹽之所以會結塊,是因為食物打開後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受潮受溼就會結塊,而抗結劑就能防止食鹽結塊。簡單來說,抗結劑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食鹽的鬆散狀態,防止食鹽粘結在一起,這樣,炒菜的時候就不太容易手抖掉下一大坨。
我國允許在食鹽中添加的抗結劑,有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鈉、檸檬酸鐵銨、二氧化矽和矽酸鈣這五種。為何企業鍾愛亞鐵氰化鉀?
鍾凱解釋道,按照中國國家標準(GB/T 5461-2016)的要求,食鹽中不溶於水的雜質不得高於0.2%,而要達到理想的抗結效果,二氧化矽或矽酸鈣的添加量至少要達到0.3%,因此這兩種抗結劑並不合適。
檸檬酸鐵銨曾經作為鐵強化劑使用,但它的抗結效果不如亞鐵氰化鉀,每公斤鹽只需要添加5毫克亞鐵氰化鉀就有很好效果,但需要20-25毫克檸檬酸鐵
銨才能達到相同目的。而且,添加檸檬酸鐵銨的食鹽會呈現淡淡的黃色,感官上不如雪白的鹽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此外,從成本來看,檸檬酸鐵銨的價格幾乎比亞鐵氰化鉀貴一倍。價格便宜量又足,抗結效果好,這是亞鐵氰化鉀脫穎而出的原因。
但是,很多人一提到亞鐵氰化鉀,就會想起劇毒的氰化鉀,還有網帖竟然寫著:「國產食鹽裡面有種可怕的添加劑——亞鐵氰化鉀。烹飪食物的時候,食用鹽遇高溫有可能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在10秒鐘內能使人喪失意志,幾分鐘內可以毒死一人」。
對此朱毅解釋:「亞鐵氰化鉀這個名字可能乍聽起來讓人很害怕,但它和有劇毒的氰化鉀是兩種物質。」。亞鐵氰化鉀裡的氰根和鐵元素是牢牢結合在一起的,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鉀相比相差甚遠。」
朱毅分析:「食品安全領域的謠言絕大部分是『老謠』,這一方面因為這些內容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誰都很關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家對目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2
「一次吃不會中毒,常年累月毒素累積對肝臟有害?」
科普界有句名言「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裡就要引出衡量某一物質毒性指標的專業名詞——半數致死量(LD50)。
中國國家標準的規定,食鹽中的抗結劑以亞鐵氰化鉀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10毫克。按照國家標準推算,相當於每天要吃3兩左右(150克,相當於三分之一袋)的食鹽,但正常人一天吃20克(0.4兩)食鹽就已經非常鹹了!
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你的身體反應幾乎杜絕了吃鹽中毒的情況。
朱毅強調,按照中國國家標準規定,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根抗結劑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10毫克。所以,市面上允許售賣的食鹽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也就意味著安全性有保障。
那麼只有中國人才吃含亞鐵氰化鉀的鹽?
對於國外產品不含亞鐵氰化鉀一說,鍾凱表示,亞鐵氰化鉀用作抗結劑不僅在中國適用,在很多國家,食鹽中含有亞鐵氰化鉀也是符合規定和標準的。
「我剛從美國回來,美國肯定是有將亞鐵氰化鉀作為拮抗劑的食鹽,這是毫無疑問的。」朱毅說。
央視此前所做的實地調查顯示,無論是在國內銷售的進口食鹽還是國外超市,以及外國購物網站銷售的洋品牌食鹽,大都含有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鈉這樣的抗結劑。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
對於「奧運會、世博會特供食鹽及出口食鹽均不含亞鐵氰化鉀」這種說法,中國鹽業總公司鹽品營銷中心副主任崔靜表示,特供鹽的概念不存在。在國家一些大型活動上,比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峰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使用的鹽都是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含有亞鐵氰化鉀的普通食鹽。
3
「不能吃含碘鹽,添加物都是有害物?」
對此,北京市朝陽醫院職業病科副主任醫師李安解釋,中國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7億多人口缺碘。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鹽,作為一項國策在中國強制推行。
碘缺乏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強制補碘同期發現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二者相關性尚不明確,因為高碘和低碘都可以導致甲狀腺疾病。
目前建議「科學補碘,分類指導」。可進行尿碘檢測,明確體內碘含量。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同時供應碘鹽和非碘鹽,居民可以根據測定尿碘含量情況自行選擇。
4
「抗凝劑沒毒,為啥還要賣無抗凝劑食用鹽?」
李安:使用抗結劑是為了穩定食用鹽顆粒的性狀,從而增加使用的方便性。有些海鹽本身為結塊狀,就不需要添加這種抗結劑。
市場上有含添加劑或不含添加劑的食鹽產品,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
朱毅說,微商代購的海鹽之所以未添加抗結劑,原因是海鹽是粗鹽,形態為大顆粒狀,因此這種鹽不需要加抗結劑, 全世界都一樣。
5
「純鹽最好,加碘次之,加抗凝劑最好不要吃?」
亞鐵氰化鉀的毒性和人們常吃的食鹽本身毒性接近,均屬於低毒物質。而人們每天食用鹽的劑量遠遠高於食用亞鐵氰化鉀的劑量。
關於「餘教授」所稱因食用含抗凝劑食鹽導致肝臟受損的問題,李安表示:亞鐵氰化鉀大量吸入可引起咳嗽、氣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腸不適及腎功能損害。「餘教授」的情況為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及醬油色尿,不排除出現急性溶血或者急性橫紋肌溶解等情況。
如果間斷反覆發作,需要到醫療機構進行詳細檢查,以除外是否因使用降脂藥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損害。
謠言「老梗」為何一傳再傳
其實,關於「食鹽」有毒的謠言近年來不時會傳出,每次謠言出現,各方專家都趕緊出來為大家擊破謠言,但當下次謠言再次來襲,卻還是有不少消費者不夠理性,被輿論帶著情緒走。
在超市走訪時,一位購鹽的消費者向中新網記者展示了她的消息源,一篇來自家人群的微信文章,標題是「央視通知:這牌子的『鹽』不要買了,記得告訴家人!」而實際上,這是一篇報導「假工業用鹽案」的新聞,假鹽案裡的「工業用鹽」含有超量重金屬。
造謠者要承擔刑事責任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這並不是國產食鹽第一次中槍。
2011年3月,因「日本核輻射汙染海水,食鹽供應緊張」「碘鹽能防核輻射」兩則流言,全國範圍內出現一股搶購食鹽的風潮。
而在去年,《食鹽裡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這篇網文就開始傳播了。
針對食鹽不安全的謠言,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中央電視臺等都進行過深度調查、採訪和想專家取證,但這一次的謠言,因為有了「餘教授」、「協和畢業的博士」這樣看似權威的光環,謠言又添了一份「真實感」。
依據相關法規,造謠文章的網絡點擊超過10萬+,若該信息被證實為誹謗,且引發群體性事件、公共秩序混亂或國家利益嚴重受損等後果的,文章作者或將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三條的規定,此行為已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的情形,即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一般來說誹謗罪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公安機關可主動立案處理。
若最終公安機關認為尚不構成犯罪,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第一款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看到這裡是不是可以安心了?
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用鹽鹽很安全!
雲南網(ID:yunnancn)綜合自 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浙江日報、中國之聲
編審|徐 靖
編輯|胡 晏
點擊播放 GIF 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