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文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小慄子最近瘋狂在追國內的綜藝。
關注認知障礙的《忘不了餐廳》,大S、小S、阿雅、範曉萱這群相識20年好友一起出去旅行的《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都是近來非常走心且容易掉眼淚的節目。
之後又在小夥伴的安利下看起了《這就是街舞》第二季。
一句話形容:神仙。
沒有主持人的插入,沒有冗長的賽制介紹,也沒有一波接一波廣告的打斷。節目開局就火藥味十足,沒有一句廢話,上來就是炸。
第一期的海選竟然看出了總決賽的感覺,超燃!
各種舞者的神仙battle,再加上旁邊花字的街舞動作注釋,2小時的節目我愣是一分鐘都沒敢快進。
中間不僅倒退回看了N次,還把這期的視頻下載了下來,時不時重溫。追完兩期還不過癮,又去補第一季了
真的完全心動!!!
沒看過的小夥伴趕緊補起來呀~
另一邊,愛奇藝 & 米未聯合出品的《樂隊的夏天》也開播了。
作為《奇葩說》的老粉、吳青峰的路人歌迷和歐陽娜娜的顏粉,
作為一個心心念念音樂節好久,卻從來沒成功去過的可憐girl,
再加上節目組請來了新褲子、海龜先生、鹿先森、旅行團等小慄子很喜歡的樂隊。所以看完《街舞》第二季的更新後,便熬夜刷了《樂隊的夏天》。
我的觀感,
一個字形容:懵。
兩個字形容:失望。
同樣是競技類節目,看完後我捫心自問,這些樂隊你記住幾個?他們的風格你了解了嗎?搖滾的精神是什麼?中國樂隊現狀又如何?
抱歉,我給出的答案遠遠不能及格。
因為在這檔綜藝裡,你既get不到樂手的才華,也感受不到節目組的誠意,大家只是互相恭維著,和和氣氣,禮貌中帶著疏離地完成了節目錄製。
用豆瓣網友的話說,
「剪輯、花絮加上演唱片段就湊一期節目了?」
《樂隊的夏天》採取的是綜藝+樂隊的形式,將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的誕生。
投票方面,超級樂迷一人10票,共50票;專業樂迷20人,40票;觀眾樂迷100人,其中90後80人、80後13人、00後7人,100票。總分190票,按得票排名。
節目剛開始還挺對味兒。
馬東老師說一到音樂節,單位的小姑娘就集體請假去看演出,回來時都滿臉迷之微笑。這個真的是很·看完live現場的我了!
張亞東說樂隊成員都是很簡單,愛憎分明的人。「要不你就喜歡我的音樂,要不就算了」。
也非常cool ~
再加上黑豹樂隊的一首《Don't Break My Heart》,參演樂隊的現場混剪,瞬間就把人帶到那個反叛自由又浪漫的年代,帶到了人聲鼎沸、high到炸的音樂現場。
讓人期待不已。
接下來你覺得應該介紹一下規則,開始比賽了吧?
NO!
節目組用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賽前「記名投票」,讓樂隊們各自選出自己心目中前五的樂隊。
都是搖滾人哎,沒想到現場大家都一團和氣。
除了來自臺灣的旺福樂隊將五票全部投給了自己,大部分人都開始論資排輩地選。自己的樂隊被某位前輩cue到時,瞬間成為大型粉絲見面現場。嗯,現場堪比《歌手》。
尤其是反光鏡樂隊,每投一票都要說句「老樂隊,好朋友」,和氣得不得了。
與此同時,此次參賽的樂隊中還多了一些男團組合。就像《中國新說唱》裡的rapper看不起愛豆一樣,一些樂手看到他們也是眉頭一皺,來錯地兒了吧。
節目組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給了一個特寫鏡頭,還是男團成員將面孔樂隊認成痛仰樂隊的.....
表演還沒開始,火藥味就先起來了。
果然不出所料。
BongBong樂團一支樂隊六個主唱,本來就混亂的不行。結果唱功不好,還假彈?這就是職業素養問題了。
更醉的是,得了最低分他們卻覺得是因為自己長得太帥了,大家才對他們有意見。「這是天生的,爸媽給的呀」。
嘖嘖,這似曾相識的劇本。
也不知道另一支偶像樂隊VOGUE5 會有怎樣一個成績......
重點是,這是一個音樂類節目哎!
想看diss,想看大家坐一塊兒聊天,《中國新說唱》《妻子的旅行》《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看哪個不行,還專門跑《樂隊的夏天》來看?
從根本上,這個節目的定位就模糊了。
說是樂隊競演,但一點緊張感也沒有。
節目賽制?那是什麼。
反光鏡:我們不懂比賽這種,我們儘量把自己做到最好就完了。
痛仰樂隊:我對這個賽制不關心,我也不想特別地去了解,想得越多束縛越多,我覺得就自由去發揮吧。
新褲子樂隊:我覺得就算是評出來的第一,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第一。它只是代表那首歌和那個時間樂迷的一個看法。
發出來並不是diss,而是覺得這些大佬太酷了,非常有自己的個性。
這正是節目的亮點之一。
樂隊自己不care這個賽制,節目組得重視啊。如何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中間激蕩出的點,想想都很有意思。
但平平無奇,沒有任何轉折的賽制,讓小慄子感覺自己只是看了場視頻版的音樂節現場,沒有任何參與感。
有點點無聊....
同樣是兩小時多的節目時長,隔壁的街舞全程都是自我展示,battle。《樂隊的夏天》前20分鐘看樂隊間互相致敬,後100多分鐘一半看樂隊表演,一半聽「超級樂迷」拉家常、調侃,念廣告。
跟這個隊回憶一下二十年前,跟那個隊回憶一下十年前,這個為他做過詞曲,那個和他有過什麼淵源。
說實話,這確實有意思,對我們了解中國搖滾史有很大助益。
但這些聊天片段,也在很大程度剝削了節目的「音樂」性。對這類話題不感興趣的人,很容易失去耐心。說樂隊是如何建立的,中間又怎樣磨合,玩樂隊時遇到那些困難又如何克服的.... 這些描述既不生動,也很淺顯,很難喚起觀眾的共鳴。
真的是內行看了不解渴,外行看了又看不懂,兩邊都沒討好。
而且超級樂迷裡,相較於張亞東的專業,高曉松的博學,喬杉的插科打諢,馬東老師真的很油膩了....... 說實話,我並不想這樣形容,但確實是。
不懂裝懂的樣子很油膩,問女主唱吉他和貝斯技術哪個更好,這樣的擦邊球真的一點也不好笑,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
馬東老師如果你被綁架了就眨眨眼好嗎?!!!
節目話題性方面,說實話也沒啥,大部分都是圈內人自high。「你會solo嗎」雖然借梗「你有freestyle嗎」,但沒了吳亦凡的話題性和流量,也沒什麼水花。節目第一期的標題是「吳青峰曝成團危機」,結果還被吳青峰直接吐槽了。
讓嘉賓,讓粉絲觀感也不是很好。
整個節目中,對樂隊印象最深的就是盤尼西林了。
尤其是其堅持創作這方面。
實話實說,高曉松的歌詞指導真的很有建設性意見,不僅修改了語法錯誤,而且一語雙關的運用讓這首歌更有品味空間。
主唱小樂卻直接拒絕:「他的建議特別好,但我們不會改了,改了就不是我寫的了,我要他百分之一百屬於我自己。」
被問及為什麼要用英文來唱以及英文爛、發音不好的問題時。小樂也很霸氣的回應道:「是,英語確實不是特別好。但是我覺得,音樂就是一種語言,你可以用任何語言去表達。」
看看,多麼耿直,多麼有個性的一個樂隊。這樣真實可愛的他們,誰能不愛?
這樣內容的插入,不比之前樂隊間的互相吹捧好看?
看完這期節目,小慄子感覺樂隊的冬天是過去了,但距離「樂隊的夏天」還早點。
希望樂隊出圈的同時,默默祈禱一下他們的live,和音樂節門票不要太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