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
【環球網文旅報導】2020年9月17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科技館主辦的「全面小康·科技同行」專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正式開幕。展覽採用眾籌共建模式,以開放共享、行業聯動、社會協作的工作思路,聯合9家政府機構和科研單位,5家科技館,7家社會企業共同參與,旨在與廣大公眾共同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成就。
在展覽開幕儀式上,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同志代表指導單位和主辦單位致開幕辭,介紹建設小康社會歷程中的科技發展成就及百姓日新月異的生活變遷,介紹展覽創意特點及籌備過程,並感謝所有展覽參與及支持單位的協助。隨後出席嘉賓代表依次發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同志代表參展政府機構發言,介紹地質調查扶貧及災害預警成果,為打贏脫貧攻堅、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做出的巨大努力;山東省科技館館長夏慶剛同志代表參展科技館發言,回顧中國科技館在支持基層科技館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大展覽創新及場館合作,充分發揮基層科普設施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中的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栽培專家趙廣才研究員代表科技工作者發言,闡述農業科研成果、田間課堂背後的故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落在百姓家,助力扶貧攻堅;最後,小米公司智能生活解決方案總監劉通同志代表參展企業發言,介紹小米智能家居的發展,傳遞小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理念。開幕儀式結束後,出席嘉賓和觀眾一起參觀展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科技始終同行。展覽緊緊圍繞建設小康社會歷程中的科技推動和民生變遷,以「盼小康」「奔小康」到「成小康」的偉大曆程中的科技助力為主線,共設置「關鍵抉擇·築夢小康(開篇)」「科技興國·鑄力小康」「科技惠民·樂享小康」「科技發力·共奔小康」「聚力凝心·圓夢全面小康(尾聲)」5個展區,展示面積2000平米,展品約28件。
展覽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問題導向、今昔對比,以互動體驗展品為主,結合經典的案例、精彩的圖文、情景化的實物等展示手段,全面、生動和立體地呈現建設小康社會四十餘年的壯闊歷程,展現科技的發展應用推動國家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幅躍升,激發情感共鳴。從「東方紅」到「北鬥」,中國衛星如何服務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物阜民豐」,人民生活水平怎樣節節攀高?從「半導體」到「家庭影院」,百姓享受了怎樣的文娛盛筵?從「伐木隊」到「護林員」,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2組問題徐徐展開,通過真實的圖片和鮮活的案例,帶領公眾進行一場回望奮鬥歷程的時空之旅。
展覽中有俏皮的機器人講解員、直觀的新能源技術揭秘、未來感十足的智能家居樣板間,通過精妙的互動展品,感受生活中有用、有趣的科技;有從撥盤電話機、大哥大等古舊的通訊工具展示,到八十年代的家庭「三大件」的實景再現,感懷歲月變遷及社會的飛速發展;還有模擬山區道路的「雲端高速」、隔空操作的掛號機、真實的野外地質災害監測儀器、定製生產球鞋的軟材料3D印表機,展望前沿科技為百姓生活提供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走進展覽,你將因穿越時光而感懷;走進展覽,你會因輝煌成就而自豪;走進展覽,你更會因崢嶸歲月而鬥志昂揚,聚力凝心,再啟新程。
民生期許殷殷,奮鬥未有窮期。展覽以歷史縱深、今昔對比的視角,展現科技進步對實現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群眾美好生活的重大作用,宣傳奮鬥精神,提升公眾對科技興國、科教興國戰略的自信心、幸福生活的認同感、民族復興的自豪感,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激勵和鼓舞廣大公眾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繼續努力奮鬥。
展覽地點: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一層東大廳)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7日—11月1日
展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需至少於入館日前一天,通過中國科技館官網(www.cstm.org.cn)或微信公眾號「中國數字科技館」進行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