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豌豆思維合併魔力耳朵:爭奪在線教育最後一顆明珠,欲規模化複製小班課模式
11月5日,少兒數理思維頭部企業豌豆思維舉行戰略升級發布會。豌豆思維正式宣布獲得由軟銀願景基金2期領投的1.8億美元C輪融資,並與在線少兒英語小班課機構魔力耳朵正式合併。
豌豆思維成立於2016年,提供3-10歲少兒在線數學思維在線小班直播課,目前其針對學員的成長體系已設置到3-12歲,以1對4和1對6兩種在線直播授課班型為主,輔以少數1對1班型,同時提供AI數理思維錄播課。
魔力耳朵創立於2016年底,主要針對4-12歲孩子提供在線英語教學,支持1對1、1對2、1對4(為主)全班型上課。
據悉,本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2期領投,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家族基金、新東方、DCM、創新工場、明裕創投跟投。
實現商業邏輯閉環
啟蒙教育是在線教育最新的一個熱門賽道,已出現了1對1、小班課等不同班型,直播課、錄播AI課等不同形式的產品,賽道裡既有豌豆思維這樣的創業公司,也吸引了好未來、猿輔導、字節跳動等巨頭入場。
「豌豆思維剛創業的時候很多人都質疑,這個行業真的存在嗎?我曾反覆被投資人問這個問題。」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說。
「未來數學一定是一個強剛需的教學產品,在我們做數理思維這個科目之前,這個行業的需求並沒有被滿足,這個需求就是『孩子能學得有效且同時學得有趣』,這是很難的事情。」於大川說。
今年4月,豌豆思維曾對外披露,2018年轉型線上後,平均每月營收環比增速超過100%,目前已首單UE(單元經濟模型)為正。於大川在發布會上透露,現在公司單月已實現2.2億元營收,續費率達85%。
在線教育成為當前最火熱的網際網路業態之一,各家機構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巨額資本的營銷投入。
於大川介紹,豌豆思維在創業初期也曾靠「燒錢」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在2019年6月開始決定砍掉所有的投放和廣告。
「此後半年的時間裡,只死磕兩個事:一個是轉介紹,一個是續費。6個月的時間裡,轉介紹率從20%-30%漲到了85%,續費也從一開始沒什麼續費漲到了85%。」
「2019年12月終於做到了首單盈利,我們發現這個賽道實現了商業邏輯閉環。」於大川說。
在線小班課運營難度極高
發布會上,豌豆思維官宣與魔力耳朵合併。豌豆思維創始人兼CEO張潔介紹,豌豆思維與魔力耳朵從接觸到最終決定合併,只花了不到6天的時間。
合併後,雙方的學員人數達到25萬多名,分布於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個城市。據介紹,兩個品牌仍將相對獨立運營。
在這次轉型後,豌豆思維推出了「豌豆+」的全新戰略。豌豆思維創始人兼CEO張潔介紹,「未來,豌豆思維期待能夠培養1萬名專業老師,去服務100萬學員,成就一家100億美金市值的教育公司。」
在一對一和直播大班課賽道,達到或接近1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均已出現,但目前頭部的在線小班課機構的市值尚相差甚遠。豌豆思維與魔力耳朵恰恰都是以小班課為主營產品的機構。
行業普遍認為,在線小班課的運營難度極高。「行業內普遍質疑在線小班課如何科學排班,實現滿班,因為每個學生的習慣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演學習程度也不一樣,魔力耳朵在創業前兩年花了很大精力解決這個問題。」魔力耳朵創始人金磊說。
排課的飽和度對於在線小班課模式也是一個挑戰,在線小班課的老師由於單節課面對的學生有限,因此需要多排課。「但是排課的時候,很多家長並不願意排到不方便的時間,從而導致老師排課的飽和度上不去。」於大川說。
而優秀的老師自然希望面對更多的學生,從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這就造成了教師的規模化供給與嚴格篩選之間的矛盾。
「我覺得小班課可能是在線教育皇冠上最後一顆明珠,因為這個事情難度太大了。比如說6個孩子上課,有1個孩子不來,就意味著只有85%的滿班率,也就意味著15%的成本沒人分攤,機構可能就是虧損的。對於25萬的學員規模來說,每堂課的滿班率要做到90%以上才有可能盈利,所以要面對很多很難的挑戰,就像走鋼絲一樣。」於大川說。
但是從學習效果來說,小班課又是最能達到理想狀態的模式。一名在線機構創始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儘管在線直播大班課是當前在線教育的『風口』,但這種模式在分層教學和課程本地化方面不盡如人意。」他認為,「未來在線教育的市場份額中,將有50%是小班課模式,35%是一對一模式,只有15%是大班課模式。」
隨著豌豆思維的目標學員群體向2-12歲擴展,數理思維產品將不可能停留在學前兒童的興趣教育層面。
於大川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豌豆思維的課程目前已經形成了分層,分成A和B,即難和易,未來會進一步分得更細,因為孩子能力不一樣,你要給他最適合的課程和體驗,所以分層是必然的。」
「未來課程的本地化也是必然的,豌豆思維會在合適的時間開展本地化的教研工作。」他說。
張潔介紹,「豌豆+」戰略啟動後,將上線一個智能在線教育技術引擎,在安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個性化學習的在線小班課解決方案。
「我們將通過人工智慧去分析孩子在線學習的表情、情緒、專注度等,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到學習行為全程智能化,並為他們制定全程可追溯的學習路徑,提高在線小班課的運營效率和標準。」張潔表示。
「正是因為有大數據IT系統的支撐,才有可能去規模性地複製在線小班課模式。實現了這一點,那麼課程的飽和度、滿班率、運營難度、老師的規模化供給、規模化管理等都可能成為一家機構的護城河。所以我認為,小班課可能是在線教育最後一顆明珠。」於大川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