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伏貼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中伏:7月26日、末伏:8月15日、補伏:8月5日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曾昊然 通訊員 黃琳 李琪彬)再過幾日,三伏天即將到來。又到了貼敷三伏貼的時節,廈門市中醫院提醒市民要提前開單,避免扎堆貼敷。
三伏貼是在特定的穴位上貼敷藥餅,通過藥物對體表穴位的刺激,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從而調整全身體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廈門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謝俊傑介紹,市中醫院的「三伏貼」配方已沿用了50餘年,其以古方為基礎,又根據現代人的體質和閩南地域特點改進,深受市民歡迎。
為何市中醫院的三伏貼能受到認可呢?謝俊傑表示,首先是優選藥材,標準配製。市中醫院三伏貼所使用的打粉藥物飲片,均優選自大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符合國家藥典標準,並通過醫院製劑樓,按照嚴格的標準程序粉碎混合製成。其次是選取穴位,對症治療。專業的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症調整配方、選取穴位。最後是保證療效,提升安全。近年來,市中醫院加大對三伏貼的科研評價力度,並不斷規範和完善,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減少副作用的出現。
院方表示,為方便市民前來貼敷,初伏當天上午,醫院停車場免費開放。此外,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人員聚集,請市民務必提前開單繳費;貼藥當日請攜帶發票、就診卡及病歷前往。
【熱點問題解答】
1.哪些人群不適合貼敷三伏貼?
孕婦;處於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咳血;對藥物過敏;皮膚長有皰、癤或有破損;患嚴重皮膚病;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短時間貼敷會大量起泡者;瘢痕體質者。
2.每次貼敷多久合適?
因人而異,一般兩個小時後可將藥膏取下。初次貼藥者、皮膚敏感者及小兒,可在有灼熱感時取下,約為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如果皮膚已潮紅,說明藥物已起效。
3.如何讓三伏貼療效更好?
貼敷期間,慎食辛辣、海鮮、羊肉、蘑菇等發物;貼敷以三年為一個療程,病程長的患者可適當延長療程;貼敷後,應避免太陽暴曬、空調冷氣直吹,四個小時內不要洗澡或接觸涼水。
【相關連結】
各科室貼敷治療範圍
1.針灸科
治療範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習慣性感冒、慢性咳嗽、慢性虛寒型胃腸炎、慢性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肩頸痛、陽虛所致肢體寒涼症、老寒腿等。
貼敷地點:門診一樓骨科候診區
2.兒科
治療範圍:體虛反覆感冒、小兒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連續治療3年,效果更佳;發熱兒童要經過醫生判斷再貼(建議貼敷年齡為2歲-14歲)。
貼敷地點:住院部一樓大廳
3.脾胃病科
治療範圍:虛寒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症候群、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陽虛型體質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貼敷地點:門診一樓骨科候診區
4.呼吸內科
治療範圍:慢性咳、痰、喘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反覆感冒;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虛寒體質。
貼敷地點:門診一樓骨科候診區
5.耳鼻喉科
治療範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體虛易感冒、耳鳴等。
貼敷地點:三樓耳鼻喉科
6.眼科
治療範圍:體虛反覆長麥粒腫、小兒及成人過敏性結膜炎、反覆發作的葡萄膜炎、乾眼症、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等。
貼敷地點:三樓眼科門診診區
7.婦科
治療範圍:月經不調、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後遺症)、肥胖、多囊卵巢症候群、不孕症、輸卵管不通/通而不暢,以及體弱多病、調理保養者。
貼敷地點:門診一樓骨科候診區
8.治未病科
治療範圍:適合冬病夏治的虛寒型人群,如體檢發現和體質辨識發現的陽虛型、寒溼型肺系疾病、痺病人群,以及長期體質虛弱、脾胃失調的亞健康人群等。
貼敷地點:門診一樓骨科候診區
9.心血管內科
治療範圍:虛寒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穩定期及虛寒體質的中醫調治。
貼敷地點:一樓住院大廳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