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鮮花綻放的時節,也是激情振奮的時節。五月時代新人榜的揭曉,再次告訴我們,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樊志勤:「鋼鐵裁縫」的精湛技藝
樊志勤,太重集團太原重工理化檢定中心科長,用精湛的技術贏得了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刻苦鑽研、苦練技能,多次參加省、市技能大賽,都名列前茅。企業每遇到對產品的焊接生產、大型鑄鍛進行修復的難題,樊志勤憑著一身技能,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多次完成了急難險重任務,累計節約5000餘萬元。他的一份研究成果還成為軋鋼設備標準的修復示範案例。
2011年,他在神舟八號發射塔架上,連續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圓滿完成焊接任務,表現出執著的敬業精神。樊志勤獨創出襯套合金焊接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焊接技術的一項空白。每年可為企業節約1300萬元。
鞏寶亮:激情釋放 勇於創新
鞏寶亮,六味齋豆製品廠廠長。他靠著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先後多次對公司傳統豆製品加工工藝及加工技術進行工藝改進和技術革新,自主研發成功豆漿濃度在線監控測量系統、半自動花幹切割機、溼豆提升系統等,使公司在全省豆製品行業中的工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豆製品生產規模邁入全國十五強行列。憑藉突出的貢獻,鞏寶亮在2009年被任命為豆製品廠廠長,2013年被評為「太原市勞動模範」,2013年6月被聘任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專業委員會首批專家。
公司專門成立了「鞏寶亮創新工作室」,兩年多來,創新工作室逐步成為職工開展經濟創新活動的平臺,通過研發新品、改進工藝、發明創造、完善作業指導書等工作,使六味齋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技術水平在同行業保持領先地位。
寧志文:攻關創新 刻苦專研
寧志文,山西百一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銑工,從1986年至今,默默堅守在銑工崗位,愛崗敬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加工路線進行優化,在團隊協作過程中,勇於承擔重任,並超額完成任務。加工的產品一次交驗合格率達百分之百,被公司檢驗人員樹立為質量放心人,產品列為免檢產品。
他積極參與公司技術創新、研發活動。參與二鋼熱修磨頭試製、濟鋼水箱技術處理,對公司專業化產品進行優化操作工藝,形成高質量、快捷化的加工模式,攻克了許多形狀複雜、技術含量高、特殊材料的備件製造。
馬強:嚴防隱患 守護燃氣安全
馬強,太原天然氣有限公司工營事團管理站戶內管道維修工,工作九年以來,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燃氣事業中。工作之餘,他潛心鑽研職業技能,從剛開始的「門外漢」成為了單位的技術骨幹,最終成長為「技術能手」。他和QC小組成員創新了微型打壓氣泵管道檢漏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燃氣檢漏工作中的安全係數。他還自創了工作「三字訣」,即搶修工作要「快」、巡檢工作要「嚴」、 安全檢查要「全」的工作方法,有效促進了工作。他因此獲得了公司優秀員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等多項榮譽。
李玲義:脫貧路上的「跑男」
李玲義,婁煩縣廟灣鄉扶貧工作隊隊長、雙井村「第一書記」。從接到任命的那天起,他就帶著扶貧隊員背著鋪蓋和灶具用品,一下子扎到村裡。他與扶貧隊員不等不靠,想辦法,出點子,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多渠道爭取惠民項目。一年來,村裡更新了變壓器,村民用電不足問題得以解決;建成原生態石磨磨坊,創建「第一書記」示範園,為雙井村籌建馬鈴薯儲藏窖,主動牽線搭橋,幫助貧困戶銷售玉米。
在抓產業扶貧的同時,李玲義更關心村裡的困難群眾。三下雲南尋親,幫助與親人失散二十多年的村民與家人團聚,又把婁煩土豆賣到雲南。李玲義說,既然來了,就要幹好,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他在與時間賽跑,被人們比作「脫貧路上的跑男」,青年人奮鬥的榜樣。
王四清:安全無價高於天
王四清,公共安全知識講解志願者。從2009年開始,從事學校公益安全教育至今。擔任過新道街小學、新建路小學、北大街小學、金剛裡小學等學校的校外安全輔導員。他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安全意識,為孩子們的生活,播灑一縷陽光,飛來一朵雲霞,撐起一片天空。他是太原市第一個走進學校裡,開設系列安全課程的志願者,第一個把系統的安全知識,帶給孩子們。他他無怨無悔,堅持了九年,自己不掙錢,卻換來「安全無價高於天」。他不斷地開發新的課件,不斷地增加授課的學校,在杏花嶺區已發展到十多所小學,還拓展到其他城區的學校。他說,自己是一命共產黨員,孩子們的安全,是自己最關心的事業,更是信仰。
王樂:每一件平凡的事 都要做好
王樂,就職於杏花嶺區杏花嶺街道東華門社區,擔任支部副書記,她在工作中勇挑重擔,思路開闊,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務工作者的帶頭表率作用,立志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實,默默無聞地奮戰在社區工作第一線。
2012年5月被省直團工委評為「省直優秀共青團員」、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評為杏花嶺區「敬老助老模範個人」、2018年1月參加時代新人演講比賽,榮獲「時代新人宣講者」榮譽稱號。
李文才:腳踏實地、守望鄉村
李文才,曾在呂梁嵐縣從事扶貧攻堅工作近三年。2017年,懷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毅然再次報考了鄉村,並通過公務員考試來到了閣上鄉人民政府。在偏遠鄉村,力所能及的為村民們辦好事、辦實事,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幫助農戶解決土特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成立了「閣上鄉時代新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走村入戶、進學校宣傳護林防火安全知識,義務清理積雪,通過這些活動,號召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來,參與到鄉村文明治理、村容整潔維護、鄉村治安宣傳中來,推動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羅羽:讓機器人團隊 綻放在國際舞臺
羅羽,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學生,剛入校,就被大學機器人團隊深深吸引,她夙興夜寐,依託「工程訓練中心」和「四創空間」,利用課餘時間鑽研機器人程序編寫,兩年校園生活730多個日夜,埋頭苦幹,毫不氣餒。20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機器人大賽,屢獲殊榮。
談及理想時,羅羽坦言,畢業之後想做的事就是留校,將自己多彩的青春獻給太原理工,為學校的發展與學生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抓住歷史機遇,在新時代裡找到自己的坐標。
吳莉:最美護士 大愛無疆
吳莉,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已經默默耕耘了十三個年頭,曾先後獲得太原市「優秀護士」、「十佳護士」、「太原市最美護士」等榮譽稱號。2017年,她精心治療護理感染了H7N9病毒的患者17天,經過整個團隊的不懈努力和科學施救,讓省城第一例N7N9病毒感染者成功地走出了重症科。
無論多苦多累,吳莉總是面帶微笑,用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溫暖的手撫慰和挽救了成百上千個垂危的生命,驅散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憂傷。